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民特写| 90多岁石库门迎来“梦想改造家”鸿运里居民用上了抽水马桶

长阳路503弄有个大气响亮的名字——鸿运里。可是,住在里面居民“运气”不佳,至今还要倒马桶。最近,在22号前客堂和天井住了几十年的徐转娣阿姨,终于盼来“好运”——杨浦区实施的厨卫改造工程,魔术般地在她家的天井“变”出了一间1平方米的卫生间,抽水马桶、淋浴龙头都有。“真是太好了,洗澡也不用搬浴盆了!”她说。

图片说明:石库门房子有了卫生间!种楠摄

鸿运里是建于1927年的石库门弄堂,共有80幢石库门房子,住着282户居民。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去年底,市、区两级政府出资1100万,由卫百辛集团实施,对位于江浦街道的这处老弄堂进行厨卫改造,增设独用卫生间。今年春节以来,共有63幢房屋的厨房完成了改造,共新装了171个抽水马桶。

图片说明:尽管卫生间只有1平方米,徐阿姨也很满意了。种楠摄

每幢房子通常住着三至四户人家,每户居民的居住空间、要求各不相同。为此,改造方制定了“一户一方案”,在辽昆居委会支持下,和居民反复商讨,由租赁户签字确认,公用厨房的分割精确到了厘米。现在,走进一幢幢老房子,原来油腻拥挤的公用灶间,变得宽敞明亮,所有的水表、煤气表,或整齐地排列在角落,或妥善地藏到了橱柜里。有一个灶间是四户合用,改造方根据居民的习惯,特地在顶部安了四盏灯。

图片说明:长阳路503弄鸿运坊是典型的石库门弄堂。邵宁摄

告别马桶是居民们最期盼的,新增卫生间堪称“螺蛳壳里做道场”:住客堂的,装在天井里;楼上人家,装在底楼楼梯下;亭子间,大多装在靠窗的角落里;住三层阁的,装在晒台上。大部分卫生间只有一二平方米。

图片说明:汪阿姨家藏在亭子间“墙壁”里的卫生间。邵宁摄

住在38号楼上的汪女士今年67岁,是在这里出生的,如今她和丈夫带着外孙女还住在这里。这次改造,她家楼上楼下有了“两卫”。亭子间的角落有一扇小门,打开门,竟然是一个迷你卫生间,原木色的墙壁,小巧的马桶、洗手盆,暖色的灯光,十分温馨。这个1.5平方米的卫生间其实是利用楼梯角改造的。“外孙女晚上起夜不用跑到楼下了!”这一现实版的“梦想改造家”让汪女士赞不绝口,“他们为我们考虑很多,楼梯太窄,怕我们摔跤,帮我们把楼梯板的宽度从17厘米改到了20厘米。”

图片说明:杨浦区卫百辛集团制定的“一户一方案”图纸。邵宁摄

老房子原来没有粪便管道,重新布管是一个有难度的技术活。平凉物业派出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卫民介绍说,老房子地下管网密布,上水、下水、煤气、电缆……在排管道时要十分小心,七转八弯,还要考虑坡度,最终顺利通到新建的3立方米的化粪池。化粪池尽管不大,但设计科学合理,具有隔水功能,原先预计每15天要由环卫所抽一次粪便,现在已经3个月了,还没有抽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