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姓陈的富翁,仅生一子,取名更生,自小粗笨。

在八岁时候已和当地桑家乡绅女儿金凰定亲。当时陈桑二家觉得门当户对,非常满意。

谁知道更生后来生了一场重病, 到了读书时候,天字要读两年半,地字读了三年多,终日呆头呆脑。

到了十六岁那年,桑员外晓得陈公子是个“踱头”,心想:自己女儿要是嫁给他,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里。

所以桑家又偷偷地出了八字许配本地方家公子。

不料此事给陈家知道了,陈富翁心里很急,看看自己儿子确实不聪明。

有一天,伊对更生说:“儿呀你已十七岁了,应该人大生志气,树大生桠枝。现在我给你二十两银子,你到外面去学乖,以后可替你择选成婚。”

不久,更生拿了银子,拜别父亲,出去学乖。

大约走过三里路之遥,踱头看见有个白发老翁,手持竹竿坐在池塘边钓鱼,老人长叹一声:“一池好清水,可惜没有鱼。”

踱头听了,觉得很好,就叫老翁再说一遍,又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给老人。

踱头离开渔翁,走到一顶小桥,见南面有个后生要上桥,北面也有一个后生要上桥,双方不肯让步,只听他们二人都说:“双木桥好走,独木桥难行。”

踱头听了觉得很好忙叫他们再说一遍,又从身边攒出五两银子,给了两个后生。

踱头过了小桥看见一片竹林,竹林旁边有两个持枪的打猎人在争论说:“花花一 野鸡,二人持枪打;不知你的还是我的。”

踱头听了后,觉得很好,上前要他们再说一遍,又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给了两个猎人。

踱头离开竹林到了一个村庄, 见一老人送后生回家,分手时后生说:“爹爹碰头碰头,再会再会。”

踱头听了觉得很好,就要后生再说遍,又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给后生。

这时踱头身边没有银子,就沿着原路回家。陈富翁见更生回来,就问:“你到外面学着什么乖处?”

踱头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陈富翁听了嘴里长叹一声:“完了,我家上代不积德,养着个踱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陈家婚期已到,客人纷纷前来送礼,吃喜酒。

当日,踱头一身簇新衣裳,非常整齐,一顶花轿金光闪闪,迎娶队伍吹吹打打,直往桑家而去。

再说方家他们得着消息,这天备了花轿也来迎亲。这时急坏了桑家,因为只有一个女儿,岂可受两份聘礼。

于是桑家老相公关照佣人如此这般,对方家公子热情招待,泡红茶,对踱头十分冷淡,喝白开水。

这时客厅上挤满了人,都来看热闹,只见踱头提起杯子就说:“一池好清水,可惜没有鱼。”

听了陈公子的话,客人们都说:“不踱不踱,言语文雅,意思不放茶叶,远湾兜转,话中有话。”

桑家老相公不敢怠慢,马上吩咐佣人重泡香茗,茶罢收杯,大摆筵席。

桑老相公仍不甘休,再想戏弄一番, 看看他到底踱不踱。

故对方家公子热情招待,碗筷齐全,而对陈公子十分冷淡,只放一只筷子。

只见踱头手拿一只筷子,开口说道:“双木桥好走,独木桥难行。”

客人们一听,都议论纷纷,称赞陈家公子满口文采,比喻得当,桑家老相公马上叫佣人添上一只筷。

酒席一散,鼓乐队吹吹打打,两顶花轿同时抬到大厅,这时踱头就说:“花花一野鸡,二人持枪打,不知你的还是我的。”

客厅上众人哗然,齐声说好,这时桑老相公和太太无话可说。

只好叫喜娘搀扶新娘,上了陈家的花轿,陈家轿子路上三吹三打,鞭炮连,好不热闹。

陈富翁高高兴兴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

再说踱头见桑家已经发轿,十分开心,临走时对桑老相公说:“爹爹碰头破头,再会再会。”

众宾客听后,连连点头,老丈人更是无话可说,方家公子只好空轿回去,桑家也只好退还方家彩礼,赔礼道歉。

醴踱头回到家里,正好扣头拜堂,送入洞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