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在这里面有一个概念是需要注意的,全运会、青运会这两大杯赛、全国初高中联赛以及城市邀请赛,所有权并不属于中国篮协,所以参加这些赛事是无法成为CBA青训球员认证依据的,想要成为CBA球队青训球员,必须代表俱乐部参加篮协2个年份的篮协U系列赛事。在今年青运会预赛上,U16和U18两个组别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社会训练机构的球队,而在这两年U系列国青队的遴选活动当中,像刘千豪、冯傲、熊浩宇等球员就是来自于社会训练机构的球员,从能力上来看,这些球员练得并不比体校和俱乐部球员差,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训练机构是可以在青训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的。

其实,在和朋友聊起中国篮球青训的时候本人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那就是每当大家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总会出现一脸茫然、然后聊几句就没法说下去的情况。中国篮球青训这个领域对于我们来说确实太陌生了,让你说一件你根本没有概念的话题,相信谁也没法聊多久。所以每当有人很有自信的说起中国篮球青训一些事情的时候,即便他说的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大家也很难去论证他说的事情的真伪。所以,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如果能为大家普及一些中国青训方面的知识,相信也能解开大家一些对于中国青训方面的误解。

中国篮球青训的2个基本概念

在介绍中国篮球青训之前我觉得有2个概念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第一就是现在都是谁在从事中国篮球青训工作?

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从有了全运会开始,中国篮球的主要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来自于各省体育局自建,球员人事关系属于体育局的篮球运动队,从青年队一直到成年队,这种靠编制吃饭的队伍是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篮球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多球迷直到现在都认为中国篮球青训还是靠着各省市体育局在撑场面。

而这种情况在2013年全运会之后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因为在从这一届全运会开始,国内大部分省市的体育局开始大规模放弃组建有编制名额的篮球运动队,转而和CBA球队或者各省市的体校进行合作,出钱邀请他们组建队伍或者邀请球员来参加全运会。而到最近为止,国内青训领域只剩下了辽宁、山东、浙江3支与体育局有关系的球队,其中只有山东一队是体育局自建(暂时),辽宁、浙江是俱乐部与体育局共建的队伍。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之下,现在中国篮球青训工作的从业人员的结构已经不再是各体工大队+国青队这么简单了。而是转变成了国青队、各职业俱乐部、各省市体校、篮校、普通院校、以及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

第二个概念,青少年球员与青训机构的基本关系。

随着体育局队伍越来越少,篮协对于青少年球员培训的规范,青少年球员和青训队伍的关系已经变得比较的简单了。目前国内青训机构的关系分为两种。

其一、与青训单位签约培训协议,成为青训单位的培训球员。这种关系一般存在于俱乐部梯队,操作方法就是俱乐部青年队的教练去各个学校、体校走访,或者经人推荐,看中球员后球员和球员家长协商加盟,最后签订培训协议,并代表该俱乐部比赛。而根据中国篮协规定,要想成为CBA俱乐部的青训球员,跟俱乐部签约还不够,他们还需要代表该俱乐部打两个年份、并且是由中国篮协组织的青少年赛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直升CBA球队的资格。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也不是只有俱乐部才会和青少年球员签协议了,像一些体校和社会私人的培训单位,比如千帆、城市传奇训练营等机构,也开始和青少年球员签订培训协议,以求最大程度的保证双方的利益。

其二、就是学生主动入学有资质的体校和学校,取得学籍,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各类高水平青训赛事。这种关系与普通学生入学没有两样,在以前甚至无法被国内认证为青训球员。不过随着CBA、U系列国青队与CUBA还有草根赛事打通了人员流动渠道,所以这一类球员已经成为了中国篮球又一股后备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两项基本关系之外,国内所有的青训球员都保留着他们的学籍。哪怕是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俱乐部也会为他们安排就读学校,避免球员为了篮球运动断了人生的后路。

不过这样介绍国内青训的关系还是过于笼统了,本人画了一张能够解释职业联赛、CBA俱乐部、各青训机构、青训球员之间关系的青训系统生态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中国篮球青训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说起国内青训的话题,球迷最感兴趣的肯定是中国哪支球队最厉害?哪些地区最强。毕竟篮球是一项竞技体育,不分个高低似乎就很没有趣味。目前国内青训力量具体可以分为四支力量,分别是俱乐部青训、全日制、业余体校、全日制学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

俱乐部青训:

