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天,上海广大学生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纷纷进入租界,开展援助罢工工人、被捕学生和反对“四提案”的演讲示威活动。6月2日,小沙渡罢工工人渡河到租界宣传,遭日本帝国主义者枪击,死伤各2人。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了在中国内洋地开办工厂的权利。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并在华开矿设枪厂,利用中国丰富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对中国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不断地获取巨大的利润。内外棉株式会社是在上海的日本纱厂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自1911年在上海开办第一所纱厂后,至1919年已增加到6个,到1936年增至11个在内外棉的中国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周末还必须无偿加班6小时,工人们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此外,工人还要遭受各种人身侮辱,甚至女工被奸污的事也经常发生。

1925年2月,上海内外棉11家纺纱厂共1.7万余名中国工人,为抗议日本厂方殴打、虐待工人而举行罢工。不久,罢工扩大到在沪其他日资企业。日本资本家百般破坏工人罢工,租界当局也大肆搜捕工人领袖、罢工工人。由于工人的罢工,日商纱厂损失较大,日本资本家被迫与工人代表谈判,并接受工人们提出的一部分条件。2月16日,双方达成复工协议。27日,被捕工人被释放,各厂相继复工。

5月14日,内外棉十二厂日本厂主无理开除几名工人,并在工人们举行罢工要求恢复被开除工人的工作时,立刻采取关厂手段。15日,内外棉十二厂以及由它提供棉纱的七厂同时关闭。正在工人们为粉碎日本资本家的阴谋,为上工而斗争时,发生了日本厂家枪杀工人顾正红的事件。

顾正红是内外棉七厂的工人,积极参加二月大罢工的斗争。5月15日下午5时左右,顾正红等带领七厂夜班工人要求进厂上班,遭到厂方拦阻。愤怒的工人们拥入厂门,并同殴打他们的厂方人员等进行搏斗。此时,内外棉厂副总大班元木、七厂大班川村拿着手枪,带领一批打手向工人扑来。

在双方对峙期间,川村举枪对准领头的顾正红射击。顾正红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因伤势过重,于17日晨7时死于医院。在这次枪杀中,还有7名工人被打成重伤,数十人负轻伤。顾正红事件,在上海人民中引起极大愤怒,上海工、学界一些团体很快组织了“日人惨杀同胞雪耻会”支援工人斗争。抗议日本资本家的罪行。以顾正红事件为导火线,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运动在上海兴起并逐步推向全国。但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对奋起反抗的中国人民的镇压行动也愈演愈烈。

5月23日,上海文治大学学生在租界内为工人募捐时,有第2名学生被外国巡捕抓走。24日,上海大学学生结队前往潭子湾参加公祭顾正红大会,路过租界时又有4人被捕。租界当局对被捕的学生诬以“扰乱治安”罪名,准备于5月30日在会审公廨审讯。上海租界的会审公廨完全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洋乱审、乱判、蓄意陷害,是该机构审判中国人的家常便饭。

五卅惨案幸存者图

5月30日,是会审公廨对被捕的学生、工人进行第二次庭审并作出判决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广大学生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纷纷进入租界,开展援助罢工工人、被捕学生和反对“四提案”的演讲示威活动。中午,尽管老闸捕房又以“扰乱治安”为名拘捕学生。但演讲示威学生仍在不断增加,许多工人、职员、教师、商人等也加入到示威学生行列。下午1时以后,南京路一带成为演讲示威的主要地段。

顾正红先生遗照

随着南京路上反帝呼声的高涨,帝国主义者也开始大规模逮捕演讲学生。下午2时许,在南京路一带被拘入捕房者已达100余人。为援救被捕学生,各处演讲的学生和群众不断涌向位于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3时,老闸捕房前,群众云集,口号震天,虽然外国巡捕用警棍驱赶群众,但广大群众仍不后退,坚决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3时50分,英捕头爱活生召集22名巡捕排列在老闸捕房门口,另外部署其余巡捕守卫在四周。面对手无寸铁的人群,爱活生突然下令:“预备!瞄准!开枪!”顿时,南京路上血肉横飞,共有13人被打死,数十人受重伤,受轻伤者难以计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雕像图

5月31日,巡捕房又抓走在南京路示威演讲群众40余人。6月1日,“五卅”惨案血迹未干,帝国主义者又制造了新的血案。是日上午9时,在永安公司附近,巡捕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2人。11时,巡捕又向南京路的群众连续开枪三次,当场打死3人,伤者无数。下午。帝国主义者的马队在南京路口横冲直撞,被撞伤的群众无数。这是帝国主义者在租界内继“五卅”惨案后又一个屠杀中国人民的血日。在帝国主义的屠杀政策下,繁华的南京路变的冷清、沉寂、恐怖。

之后,帝国主义者仍不断制造新的屠杀事件。6月2日,小沙渡罢工工人渡河到租界宣传,遭日本帝国主义者枪击,死伤各2人。下午6时,万国商团用机关枪向新世界扫射,打死1人,打伤多人。自“五卅”惨案至6月10日止,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前后9次屠杀中国人民,被枪杀者共计60余人,重伤70余人。“五卅”惨案的血迹再一次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带给中国人民种种耻辱的罪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