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借林怀民携“云门舞集”在北京公演《白水·微尘》之际,召开了“林怀民艺术研讨会”。大陆各界人士充分表达了对于林怀民老师艺术人生的滔滔江水。现将林怀民老师的发言摘录如下。(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所有发言)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摄影 林百里

我近几年的生活,最大的悲剧是花了很多时间在全世界接受采访。真正的好朋友一年见不到两次。上回我来北京,有个记者问我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我说不记得,因为我没有时间想。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回来了。

表演:云门舞集 摄影:刘振祥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白蛇传》(1975)

编舞:林怀民

音乐:赖德和

灯光设计:林克华

服装设计:林怀民

1988年,我第一次来到大陆。我去了长安、洛阳,然后直奔敦煌,在那蹲点一个礼拜。我早上去,中午回小旅馆吃饭,下午再过去。莫高窟不是全部都开放,但老实讲,你看三小时都看不完,所以我就来来回回看了一个礼拜。

我常常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带着一个小水壶,就着微弱的光临摹壁画。我想跟他聊天,他没有理睬我,我偷偷看了一下,画得真像,完全一样。我不知道他退休的时候有没有人给他开研讨会,拍拍他肩膀说,干得好。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薪传》(1978)

编舞:林怀民

音乐:南管 陈达 李泰祥 陈杨

现场演奏:朱宗庆打击乐团

灯光设计:林克华

服装设计:林怀民 林璟如

我今天非常地感动,劳驾大家把生活的事情搁在一边,出席研讨会。我也特别感谢江东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师生们花了很多的心力促成这个事情。江东找我的时候,我说不要太折腾,结果我发现,这真是一个大折腾。衷心感谢今天在这里的每一位先生、女士。

上个月我为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做宣传,腾讯来采访我,他们搜集了微博上很多关于我的讯息。有人说,林怀民是个票友,怎么搞出这么多东西啊?这句话让我记起梅兰芳先生的轶事:票友是梅先生的支柱,票友总要票戏,那票友唱的戏梅先生怎么讲评呢?他说,真难得,真难得。我想今天大家就是鼓励我:真难得,好好退休吧!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红楼梦》(1983)

编舞:林怀民

音乐:赖德和

舞台设计:李名觉

灯光设计:林克华

服装设计:林璟如

今天早上我跟冯双白讲起吴晓邦老师的事情。舞蹈界的先行者有很多的困难。吴晓邦先生的困难也许又比戴爱莲先生还多一点,他怎么就一路这样干下来呢?1990年我去他家拜访。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吴老师,虽然我没有前面的对照,但我觉得他对舞蹈的热情始终没变。我们这一代人的艺术创作没有太大的苦难,就是在那里磨吧,作品是时间累积出来的。

刚才各位对我讲了很多鼓励的话,我很庆幸我就要退休了,如果我要考虑大家对“云门”的接受和期待,负担可重了。虽然我像骆驼,是驮重的。之所以走了这些年是因为我做“云门”,不是为了舞蹈,而是为了一种奇怪的东西,也许叫做“社会”。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九歌》(1993)

编舞:林怀民

音乐:朱宗庆打击乐团等

灯光设计:林克华

服装设计:林怀民 罗瑞琦

面具设计:王耀俊 林彦伶

简单地讲,我的背景里有几件事情促使我做舞蹈。首先是我的家教,我的父母亲都在东京受高等教育,我的庭训是跪在那里听责备。他们期待我有担当。同时,我所经历的学校教育又是讲社会,民族和国家。大学我学的是新闻,到今天为止,还是每天要看看《纽约时报》,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才放心。我兴趣杂乱,正因为这种杂乱,落实到你跟社会产生关系,要对父母亲要有某种交代的时候,就成立了一个舞团。

我正式上现代舞课是在美国,那年我23岁。第二个月我就开始编舞。老师说,“你干嘛写小说,我找奖学金给你到纽约去跳舞”。我说,“不行,我要文凭,拿回家交代”。很多人应该有同感,不管喜欢不喜欢,拿到学位再说,后来才不知不觉走上做“云门”这条路。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流浪者之歌》(1994)

编舞:林怀民

音乐:乔治亚民歌 鲁斯塔维合唱团

灯光设计:张赞桃

舞台设计:王孟超

服装设计 华文伟

道具设计:杨正雍 斯建华

“云门”的路,走了四十多年,主要是对舞者的责任心。舞蹈专业是一个艰辛的行业,当舞者把青春给你的时候,你要捧好,不能摔碎了。当他的同学买汽车、买房子的时候,他天天练舞,如果说跳舞能得到安慰,也只有观众的掌声。

这两天,“云门”的舞者在国家大剧院演完了,回酒店,泡很久的澡,互相按摩,吃点东西,凌晨一两点钟才上床。但他们跟你在一起,你必须对他们肩负起一种责任,不仅是发薪水,还要对他们的付出负责,要让他们得到跳舞的快乐。

我们常说爱艺术,我不觉得我那么爱艺术,也不觉得我那么爱跳舞,可是舞者让我知道了一个爱跳舞的人可以爱到什么程度,他不是来拿薪水,而是每天下了课之后,他不去外面玩,就关在那里练习。舞者使我走不掉。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水月》(1998)

