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mm炮再获我军装甲部队青睐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军各军兵种开始争相向全国人民拜年。承担起空军拜年重任的,自然是新一代的歼20隐身战机,以及因为想要驾驶它而成为新一代“网红”的飞行员——白龙(2018年已经实现了梦想)。有心人可以发现,歼20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角色越来越重,嫣然已经成为我空军的新一代标杆。而本文要关注的,就是其真实的机动性能以及后续升级。

2018年珠海航展时, 4架歼20前来捧场助兴,进行了多日的飞行表演。不过一些人根据首日的飞行视频认为,歼20飞行表演的项目好像有些中规中矩,比如高G转向、垂直爬升、桶滚翻转等等一些比较常规的特技动作,并没有出现像苏57、F22做出的眼花缭乱的过失速超机动飞行,就连被称为“肥电”的F35飞行表演动作也比歼20更花哨一点儿。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争议,有的人对歼20的机动能力提出了质疑,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发动机不够给力或者气动布局不适合过失速超机动;也有的人反驳说歼20没有公开表演过失速超机动不等于不具备这个能力。

还有许多其他说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是否能够表演过失速超机动似乎已经成为衡量歼20战斗力高低的标尺了。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过失速超机动?简单说来就是战斗机在超过失速迎角之后,依然能够完成可控的快速俯仰、绕速度轴旋转等战术机动,在近距离空中格斗中可以抢先占据有利的射击阵位。比如苏57、苏35在航展上的拿手绝活儿——落叶飘(无半径下降转弯机动)就是典型的过失速超机动。当然俄制战斗机历来都是航展明星,超机动表演算得上是它们进行自我推销的招牌节目。

那么歼20的过失速超机动能力究竟如何?对其战斗力又有多大的影响呢?歼20采用了世界首创的鸭翼加边条翼组合体气动布局设计,在兼顾亚音速机动性能的同时,着力强化了超音速机动性能,尤其是在超音速条件下的持续机动性和瞬间机动性堪称出类拔萃、首屈一指。歼20飞行员也对其做出了如下评价:“歼20的亚音速性能相当不错,一旦进入超音速状态,那就是它的天下了!”言下之意证明了超音速领域是歼20的重点优势区域。

其实在航展时,歼20在最后一天做出了多个比歼10强悍许多的亚音速机动动作,只是人们往往先入为主,评价的都是首日保守的飞行。不过这也难怪,毕竟专业日就在前面几天,最后一天的表演基本被大家忽略了。不过,歼20在超音速领域的表现更值得说一说。过去的四代机可以实现2马赫以上的超音速飞行,可是只能维持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超音速条件下的机动能力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五代机却是专门为超音速空战而生的,同时兼备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即便是挂上反射器放弃隐身能力,也能够轻易使四代机陷入想追追不上、想跑跑不掉的死循环,进而遭到大比分洗刷。

五代机要想发挥过失速超机动能力,就必须转入低速状态,严重损失高度和能量,这有可能会得不偿失的。美军的F22参加红旗军演时就发现只要一打开矢推发动机玩超机动,往往就会失去高速状态,在狗斗中相对四代机的优势大大削弱,经常被台风、阵风等战机的驾驶员找到机会取胜。如果是五代机与五代机狗斗,失去速度的下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如今,过失速超机动的权重系数逐渐下降,更多的时候是在航展表演中一展身手了;而歼20偏重超音速机动能力的设计思想才是真正顺应了五代机的发展潮流,是最先进空战理念的体现。后面,歼20的飞行动作将进一步“放开”,而其升级也将开始,歼20后面的表现将会更加优秀。(作者:刻雨无痕)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