高架交织,这是中国的交通;

牛马载物,这也是中国的交通。

服务专业,这是中国的医院;

缺医少药,这也是中国的医院。

先进与落后,

这一切同时存在于

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

面对疾病,不同患者之间的境遇也是大相径庭。那些城市中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医疗条件,对更多基层患者而言却遥不可及。

绝望而无助,往往是基层重病患者最真实的感受。这其中就包括终末期肾病患者。

治疗之路困难重重,

“腹透”治疗带来希望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由于供体器官短缺,肾移植的可实施性极为受限,患者主要通过“透析”方式替代原有已衰竭的肾脏功能进行治疗。

以生活在江西赣州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例: 由于赣州境内山峦起伏,气候多变,许多患者不得不翻山越岭,经历数小时的奔波才能到达距离最近的血透室。患者“不是在做透析,就是在去透析的路上”。各种恶劣的天气都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病情恶化,令患者苦不堪言。

8月31日,“赣州百特腹透液送货上门服务”启动仪式举行,江西赣州卫计委副主任刘远飞,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赖卫国,赣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广生, 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方卫东,赣州市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陈江林及百特医疗高层共同出席。

这是赣州市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率先对贫困人口实行的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的又一重大举措。

作为江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8年,赣州市将健康扶贫再提升,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切实帮助和解决赣州山区该类患者的腹透液运输难的问题。

同时,这也标志着百特医疗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愿景,倡导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支持赣州政府,将“腹透液送货上门服务”延伸至赣州,助力当地基层医疗事业。

“腹透液就是患者的生命液”,

“送货上门”服务抵赣州

按常规治疗量计算:一名居家腹透患者每天须消耗3~4袋腹透液,每袋腹透液常规装量为2升,计算下来,每月人均用量高达250~300公斤,这对于医疗机构药品存放、腹透患者购药运输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急医患之所急,改善基层医疗,“一个也不落下“——百特紧紧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主题,积极支持政府,延伸腹膜透析液送货上门服务,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配送人员肩负 “腹透液就是患者生命液”的强烈使命感,使命必达。其中,浙江省已基本实现“腹膜透析液送货上门服务”全省覆盖,惠及患者约9,000人——远到东北部舟山群岛,西南部丽水山区。

在最后一公里,那些乡村小路,厢式货车到达不了之处,送货师傅用担子挑,用小板车推,一年四季,甚至严寒酷暑,刮风雨雪。

如今,百特又用实际行动支持江西赣州市的“精准扶贫”举措,首次将“腹膜透析液送货上门服务“拓展至赣州,为更多基层腹透患者带去便捷与希望。据统计,赣州市辖区腹膜透析病人约1100人。

此前,本已虚弱不堪的患者需要每个月自行将腹透液从医院运输到家,过程极为艰辛。

助力卫健委“腹透项目”,

为生命振翅

此外,百特还支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实施的“腹透项目”。

该项目积极探索面向广大城乡基层患者的腹透治疗长效机制和基层管理模式,,以及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和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让中国广大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性强的腹透服务。

聚焦基层医院

腹透置管医生培养,授人以“渔”

从认知“腹透”到真正让“腹透”疗法落地的过程中,医生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百特与行业协会合作,聚焦基层医院腹透置管医生的培养,提升腹透治疗技术,减少腹透并发症,从而推动基层腹透发展, 部分医院突破了腹透为零的局面。

秉持”拯救并延续生命“的使命,百特医疗一直致力于提高透析服务可及性、提升基层开展透析服务质量,帮助广大城乡基层地区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获得腹膜透析治疗。

根植中国近三十年,百特医疗已覆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疗法及独立透析中心,致力于以创新的疗法和解决方案改善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活着不是为了透析,透析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 腹透项目: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其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

* 腹膜透析:可由患者“居家自主操作”,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净化血液的肾脏替代疗法,详询医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