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等人,这些以抽象绘画为语言的艺术家们,用视觉上的甜美、讨喜,讽刺着现实中坍塌的一切,传递出观念上的沉痛、扭曲与复杂。未来,甜味的艺术仍将不断刺激着艺术市场的消费热度,但艺术家们似乎对此已经产生了警惕。

芭莎TOPIC 第10期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甜,早已不仅是专属于美食界的词汇,如今也时常出现在艺术界,被用来形容一类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它们通常色彩甜美,视觉上美妙、轻松,让人看了忍不住地喜欢。但艺术家们却似乎对“甜度”十分警惕,假若有人说自己的作品很甜,大部分人会表示不悦。“甜味”在艺术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当下的艺术是否需要“戒糖”?

甜度的真相

假若按照“甜度指数”来看艺术史中不同阶段的流派和作品,似乎算是个有趣的角度。从古至今细细数来,早期最带有甜度的应当是极致浪漫的洛可可(Rococo)。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它是古典艺术中最为甜美的,也是诞生于高调的路易十五时代的华美篇章。轻快华丽、精致典雅、甜腻温柔,这一类词汇都常常用来形容它。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以凸曲线、“S”形弯角形式为造型基调的建筑,具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在绘画中,其代表画家们几乎都将美妙的油画色彩用于描绘那些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或是全裸、半裸的女性,以及极致华丽的装饰、服饰等。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作品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弗朗索瓦·布歇《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这种来自于路易十五时代的奢靡,在艺术里肆意地撒下了“第一把糖”。与建筑一样,洛可可画家也倾心于浪漫色彩和曲线构图。画中人物再也不是神灵或圣人,而显现出美学逐渐脱离宗教的倾向,摆脱端庄、古板、沉闷的气息,画面空前甜度爆表。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弗拉戈纳尔《秋千》,布面油画,1766年

在其之后,印象派绘画的出现让画面的糖度有所增加。艺术家似乎从未欢快地描写过如此浪漫的阳光、花园、海滩,就连不起眼的烂草垛、严肃的大教堂,都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变得甜美和迷人。

当莫奈沉醉于外光下的缤纷世界时,他将调色盘上的颜料彼此间欢乐地融合着,也许他也未曾意识到这是一种更甜美的倾向,而是在当时光学理论的科学突破下,让艺术随之前进了一大步。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克劳德·莫奈《草垛》,布面油画,1889年

印象派作为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流派,在19世纪70-80年代前后达到了其鼎盛时期,甜美的画风一时间遍及欧洲,甚至世界各地,令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之后,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到纽约的转变,同样伴随着艺术甜度的直线骤增,并且美国也由此将全世界对艺术的口味彻底颠覆了。

画面极富表现力的抽象表现主义,正被认为是美国当初一手缔造的“武器”。虽然它曾仅仅是一度让人怀疑的“阴谋”,但现已成为美国所承认的事实。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中情局就曾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作为国家意识、资本主义形态的—种文化武器,用来达成其政治目的。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马克·罗斯科《No.9》,布面油画,1948年 © 1998 By Kate Rothko Prizel And Christopher Rothko Courtesy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马克·罗斯科《Untitled》,布面油画,1951年 © 1998 By Kate Rothko Prizel And Christopher Rothko, Courtesy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二战后,一部分艺术家再也难将支离破碎的灵魂组合成具象的画面,他们在抽象中释放着对未来的所有疯狂——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冲撞,抑或是极致的冷与理性,冲破一切标准,淋漓尽致地呈现于画布上。

例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等人,这些以抽象绘画为语言的艺术家们,用视觉上的甜美、讨喜,讽刺着现实中坍塌的一切,传递出观念上的沉痛、扭曲与复杂。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作品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作品

他们被美国史学界冠以“新美国绘画”(New American Painting)之名,在当时便被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为纽约后来成为全球艺术的绝对中心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势不可挡的抽象视觉能量在整个纽约呈爆炸式地生长着,并且快速地席卷了全世界。那些曾经穷困潦倒的抽象艺术家们,也摇身成为了全球瞩目的艺术大师,如今其画作的地位更是无可动摇。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罗伯特·马瑟韦尔《Cape Cod》,布面丙烯,1971年 © The Dedalus Foundation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罗伯特·马瑟韦尔《Throw of Dice #17》,布面油画,182.9×121.9cm,1963年

值得注意的是,“新美国绘画”惊人的成长速度完全超越了之前任何一个流派。几乎仅在十年间,抽象表现主义就上升到了国际的地位。人们不得不承认,这种视觉甜美讨喜的绘画在黯淡无光的时代环境中,给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潜移默化地让人们对其需求成瘾。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克逊·波洛克《Number 28》,布面油画,173×266.7×3.8cm,1950年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马克·罗斯科《No.10》,布面油画,1957年 © 1998 By Kate Rothko Prizel And Christopher Rothko Courtesy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这种“高糖”的艺术表达与体验,给予了二战后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是构成其足以被推崇为一种“文化武器”的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这也是在崩塌之后,每个心灵对轻松、新鲜、美好事物的本能渴求。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安迪·沃霍尔《barbie》,1985年 ©Mattel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安迪·沃霍尔《sunset》,1972年

