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全新的生产资料——数据是资源,是资本,是企业的资产。数据交易加速了这一趋势。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当多元海量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的价值被数据交易充分调动起来,将激活亿万产值。

数据交易带来了对传统产业颠覆性的新变革。数据交易加速数据流通融合,其跨领域、跨地域的超强的跨界能力,立足实际需求,突破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创新“数字服务”模式,加快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以及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消费数据、电信数据、旅游数据、企业数据、教育数据、征信数据、电商数据、气象数据、医药数据、卫星数据、物流数据等多门类数据跳出企业原有的藩篱,在数据交易中完成相互融合,有助于实现数据价值外溢。数据生产资料,只有变为“活水”才具备价值变现的能力。

企业转型升级受益于此。

2016年12月29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数据显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了经过脱密脱敏、数据分析的4000多个可交易的数据产品,涵盖社会、海关、交通、消费、企业、农业、物流等30多个领域,共计服务于2000多家会员企业,通过数据交易推动其业务转型升级,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提高安全合规,释放了数据价值,当数据价值回馈于业务,最终就会体现为增收和利润。

数据作为生产资料,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数据流通融合,相互碰撞激发。通过企业内外部数据融合共享、流通碰撞,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会员企业实现了数据价值变现。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以独创的数据交易模式,助推数据生产资料释放价值。

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供应方、数据需求方两类企业进行数据交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保证数据交易安全,规定实行会员制,申请企业在经营范围、运营资金、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资格及能力、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需要严格符合交易所的规定,经批准才可以成为交易所会员。

在2018数博会上,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接入欧比特卫星数据。

交易前,双方需要签订数据保密协议、商业合同等文件,以保护数据资产安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对数据供应商的数据来源及质量进行严格监控监管,禁止不合规、不合法的数据上市交易。

同时,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违规或违法、数据造假、数据欺诈、数据来源不合法的供应商设置了三种处罚方式,分别是吊销会员资格、列入“交易所黑名单”、移交司法机关。

数据供求双方可以选择协议定价、固定定价、集合定价模式为数据定价,双方要保证数据所有权,合法、可信、不被滥用。数据需求方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购买的数据,是融合了众多数据供应商的数据源,通过清洗,数据交易已脱敏,不涉密,有利于数据汇聚于此,释放价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