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史书,司马光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可以说是一个位居权力中枢的不倒翁。他对古代政治斗争和权谋术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记载了大量的权谋术和各种阶级斗争。很多事情你在其他书中看是一种结果,但是你在《资治通鉴》里面看就会发现是另一种结果。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就比如刘贺和霍光,其他书中记载刘贺是一个昏君,霍光是一个忠臣,为了避免大汉毁于刘贺之手所以霍光废了皇帝。但是资治通鉴里面记载的就是另一种结果,资治通鉴向我们展示了刘贺是如何一步步从霍光手里夺权,最后导致霍光不满所以废除了皇帝。这一场对决相当精彩,皇帝采用阴谋一步步夺权,而霍光却是用阳谋堂堂正正废了皇帝。

汉昭帝年仅二十一岁就死了,但是他生前没有孩子,所以帝位高悬而不决。当时有人建议立广陵王为帝,广陵王是刘彻的儿子,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哥哥,所以是有资格当皇帝。但是霍光不想立广陵王为帝,为什么?史书记载广陵王力能扛鼎,而且能空手和熊搏斗。很明显了,广陵王武力值爆表,霍光和广陵王如何PK的话,个人肯定是不占优势的。那怎么办?很简单,立一个弱一点的当皇帝。看到没有?从汉昭帝时期霍光就开始一手遮天,更是能决定立谁为皇帝,用一句话形容-政事一决于光。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霍光上书皇后请求上官皇后立刘贺为帝,并且请求立张安世为车骑将军。此处需要解释一下,上官皇后其实就是霍光的傀儡,而张安世也是霍光的心腹,车骑将军更是位列上卿、比肩三公,掌管京师、宫廷兵卫的重要官职。自霍光主张立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开始,之后的车骑将军几乎都是外戚担任,西汉后期皇权旁落其一原因就是车骑将军不再为皇帝效力而是为外戚效力。之后刘贺就带着自己的心腹前往京师,在路上王吉和刘贺说:“你能当上皇帝全靠大将军(霍光)支持,国家大事几乎都听大将军的安排,你只要做好皇位就好。我希望你能记住这句话。”很明显王吉劝刘贺记住一点,原本政事一决于光,之后政事也该一决于光。

刘贺继位之后就开始提拔自己的心腹,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乐迁长乐卫尉。这是资治通鉴里面的记载,刘贺带去的心腹有两百多人,提拔到什么位置没有提,只是单点了一个长乐卫尉。长乐卫尉是干什么的?是管长乐宫守卫的,长乐宫住着谁?上官皇后!刘贺一上位就控制了长乐宫,并且把自己的心腹都提拔起来,而且授予心腹绶带、符节、宝剑、金钱等。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戾太子发动政变之前就是让心腹佩戴赤色符节,而刘贺直接把心腹的符节改成了红色,并且还赏赐了宝剑。古代有个词叫摔杯为号,意思就是一摔杯子心腹就扑杀政敌。那么刘贺会不会也仿制一个摔杯为号?他会不会一个眼神,然后持有红色符节的人扑杀霍光?会不会我们不知道,但是刘贺心腹二百多人被处死的时候高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明显,当时他们一定是有一个计划但是并没有实施,而且是因为刘贺不忍心所以才没有实施的。

有意思的是刘贺登基之后一直抱着玉玺不撒手,本来玉玺就是有官员代为保管的,但是刘贺却亲手抱着,这就证明刘贺有很深的危机感,他不信任除了他心腹以外的人。你看看,这像是皇帝吗?当上皇帝之后做事还颤颤巍巍的,连玉玺都不敢撒手,由此可见刘贺有多不信任霍光。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刘贺这边没闲着,霍光这边也没闲着。霍光废刘贺的时候一共盘点了一千多件坏事,很明显霍光从刘贺一进宫就开始记录他干的坏事,能在刘贺眼皮子低下记录他干的坏事并且禀报给霍光,那你想想霍光的眼线有多少。而且霍光还找来了他的老部下田延年来商量怎么办,记住田延年是大司农是掌管汉朝财政的官职。此时上官皇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农田延年、大将军霍光,他们组成了一个利益集体,其目的就是保证政事一决于光。

之后霍光让田延年告诉丞相杨敞,起初杨敞听了田延年的话颤颤巍巍,汗流浃背,不敢答应。但是田延年起身去换衣服,此时杨敞夫人赶紧劝丈夫,夫人说:“这种诛九族的事情,霍光都不亲自和你说,反而让田延年来告诉你,这是和你商量吗?这只是告诉你一声。你同意不同意都没用,人家都已经决定好了。你现在要是不赶紧站队,搞不好就被当成帝党(刘贺)被诛杀了。”杨敞瞬间就反应过来了,之后和田延年说全听霍光的。车骑将军、上官皇后、大司农、大将军、丞相他们现在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目的还是只有一个-政事一决于光。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随后霍光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大夫、博士等人一同商议此事,大臣听说霍光要废帝,瞬间都不敢说话了。此时田延年站在中间把佩剑插在地上,然后说了一大堆吹捧霍光废帝是对的,但是直观意思只有一个:“听丞相的活,不听的死。”好了,皇帝他在用阴谋一步步试图达到目的,而此时霍光却堂堂真正的用阳谋达到了自己目的。朝廷的大臣、后宫的上官皇后、管钱的大司农、管人事的丞相、管军队的大将军、管京师卫队的车骑将军,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政事一决于光。

随后霍光让皇太后去未央宫,并且禁止刘贺心腹进宫。刘贺一见皇太后当即就决定赶紧撤,但是禁宫的宦官直接把门关闭了,把刘贺的心腹全部阻止在外,只允许刘贺一人进宫。霍光让车骑将军将刘贺所有心腹全部下狱,而皇太后也宣布废掉刘贺。此时刘贺和霍光终于撕破脸见面了,刘贺说:“天子有七个忠臣,就算失德也不会丢失天下。”这句话出自《孝经》,霍光就是用《孝经》指责刘贺,并且还想着废掉刘贺。此时刘贺反而指责霍光并没有忠臣,并没有辅佐皇帝治理国家。霍光也没办法反驳,不过哪又有什么关系?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霍光摘掉刘贺的绶带,然后把玉玺交给了皇太后。刘贺反驳有用吗?刘贺的心腹已经被一网打尽,朝廷大臣包括皇太后都支持霍光,他刘贺还能怎么办?刘贺自嘲道:也是我无能,当不了皇帝。很显然刘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并且早已预料到了。刘贺自从被立为皇帝到被废,只因为一件事,那就是政事一决于霍光。刘贺和霍光之间的争斗明显就是过江龙和地头蛇的争斗,是帝和臣的争斗,也是阴谋和阳谋的争斗。霍光就是用的阳谋,我需要阴谋吗?不需要,我只需要堂堂正正的让文武朝臣站队,然后光明正大的废你就好。

同样的历史的,不同的书就有不同的结果出现, 虽然事情都是一样的事情,但是看的角度就不一样。司马光身处于政治中枢,他对这些阴谋诡计和阶级斗争非常清楚,所以他写历史的时候都会着重描写一些权谋术。有的时候人真的要学点历史,不然被人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刘贺被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懂隐忍,上来就和霍光对着干,激怒霍光导致丢失自己的身家性命。相反汉宣帝就不一样,上位之后一直隐忍,就算自己的妻子被毒杀也忍。直到霍光一死就迅速清理霍家,重新收回权利。



《资治通鉴》:刘贺和霍光的争夺战,阳谋和阴谋的对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