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及方法

一、主要试剂与设备

1.试剂:磷标准储备液(100 μg/ml)、磷标准使用液(10μg/ml)、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4混合液)、5%钼酸铵溶液、Hank 液(均由我院实验室配制);卵磷脂标准品(重庆东方试剂厂)。

2.设备:7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二、实验对象

1. 健康对照组:共40例。本校实习同学身体健康无耳鼻咽喉疾患(成年组),年龄19~24岁,平均22岁;男14名,女11名。健康儿童(未成年组),年龄8~12岁,平均10岁;男11名,女4名。

2. SOM组:共40例,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病程1周~18月)。成年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8~59岁,平均39岁。未成年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岁。

3. 诊断标准:①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②鼓膜内陷、活动受限和积液征;③纯音测听:传导性聋;④声导抗:鼓室压图为“B”型、镫骨肌反射消失;⑤鼓膜穿刺抽出积液。

4.排除标准:鼻咽癌所致的SOM,腺样体肥大造成咽鼓管咽口机械阻塞者,伴鼻炎、鼻窦炎者。

三、实验方法

1.鼻咽部灌洗液的采集:30 ml 细胞冲洗液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灌洗鼻咽部,回吸液约20~25 ml。

2.鼻咽部灌洗液表面活性物质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1]。

灌洗液经高氯酸-硝酸消化,消化液中的磷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结合生成磷钼酸铵,此化合物经对苯二酚、亚硫酸钠还原成蓝色化合物——钼蓝。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0 nm处测定钼蓝的吸光度在磷标准曲线上求出磷含量,以磷含量乘以25计算出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25 ml比色管7支,分别加入磷标准使用液各0、0.5、1.0、2.0、3.0、4.0、5.0 ml,各管再分别加入5%钼酸铵液2 ml,20%亚硫酸钠1 ml、0.5%对苯二酚1ml,加蒸馏水至20 ml,放置30 min后测吸光度值并绘制磷标准曲线图。吸光度值与磷含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4,回归方程为:Y=6.66×10-2X+1.42×10-3,通过每次实验所做的标准曲线,共30次,求得标准曲线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4%~5.20%。

样本的测定:经消化的样本和空白对照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进行显色测定,将测得的吸光度值在磷标准曲线上查出磷含量,并计算出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通过连续测定混合样本6次,得到样本相对标准偏差为5.57%。

方法准确度(样本加标回收实验):取样本6份,每份取20 ml回收液,置于2支比色管中,每管10 ml,其中一管加入卵磷脂标准品30 μg,一管不加, 按测定样本的方法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在磷标准曲线上查出磷含量,然后求出卵磷脂的回收率。回收率为86%~90%。

结果

1.SOM 患者鼻咽部灌洗液表面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鼻咽部灌洗液中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健康对照组为(39.212±2.437)mg/L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检测±s,下同),SOM 患者为(8.637±2.730)mg/L,两组比较经t检验(t =3.252)差异有显著性(P<0.005)。

2.按年龄分组,SOM患者鼻咽灌洗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见表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