俱乐部青训队伍做得很好球队并不是太多,CBA有将近一半的球队青训才刚刚起步,所以不好做系统介绍。在青训做的比较好的球队当中,深圳新世纪、广东宏远、浙江广厦、新疆飞虎、山东西王、北京首钢、浙江稠州是其中的佼佼者。这7支球队的青训队伍可以说是国内青训的门面球队,球员质量最好、训练水平最高、俱乐部投入最大。几支球队基本上以全运会为周期,常备2个梯队20-30名青训球员,球员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俱乐部教练走访全国各大篮球人才基地和他人介绍签下来的。

而在软硬件方面,这几家俱乐部每年向青训投入已经超过了一些CBA俱乐部的一队,他们不仅配备了和一队一样的训练比赛医疗条件,还聘请了国外的训练师、教练和营养师,出资修建属于自己的训练基地,做得最出众的深圳新世纪甚至在国内首先实践了“青训ab队”概念,可以说他们代表了国内青训的塔尖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由山东队、北京队在这几支球队当中比较的特别,山东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支体育局自建且是全外教的青训队伍,而北京队的青训方式非常的时髦,他们既自己签球员,也做了“雏鹰计划”,还在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寻找潜力球员,但是由于这两支球队的运营方式和这4家球队性质不太一样,所以不好进行分类。

全日制、业余体校:

全日制、业余体校在中国篮球青训力量当中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一股力量了,他们具备了不错的教学和训练资源,在各方面条件国内青训当中仅次于CBA球队。目前中国篮协已经批准注册的全国高水平人才基地达到了45家,全日制体校、篮校就占据了其中的43家,还有不计其数的地方体校也在参与篮球青训。而在目前这些体校当中,实力最为强劲的球队分别是东莞篮校、深圳体校、广东竞技体校、焦作篮校、浙江陈经纶体校、浙江体职院、常州体校、阜新篮校,这8个学校常年占据着全国前12名的位置,其中东莞篮校获得U系列青年赛事冠军的次数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体校正在和CBA俱乐部进行合作,俱乐部将18岁以下的球员放在体校代表球队打U17以下系列比赛已经成为常态。不过体校类型的青训现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青训越来越烧钱的年代,体校的资金投入问题、普通学校青训的兴起已经很大程度上的挤压了他们生存空间。

全日制学校

全日制学校可以算是中国篮球青训的一股新兴力量了。自从CBA和CUBA、草根篮球打通人才通道之后,普通学校的球队的球员也有机会成为职业球员。而在目前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边读书边打球的情况之下,很多水平比较高的学校球队成为了人才集散地了。在今年的全国初高中联赛当中,准决赛圈男队初中共有19支球队、高中共有43支球队参与角逐,不得不说,学校青训的力量也是国内青训不能忽视的一支。

另外,现在一些办学实力很强的学校也能够给予球员相当不错的待遇,所以像清华附中、北京四中这样的球队他们在引援的时候经常可以抢到很多职业队都想要的球员。在今年的青运会预赛和U15高水平人才基地的比赛当中,清华附中和北京四中在豪华阵容的帮助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目前学校领域有几支传统强队,分别是清华附中、北京四中、浙江回浦中学、明德中学、东莞光明中学、东莞四中,沈阳二中,这7支球队基本上代表着学校球队当中的最高水平。

社会训练机构:

这里的社会训练机构特指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篮球私训机构,具体来说就像是王非指导所办的王非训练营一样。这类机构开始活跃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的运作更加灵活,资金来源广泛,给教练、训练师的待遇很好,也不受思想以及体制限制,最容易接受国际先进的训练方法,从发展角度来看,他们是四支青训力量当中最有潜力的一支。

在今年青运会预赛上,U16和U18两个组别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社会训练机构的球队,而在这两年U系列国青队的遴选活动当中,像刘千豪、冯傲、熊浩宇等球员就是来自于社会训练机构的球员,从能力上来看,这些球员练得并不比体校和俱乐部球员差,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训练机构是可以在青训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的。

目前我了解到的国内大的社会训练机构有千帆训练营、城市传奇训练营、薪火训练营,这些训练机构在软硬件方面的配备甚至要比职业俱乐部还好。不过由于社会训练机构属于独立经营,训练机构之间的运营水平和训练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不是说随便抓个训练营就肯定是可以取得好效果的,无论是俱乐部也好还是一般的消费者也罢,在消费他们训练产品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识货”的能力。

中国篮球青训赛事平台有哪些?