不断尝到“甜头”的美国人,继续在之后的波普艺术、当代艺术发展中不自觉地继续沿袭着这种“套路”;习惯了“甜味”的观者们,也在糖分摄取量上越发地贪婪起来。

从古至今,甜从一个时代的奢靡,逐渐发展成为引导发展的“手段”。今天的艺术已经离不开“甜味”,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当下这个“嗜甜成瘾”的时代。

高糖的当代艺术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Pluto and Proserpina》

甜食容易上瘾并形成依赖,这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不但在生理层面,在精神层面亦是如此。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吃甜食是人的本能。医学实验甚至证明,“甜”对大脑的作用和毒品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韦恩·弟伯(Wayne Thiebaud)《Around the Cakes》,布面油画,56.2×71.2cm,1962年 © Wayne Thiebaud / 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NY.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韦恩·弟伯《Cold Case》,布面油画

回到艺术的范畴中,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发展中,人们在品位上对“甜味”的依赖似乎也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事实。当我们放眼望去,如今大部分当代艺术作品、展览、艺博会,被“甜味”驱使的藏家、看客们纷纷漫步在甜美的消费场域中,就像一场集体的宿醉。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作品

时间线拉回到当代艺术出现之前,那时的艺术是不存在平民主义的,唯有精英主义才是它一直以来的常态和准则。尽管如今当代艺术的日渐精致仍旧难以脱离讨好精英主义的嫌疑,但至少在其发展之初是以反精英主义的立场出现的。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Balloon Dog》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Titi》

早在新表现主义艺术盛行的上世纪70年代,实际上就已经暗藏着一股更新鲜的势力。他们以“平庸”的平民生活为灵感,将杜尚的“挪用”发挥到极致,最终成为继波普艺术之后更高调的一次平民艺术的狂欢。这便是以杰夫·昆斯(Jeff Koons)为代表一批美国艺术家。在80年代初时,他作为新几何图形派(Neo-Geo)的倡导者,首次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Metallic Venus》,254×132.08×101.6cm,2010-2012年

这些艺术家以玩乐的态度,表现着眼下愈渐光怪陆离的商品社会。这也让一部分“守旧派”对艺术产生更多质疑之余,为“维新派”们带来了更多艺术的遐想。无论是庸俗还是典雅,都被这些艺术家制造成如糖果一般诱人的事物。商品社会是哪般的多姿多彩,当代艺术就能有多么的乱花渐欲。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Jeff Koons The Painter, The Sculptor”展览现场,德国,2012年

在“高糖”的这种手段之下,最庸俗的大众图象被置换成十分精致的作品。艺术家杰夫·昆斯由此向传统美学的等级理念发起挑衅,并由此获得了在学术与市场上难以撼动的地位。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Seated Ballerina》,Rockefeller Center,2017年 Photo by Michael McConkey/My New York Diary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杰夫·昆斯《Cat on a Clothesline(Blue Sock)》,312.42×279.4×127cm,1994-2001年

当代的一部分艺术家们似乎早已看清了一个事实,他们不再兜圈子,在最初就将艺术品像糖果一样去打造。只要味道足够甜,即使材料竟是些平民才原意放入口中的“下三滥”,精英主义也会忍不住地前来埋单。谁会拒绝如此“让人感到愉悦”的东西呢?毕竟人们都用寻求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作为眼下生活美好程度的判断标准。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阿历克斯·卡茨《Coca-Cola Girl 3》,Oil on linen,127×101cm,2017年 © Alex Katz,VAGA,New York,SACK/Korea,2018

人们嗜甜成瘾,当代艺术需要戒糖吗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作品,艺术家用最甜美的糖果,诉说着爱人逐渐消逝的苦涩。

未来,甜味的艺术仍将不断刺激着艺术市场的消费热度,但艺术家们似乎对此已经产生了警惕。嗜甜成瘾的看客们继续品尝着甜美,味觉早已被重构,他们要的只会更多。而艺术家,除去那些盲目追求市场效果的“制糖者们”,若要包裹一颗艺术的“糖”,不妨严肃地思考是否可以在其中注入更多苦涩,又或直接注入“药剂”。

假如有一天,当时代满口蛀牙,人们还有能力继续品尝艺术的无限滋味吗?

往期芭莎TOPIC:

如何像KAWS一样,让大妈也为你的作品疯狂?!

为何迷恋文字的人颠覆了艺术史?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编辑、文/张婧雅]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