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鸯、赵云、曹仁的突围各有千秋。就难易程度和英勇指数论,应当按文鸯、赵云、曹仁的顺序排列。

说到三国的孤胆英雄,人们马上会想起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将他在百万军中救阿斗的一幕刻画得淋漓尽致。据罗贯中的描写,“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各将五十余员”,此是何等牛人!但《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却十分简要,甚至看不出是否有过搏杀。不过,史书上确有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在此特作如下排行。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排行第一:张辽合肥突击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前往征讨张鲁,让护军薛悌将一封手谕交给镇守合肥的大将张辽。奇怪的是,封袋边写着“贼至乃发”四个字,要求等敌人到来后才可拆信。不久,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来犯,张辽便同乐进、李典一道将信拆开,看看曹操的葫芦里究竟装了什么。

信中的指令很明确,如果孙权兵临城下,由张辽、李典出去迎战,乐进守城,护军不许参战。合肥的曹军只有七千人马,与东吴远不在一个量级,大家自然一肚子疑虑。好在张辽迅速领会了意图,他说:“曹公远征在外,假如等待救兵,城池肯定将被攻破。所以,手谕指示在敌人还没集合前迎头痛击,以挫其锐气、安定军心,然后才能守住城池。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诸位有什么可犹豫的?”

统一了思想认识后,张辽连夜招募八百勇士,第二天黎明就披甲持戟,带头冲入敌阵。吴军猝不及防,几十个人的脑袋立马与躯体分了家,两名将军也被张辽所斩。当然,这才刚刚起了头。

张辽随后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迅速冲破敌方营垒,直抵孙权的大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并且不光孙权害怕,连他身边的一大堆吴将也不知所措,都慌乱地逃到一座小山丘上,只知道竖起长戟守护主公。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作战。孙权吓得不敢动弹,直待发觉对方人马稀少,才聚集军队将张辽团团围住。

正是在极其凶险的时刻,更显张辽的英雄本色。且看他带领将士左冲右突,奋勇闯开了吴军的包围圈。张辽一杀出重围,剩下的那帮弟兄却紧张了,连声呼喊:“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在这性命攸关之际,张辽又折返冲进敌圈,直到将剩下的全部将士救出。

孙权的人马虽多,却一路望风溃败,没有人能够抵挡。而张辽突围后并未收军,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吴军似乎丢了魂魄,空有人海战术,士气却衰落成一盘散沙。这一战下来,魏军也消除了恐慌心理,对张辽无不钦佩有加。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排行之二:文鸯单骑破敌

文鸯为魏国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之子。因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毋丘俭和文钦于魏正元二年(256)起兵勤王。对此类武装反叛,司马师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刚割了眼上的毒瘤,却仍然亲自带兵前往剿灭。

听说司马师来到,文钦显得不知所措。倒是文鸯有胆气,认为趁对方尚未安定,突袭即可破敌。文钦于是兵分两路,打算连夜夹攻。文鸯立说立行,第一时间便来到寨前,带领一批壮士拼命擂鼓,并大呼司马师的名字。

抱病出征的司马师突见文鸯来袭,在大惊之下,竟使眼珠从肉瘤疮口中迸出。为避免动摇军心,他只得强忍疼痛,嘴咬被头熬了一整晚。因文钦没有前来会合,文鸯见魏军兵强马壮,便在鼓噪了一夜后撤退。

敌退我进,这是自古以来最朴素、实用的战术。司马师觉得对方气势已衰,即令众将追赶。而文钦也打算返回寿春,唯独文鸯感到憋屈,决心一挫司马氏的威风。从来艺高人胆大。想必文鸯对武功极为自信,仅仅挑选了十余骁骑,奋力杀入敌阵,并且所向披靡。痛杀一阵子后,文鸯引兵离去,一副来去自如的模样。

司马师也是一个牛人,见此又怎肯罢休?左长史司马班奉命率八千骑兵追来,但文鸯等闲视之,甚至进一步激起了体内的亢奋。如果说刚才还有十余骑,文鸯在此刻更独自一人入围,转眼间便杀死砍伤百余人,如此前后折返六七回,最终连敌骑都不敢逼近。三国单枪匹马杀敌最多的,数这一战。文鸯斩敌如切瓜,简直是战神的化身。从史书记载的情形看,文鸯几乎没有挂彩,或至多是表皮之伤,横尸遍野的敌骑则被摧毁了斗志。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排行第三:赵云北山搏杀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进攻汉中,魏将夏侯渊战败身亡。曹操坐不住了,于是亲率大军,前来与刘备一决雌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魏军的粮食物资被运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之多。黄忠想趁机夺取,便领军出击,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同前往。

但曹操并非袁绍,知道军粮是部队的命根子,怎会不派遣重兵守护?过了约定的时间,黄忠没有如期返还。赵云知道情况不妙,便带着数十轻骑,出营寨前往接应,正好遇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与敌方先头部队立马厮杀起来,刚交锋不久,魏军大队人马接踵而至,顷刻间声势逼人。不难想见,赵云此时已进入虎穴狼窝,在冷兵器时代想全身而退,将何等之难!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有段文字:“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史料自然不会这般渲染,却也可窥一斑。却说赵云奋力突击,且战且退,敌阵一次次被冲破,又反复陷入包围,但他终究破敌而出。

