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在前面的文章讲了唐玄宗时代的“安史之乱”,这场由叛将安禄山发动的叛乱维持8年,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并对唐王朝产生了非常大的伤害,唐朝由盛转衰。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以精明著称的唐玄宗为什么没有控制好安禄山,安禄山有为什么要急于造反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历史上对于唐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集中在批评他宠幸杨贵妃而导致荒废国事,并重用奸臣杨国忠,最终导致了边将背叛,唐朝陷入大动乱。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恐怕不是如此简单,有时候,历史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而这些因素其实是我们很多人无法预料和掌握的。

  说起来唐玄宗对于安禄山,也并不是完全放心,毕竟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君主,唐玄宗不可能不对一个手握重兵的胡人将领加以制衡。

  总的来说,唐玄宗对于安禄山的制衡只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在安禄山军队内部安插自己的心腹;第二,将同为唐代名将的人如哥舒翰等立为重要节度使,哥舒翰与安禄山不和,这也就是等于在外部有了牵制安禄山的力量;第三,唐玄宗通过李林甫将安禄山和中央百官分化成为对立的仇敌,这等于使得安禄山在朝中失去靠山,唯有依靠唐玄宗李隆基才能活命。

  我们看,唐玄宗对于安禄山的制衡可以算得上是“内外兼顾,密不透风”了。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公元753年,唐玄宗的心腹李林甫死了,他的死使得唐玄宗失去一个制衡安禄山的重要帮手。李林甫死后,接替他的人是杨国忠,但杨国忠此人见识和手腕都远逊李林甫,他和安禄山势同水火,安禄山与唐中央的关系更加疏远。

  与此同时,唐玄宗快70岁了,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随时有可能挂掉的年龄,是名副其实的老年人了,而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安禄山铤而走险,走向了反叛!

  因为当时唐中央的百官早就厌恶安禄山,数次上书要求唐玄宗罢免甚至是干掉安禄山。虽然唐玄宗每次都向着安禄山,使得安禄山对唐玄宗感恩戴德。

  然而,安禄山也在为自己的后半生考虑:唐玄宗死后自己怎么办?

  经过再三考量,安禄山决定铤而走险,拼死一搏,发动叛乱。

  他杀死唐玄宗心腹,起兵南下,不顾其它节度使的反对而掀起了一场残酷的内战。

  就这样,唐玄宗苦心经营的局面在瞬间崩塌,他认为种种手段会让安禄山对自己死心塌地,却没曾想,恰恰是这些手段逼的安禄山走向了疯狂。

  我们不知道,在马嵬驿逼死杨贵妃的时候,唐玄宗作何感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