编舞:林怀民

音乐:巴赫

灯光设计:张赞桃

舞台设计:王孟超

服装设计:林璟如

《白水》里面有很多独舞,他们能够跳什么,我就赶快弄上去。哪里有那么多需要表达的事情?不重要的。舞蹈,就是发现一点事情,让舞者有借口跳舞。他们能做什么,就给他们干什么吧,他们能够不穿衣服,最好不要穿,省钱,而且身体那么好看,干嘛要披披挂挂的?这就是我的“云门”生活。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行草》(2001)

编舞:林怀民

音乐:瞿小松

舞台及映像设计:林克华

灯光设计:张赞桃

服装设计:林璟如

上个世纪,世界各地的现代舞团初创都很艰难,不容易被社会接受。“云门”很幸运,第一次在台北的演出,两场卖掉三千多张票。云门一直跟社会有很好的对话。从一开始,我们就努力为草根性的普罗观众演出,九十年代起发展为大型户外公演,每场观众数万。

对我来讲,若不做户外公演,不到台北以外的地方演,云门舞集这个事情我不干。跳舞、弄舞台太辛苦了,除非边际效用出来,那个效用不是在巴黎、纽约、伦敦演出而已,而是要走到台东或屏东这些离台北很远的地方。户外公演最重大的挑战是我必须编排出让几万人目不转睛的舞,秩序才能维持好。作为一个票友,我是普罗观众锻炼出来的编舞者。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松烟》(2003)

编舞:林怀民

音乐:约翰·凯奇

灯光设计:林克华

舞台及影像设计:王孟超

服装设计:林璟如

关于创作的内容,常常是因为我有舞团、必须定时出货。有的时候票都在卖了,我还不知道要跳什么。因为必须编舞,我往往随地乱想,比如我看到一条河,好吧,那就编一个《白水》吧,然后在这个命题的限制里找材料发挥。

近年来云门的演出,舞台愈来愈简单,基本靠投影机。以前《九歌》演出时,你可以要求剧院给三、四天的时间装台,现在欧美都削减文化预算。剧院要求团队今天进场,明晚开演。我们必须很简单地把事情做完,而且做到最好。

我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大的限制里面再找到一个紧缩的限制。那找到了那个限制之后,设法像在格子涂颜色一样,把框框涂满,并且注意细节。

我很佩服大陆的编导,120个人的舞怎么编啊?我是不知道怎么编,看着都害怕。反而人少了,只有十几个人,我就可以试着去管每个动作好不好,怎么样到位。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狂草》(2005)

编舞/舞台构思:林怀民

音乐:沈圣德、梁春美

技术顾问:王孟超

纸张研发:中日特种制纸厂

墨汁研发:工研院化工所

技术呈现:洪韡茗

灯光设计:张赞桃

服装设计:王世信

照顾“云门”的柴米油盐之余,每次编舞,就要开很多会,也探讨舞者的重心在左脚或右脚这些琐碎的问题。回家之后,把门一关,睡觉。这是我过去十几、二十几年的生活。

我非常幸运能够这样工作,还能听到刚刚大家鼓励我的话。有一天我柱着拐杖,走在淡水河边的时候都会想起,而感到温暖。剩下的日子,我要设法生活——普通人的家常,对我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退休后,没有人给你行程表了,你要干嘛都可以,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想办法。这是我生平最大的挑战。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屋漏痕》(2010)

构思/舞台/编舞:林怀民

音乐:细川俊夫

灯光设计:李婉玲

服装设计:林璟如

影像设计:王奕盛

有些朋友鼓励我退休后重新拿起笔写小说。事实上,不会写东西了,现在我写一篇一千字的短文就要花费两个礼拜,还要常常去ipad上面找字。我竟然忘了字怎么写!而且我也不大相信我写的东西有人读,或者读了以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真正的影响。

我会努力过好生活。以后的日子应该是自由了,欢迎大家到台北玩,我请大家喝茶。

谢谢大家!

(鞠躬,热烈的掌声)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稻禾》(2013)

构想/编舞:林怀民

音乐:客家古调等

舞台设计:林克华

灯光设计:李婉玲

服装设计:安郁茜

影像拍摄:张皓然

影像设计:王奕盛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稻禾》(2013)

构想/编舞:林怀民

音乐:客家古调等

舞台设计:林克华

灯光设计:李婉玲

服装设计:安郁茜

影像拍摄:张皓然

影像设计:王奕盛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微尘》(2014)

构思/编舞:林怀民

音乐:肖斯塔科维奇

服装设计:马可

灯光设计:李婉玲

影像设计:王奕盛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白水》(2014)

构思/编舞:林怀民

音乐:艾瑞克·萨蒂、阿尔伯特·胡塞尔、

阿曼德·艾德奈·塞贡、莫里斯·欧哈纳

服装设计:马可

灯光设计:李婉玲

影像摄影:张皓然

影像设计:王奕盛(根据张皓然拍摄的影像)

林怀民的大实话!这是一篇看完想哭的文章

《关于岛屿》(2017)

构思/编舞:林怀民

朗诵:蒋勋

音乐:凯雅·莎莉雅霍 杰哈·葛利树

梁春美 桑布伊

灯光设计:李婉玲

影像设计:周东彦与狠主流多媒体

影像摄影:张皓然

服装设计:詹朴

以上图文来源于: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讲话内容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2019“林怀民艺术研讨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