赵子龙是难以阻拦的,其他人却不那么好脱身。当赵云摆脱了魏军时,见受伤的部将张著仍被包围,便再一次返回敌阵,这是一种大无畏。罗贯中笔下的“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一行文字,自是小说家言,可赵云的神勇则毫无疑问。他成功地救出了张著,并在回到营寨后孤胆用计,赢得作战的全胜。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排行第四:曹仁江陵闯围

曹操惨遭赤壁之败后,留曹仁屯守江陵。建安十四年(209),名将周瑜率数万大军跨江进发,可谓锋芒毕露、志在必得。面对数千人的东吴先锋部队,曹仁没有退缩。他登上城楼远望,随即招募了三百人,派部将牛金率队迎战。但吴军人多势众,牛金很快就被包围了。

长史陈矫等人在城墙上,看见这一场景都大惊失色。在此紧要关头,曹仁挺身而出!他让左右牵马,打算披挂上阵。陈矫连忙劝阻说:敌人众多,不可抵挡,就算丢掉几百人也不要紧,将军何须亲自赴敌?

曹仁并不理会,执意带着几十名壮士骑马出城。当临近一条河沟时,曹仁离敌军只有一百多步,陈矫等人以为他不过壮壮声势,想必会就此止步。岂料曹仁不玩虚的,带人径直冲过了河沟。

过河的曹仁如猛虎下山,吴军的包围顷刻成了“绵羊阵”。牛金很快被救出,但曹仁的目的并未达到,因为他不光为了救一将,而是应救尽救。当发现有人尚未脱险时,曹仁再次返入敌阵,救出余下的被困士兵,并且又杀死了几个敌人,最终让吴军退走。这一战让陈矫等人看得心惊肉跳。起初见曹仁坚持出城,大家都很恐惧,等到他救众人平安归来,自然万分佩服,都连声赞叹:“将军真是神人啊!”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那么,为何将张辽在合肥城下的突围列作榜首?

因为对手的“含金量”不同。虽然都以寡敌众,但张辽直接面对率十万人亲征的孙权,近卫必是东吴精锐中的精锐,如甘宁、凌统、吕蒙、蒋钦、徐盛、潘璋、陈武等强将悉数在列。而张辽却以区区八百人,将对手杀得人仰马翻,孙权竟在慌乱之中被逼上土坡,是可忍,孰不可忍?

进一步来看,当发现魏军人马稀少时,吴军便将张辽团团包围。按理说,在孙权的眼皮底下,众将士必然奋勇争先,这意味着战事的激烈程度将显著高于一般情形。然而,张辽却在敌阵中策马驰骋、进退自如,不仅救出了被围的所有将士,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吴军士气。由此可见,此战无论从过程还是结果、从对手档次还是难度系数看,都堪称顶级。

文鸯、赵云、曹仁的突围各有千秋。文鸯孤身冲锋陷阵,杀伤敌骑在百余人等级,且面对重围来去自由,可谓惊世骇俗。赵云只率数十骑,与曹魏的先锋部队打了一个遭遇战,更在大军到来后,进出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江陵城下的曹仁,充分显示了谁与争锋的豪气,但毕竟据城迎敌,原本以拯救偏将为主要目的,可控性相对较强。就难易程度和英勇指数论,应当按文鸯、赵云、曹仁的顺序排列。

需要指出,三国史上还有其他著名的搏杀。比如,“甘宁百骑劫魏营”便与“张辽威震逍遥津”两相呼应。但甘兴霸是夜半杀入敌营,在一片黑灯瞎火中左冲右突,并未被曹军包围,故对抗性有限。此战虽然气壮如山,却难被列入排行。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孙子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上述四次突围,都取得了成功,但假如进一步斟酌,在是否“可以战”上却有讲究。换一个角度思考,四将的神勇固然相似,总体层次却有质的差异。

张辽合肥突击,首先是奉曹操的旨意,且趁孙权立足未稳之际,先声夺人发起攻击,选择的时间点无疑比较适宜。在张辽迎战的同时,由乐进驻城防卫,也体现了攻守兼顾的原则。此战打得坚决而理智,效果之佳出乎寻常,不仅大挫吴军锐气,也令曹军“众心乃安”,以至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让合肥“城不可拔”,更使孙权知难“乃引退”,并且张辽率军队追击,几乎俘获了孙权——以吴主亲率十万大军的架势,竟差点被兵力不足一成的敌将擒获,真是无以复加的耻辱!张辽更是无可比拟的威风!

赵云北山搏杀,属狭路相逢,无法选择战或不战。然而身处险境,人通常有两种姿态,要么豁出去拼上老命,要么缩回来赶紧逃亡。当是时,子龙将军知道“可以战”,又知道“不可以战”,所以既挺身应战,又绝不恋战,在“且斗且却”中体现了一种冷静与从容,也展示了进退有度的驾驭功夫。

但文鸯、曹仁则是另一番情形。文鸯单骑破敌,纯属血气方刚之举,勇则勇矣,却险上加险,实非大将之理性行为。曹仁江陵闯围,从起初派兵的部署看,准备不够充分,故随即陷入困境。

几位骁将凭着个人神勇,突破重重敌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曹仁此后亲自出马,堪称英勇,但倘若有所不测,江陵防守将土崩瓦解。所以,陈矫的劝阻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救人的预期收益有限,而被围的潜在风险无限,吴军对付曹仁毕竟只需一记冷箭。事实上,即使实战的结果不错,本次冒险对整个战局却影响甚微。这好比下了巨大筹码的赌局,换来的仅仅是无关紧要的小利。可以说,曹仁此战充满了血性,却不见得理性。虽然曹操赞其壮举,但不知是否也心存后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