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阿凡达》2010年横空出世,全球热映,一票难求。许许多多的影评人,普罗大众都奉为神片,一时更是横扫全球票房,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电影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但是这样的评价到底能不能成立呢?

看科幻片其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他的好坏,一是“故事”故事要讲的好,能吸引人;二是“奇观”,也就是“场面”画面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第三点就高大上一点了“思想”,这个电影要能提出某种深刻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所讲的故事展开来,让观众来思考。

如果按照上面的三条来看《阿凡达》这部电影,那么说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实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有个完整而且相当不错的故事(一个“钉子户”和“拆迁队”的故事),也有令观众大吃一惊的宏大场面(很多人都为导演的想象和电影还原的奇景所震撼),更蕴含了极其深刻的问题和思想,这在之前的科幻电影历史上是很少涉及,很少这样表现的。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过够成为科幻电影史上一座丰碑,主要还是因为他有思想,暂且不论思想的深刻与否,对错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

小编认为电影表现出来的思想有两个方面:反人类和反科学

电影导演卡梅隆曾经谈过这部电影的思想,“科幻电影是个很好的东西,你在科幻电影里用隐喻的方式说这个事,人们被故事带了进去,直到看完了才意识到原来站在了伊拉克的一边”,从这段话中确实能够让人触碰到科幻电影的奥妙之处,那就是科幻作品可以通过幻想出来的故事情节带着人们去探索和思考一些人们平时不会去思考或者说是不能去讨论思考的问题。

然而我们不能单纯以代入式的方法来把卡梅隆所说的美国人和伊拉克人的问题对号入座,就说影片中的“纳威人”就是代表伊拉克人,影片中的地球人类就代表“美国人”,如果单纯只是这样的话,那么导演的话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如果从电影故事框架的深层含义去理解会是什么情况呢?假设真的如电影里面交代的一样,地球资源濒临枯竭,宇宙中有这么一个有着文明,而且还有地球非常需要的资源的星球,那么从我们地球整个人类的角度去看,我们是否应该去对这个星球发动战争,得到我们需要的资源呢?那如果这样的话,为了全人类的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是否存在正义呢?

其实导演在影片中表达的含义非常明确,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掠夺是不正义的,所以影片中才有几位主角为了帮助潘多拉星球的原住民来反抗雇佣兵的情节,并且最后还在为人类的失败而欢呼,如果在这个角度来看电影,毫无意义的是具有反人类思想的。

但是其实这个思想在现今社会可能过于偏颇了,导演其实只是为了表现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弱点和劣根性进行反省,批判而已。

紧接着就是拿什么来判定人类掠夺潘多拉星球资源就不是正义的呢?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原型很像一只豹子,有尾巴,身材高大但是非常灵活,面部五官也比较像,其实仔细想想很像卡梅隆早期电影《异型》中的怪物,那如果他们只是怪物,不是人,我们又为什么跟他们讲究人权主权呢?我们从他们的星球拿走我们急需的矿石为什么就是掠夺呢?

其实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们只讨论电影中立场,并且推测一下这么做的理由。其实我们假定这样一种情景,我们是外星人,纳威人是原住民,我们只要看看两个文明哪个文明更加优秀就行了,就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有这样的想法,外星人一定是科技极度发达,文明极度灿烂的,因为他们要到们的星球就需要极度发达的文明才能到来,那么这样看对于纳威人我们是外星人那么我们的文明一定是优于纳威人的文明的,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先进的武装力量去消灭一切反抗我们的人,包括纳威人。站在人类武装对面的纳威人没有灿烂的科技,他们还是原始的龙骑士,冷兵器,甚至算不上冷兵器,相信巫术,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如果两个文明发生碰撞的话,那胜负不是早就一目了然了吗?科学战胜巫术,但不,人类的叛徒召唤来了飞龙,击落了人类的战舰人类战败了。

电影通过这场战争告诉我们,潘多拉星球的文明比人类的更加优秀,更应该保存,所以他让人类战败了。

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不就是一部反科学的电影吗?这样一部让人类大溃败的电影竟然能让全世界的人们追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令人欣慰的,但是试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地球资源真的濒临枯竭,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是否应该对外进行掠夺呢?那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出现了反对对外扩张的人们的时候,大家对他们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说他们是反人类?消灭他们?

其实在还没有真正发现外星文明的今天,人们还是自顾自的认为自己显得还是很强大,人类未来还是光明的,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可以讲讲公正,正义,还有底气在看完电影的时候对纳威人的遭遇发表一些同情,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也遭遇了外星文明,那么是不是会发生像刘慈欣在《三体》中描述的一样,三体文明派出一艘战舰,倾全三体人对地球发动攻击,那时我们会将发动战争的人视为“人类公敌”吗?

所以,我们人类是否还值得拯救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