除了青训球队之外,青训赛事平台也是国内青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以来,国内逐渐形成了3大青训赛事体系:篮协U系列赛事、大体协全国初高中联赛、以及耐高、JR.NBA、斯伯丁初中联赛为首的城市邀请赛。

篮协U系列赛事是目前国内赛事水平最高,年龄范围涵盖最为广泛的青训赛事。目前U系列比赛共拥有小篮球联赛、U系列全国锦标赛、U系列高水平人才基地比赛、篮校杯、U系青年联赛,涵盖U8、U10、U12、U13、U15、U16、U17、U19、U21九个年龄段。而这些赛事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所以U系列赛事也是比较密集的,基本上上半年打完了全国锦标赛,下半年就要打全国高水平人才基地的比赛,U系列比赛每年可以给球员们提供36-40场比赛。另外,最近两年篮协还组织了U系列赛事和国内其他赛事的交流赛,相信U系列赛事解决球员每年50场比赛的需求不再是难题。

不过U系列比赛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办赛水平一般、宣传渠道实在是太少。之前一段时间,你几乎很难找到关于U系列比赛的相关报道和比赛视频,更别说宣传和高水平直播了。不过今年开始篮协已经要求U系列比赛提高宣传水平,虽然现在水平仍然一般,但是相较于之前无声无息的情况实在是要好太多了。

全国初高中联赛是教育领域最高水平的青年篮球赛事,其所有权属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目前全国初高中联赛共拥有2个年龄段的赛事,分别是初中联赛和高中联赛。而这两个单项赛事又分为省预赛、分区赛和总决赛三个等级的比赛。省预赛前两名获得分区赛参赛权,而分区赛前四名获得总决赛参赛权,2019年全国初中联赛分区赛,南北赛区共有19支球队参赛,而全国高中联赛分区赛,南北赛区共有46支球队参赛。

在国内青年赛事当中,全国初高中联赛的赛事规模仅次于篮协U系列赛事。从今年开始,U系列赛事将和全国初高中联赛进行赛事联动,篮协和大体协将组织两个年龄段的交流赛,而这项赛事的第一届比赛将在今年的11月份进行。

耐高、JR.NBA、斯伯丁初首的城市邀请赛是近年来国内开始兴起的另一大青年赛事。这些比赛的版权在各自的赞助商手中,比赛的球队都是与赞助商签约的学校球队。这样的比赛办赛水平一般是很高的,像是耐克高中联赛,他们是目前国内赛事包装、运营水平、赛事宣传做的最好的一个青年赛事。有高水平的直播、有高水准的赛事包装,还有各大媒体平台的曝光率。

但是办赛水平再高,架不住资源少,目前耐高、JR.NBA、斯伯丁三个赛事只能招揽学校球队比赛,而且在招揽学校球队的时候也经常会碰到困难,另外体校和俱乐部青年队则不在其合作范围之内,所以他们的比赛水平一直不高,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不过在这里面有一个概念是需要注意的,全运会、青运会这两大杯赛、全国初高中联赛以及城市邀请赛,所有权并不属于中国篮协,所以参加这些赛事是无法成为CBA青训球员认证依据的,想要成为CBA球队青训球员,必须代表俱乐部参加篮协2个年份的篮协U系列赛事。

中国U系列国字号球队是怎么组建的?

一说到中国篮球青训,中国国青队肯定是青训的牌面,也是中国篮球青训的塔尖。而近年来中国国青队的组建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目前国字号球员遴选分为4个过程,海选、训练营筛选,集训队筛选,最后形成国青队。如图所示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国字号球队的组建跟以前完全靠体育局、俱乐部推荐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今年国青队的选择比往年要多得多,国青队的教练既可以到各大青年赛事去自己看,篮协也组织了国字号训练营的全国海选。在今年上半年的国字号训练营海选活动当中,男子U15、U16、U17三个年龄段先后有391名球员参加了海选,女子也有77名球员参加。

介绍到这里,本人这3篇里面最难的部分算是完成了。中国青训实际上是一个很大很大范畴,想准确的将这个系统各个部分介绍完成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还有一些地方我也没能写的很准确,有我专业知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资料匮乏的原因,我觉得甚至可能会对不起一些在背后默默努力的青训从业者。不过我仍然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中国篮球青训的一张面孔,让大家认识到,理解到。

中国篮球走到现在十分不易,很多事情都需要舆论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哪个国青外出比赛输了球就将整个中国青训一棍子打死,谁说一句中国篮球青训不好的话,就能带动大范围的批评和指责,这样的言论只会给中国篮球运动制造更多的阴影。要知道中国篮球青训,并非一无是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