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此同时,因为听从太子胤礽命令暗杀郑春华的老十三胤祥,再加上派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也被圈禁,但是在宣布之时,康熙帝为什么摘下帽子又戴上。再比如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时,太子老师王掞在朝堂之上大骂康熙帝是“不教而诛”,是“无道昏君”,当时康熙帝就气得摘掉帽子又戴上。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那就是太子胤礽兵变被抓,随后康熙帝秘密回宫,朝堂之上,宣布再次废掉太子胤礽,且永久圈禁他。

与此同时,因为听从太子胤礽命令暗杀郑春华的老十三胤祥,再加上派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也被圈禁,但是在宣布之时,康熙帝为什么摘下帽子又戴上?

《雍正王朝解密》第187期: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举动透露多少无奈和悲伤?

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举动透露多少残酷的秘密?

一、

在开始今天的解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句相当有哲理的话,这句话往往发自男士:

“我抱着砖,就不能抱你,我放下砖,就不能养你。”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

因为这个例子恰恰就代表着此时康熙帝的心情:

当朕戴上帽子时,那就是皇上,要对天下人负责,就不能徇私情保儿子;当我摘下帽子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关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能为天下人做主。

所以,一个帽子代表的不仅仅是帽子,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部神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有很多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穿官服代表的是朝廷,穿便服代表的就是自己。

而在整部《雍正王朝》中,关于帽子这个道具的利用,可谓是登峰造极,除了这一处描写之外,至少有四处关于帽子的描写:

比如开篇第一集,最早印入眼帘的是一座龙椅,紧接着镜头往下拉,就是一颗珠子,再往下拉就是一顶皇冠,其而这顶皇冠可不仅仅是皇冠,而是一副江山社稷图。

此时赋予这顶帽子的意义,就代表掌控整座江山的权力,而这项权力由谁主导,恰恰是这顶帽子的主人——康熙帝!

再比如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时,太子老师王掞在朝堂之上大骂康熙帝是“不教而诛”,是“无道昏君”,当时康熙帝就气得摘掉帽子又戴上。

这顶帽子蕴含的意思则是身份,王掞可以不顾形象狂喷康熙帝,康熙帝却不能反击,本想摘掉帽子喷回去。可是又不符合自己的身份,理智占了上风,不得不又戴上。而一旦戴上了这顶帽子,自然就不能随便喷回去,不然,那就真的成了“不教而诛”,真的成了“无道昏君”。

王掞的高明便在于此,康熙帝默认了,那就真的是“不教而诛”,如果不默认,那就得试图说服王掞改变这个观点,不然,仍然是“不教而诛”!

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举动透露多少残酷的秘密?

二、

第三次关于帽子的描述,则出现在太子胤礽被复立之时,当时的康熙帝开始了第六次南巡,众皇子跪送。而太子胤礽在行礼的时候,慌乱之中掉了帽子……

而此时太子胤礽的这个帽子才戴了没多久,意味着他也即将再次被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猜测。

其实不仅仅太子胤礽的帽子,像后面雍正帝即位之后,孙嘉诚弹劾年羹尧时帽子也是掉了,结果不久就被杀了。比如年羹尧被撤职之前,他带着一队兵去见蒙古王公,一路上自己的帅盔就一跳一跳的,他几次去扶都扶不稳,果然没多久就被杀……

所以,后面几次关于帽子的隐喻,其实代表的不仅仅是地位和身份,甚至会是脑袋(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太子胤礽二次被废时,康熙帝为什么会有此种怪异举动?

首先第一点:

对于太子胤礽来讲,康熙帝绝对是伤透了心,如果说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太子胤礽是冤枉的,那么第二次起兵造反可是真实发生的。一个培养了整整四十多年的太子,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最终又毁在自己手里。

康熙帝绝对是难过的,刚才也说了帽子代表的身份问题,戴着帽子他就是皇上,就不能悲伤,摘下帽子就变成了父亲,自然悲伤。

第二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被废,完全来自于给任伯安的那封信,更是来自于百官行述,当初百官行述被烧之时,康熙帝就痛苦万分,“瘫痪”在床上,不停地冲张廷玉大喊“腐败!腐败!”

这种腐败是发生在康熙盛世之下,就在自己的管辖之下,没想到三百多名官员的把柄都握在一个人手中,关键是这三百个官员确实有把柄,咋整?

这也是康熙帝摘掉帽子又戴上的原因之一,足可提现他的焦虑与无奈,甚至于失态:

“任伯安一个未入流的小吏,买官卖官,运营六部如布棋子,指挥官员似驭牛马……”

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举动透露多少残酷的秘密?

三、

第三点:

则出于对老十三胤祥的不忍,但是又不得不为之,毕竟两次太子胤礽被废都牵扯上了老十三胤祥。

就像老十三胤祥第一次被圈禁放出来之前,康熙帝就当着众人面夸奖过老十三胤祥,其中就提到新太子人选:

“这个新太子是谁,朕心里没有底,但还是这一条,这个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谊,做臣子的忠尽。”

后来为了放出老十三胤祥师出有名,他先问的是张五哥,张五哥的回答让康熙帝很满意,随后又去了上书房,结果佟国维非要问一个为什么,康熙帝给的回复是:

“朕疼自己的儿子!”

如果说那次是口头上的疼,那么这次就是行动上的疼了,戴上帽子则就代表着冷冰冰地君主对臣子的处罚,而摘掉帽子,则成了严父对儿子的处罚,而这种处罚,夹杂的更多的是教育,是让他吸取教训,让他能有更好的成长。

就像张五哥讲的那样,老十三胤祥是性情中人,太容易相信他人,而此时众位皇子全都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老十三胤祥在这种环境下,很难保证不被人利用。

而康熙帝也不止一次跟老十三胤祥讲过,不要跟太子胤礽接触,也不要走得太近,比如在热河狩猎时,康熙帝就派张五哥传达了这个信息:

“张五哥,你现在就去见十三阿哥,传朕的话,叫他以后不要再见太子了。”

可是老十三胤祥还不吸取教训,都被圈禁过一次了,为什么还要跟太子胤礽搅合在一起?

正是这种不理解,这种恨铁不成钢,让康熙帝摘掉了帽子,他需要清醒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而且采取这种圈禁的极端方式,确实让康熙帝很痛苦,也不忍心,摘掉帽子,仿佛还有一种歉意在里面。

毕竟这次圈禁,有可能就是永别,而事实上确实如此!

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举动透露多少残酷的秘密?

四、

第四点:

我们看当时康熙帝摘帽子之前,老十三胤祥被带了出去,而老四胤禛急着要站出来讲话,这种动作显然被康熙帝敏锐的捕捉到了。可是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何尝不是为了保护老四胤禛?

这个事实在康熙帝驾崩之前,跟老四胤禛解释了:

“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给牵连进去,那怎么收拾?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而当时的康熙帝是怕老四胤禛站出来替老十三说话,索性先摘下帽子,遮住脸,不想看老四胤禛,也阻止了老四胤禛想开口的机会。

说到底,太子胤礽再次被废之时,康熙帝就已经确定了下一任接班人,从他亲自教育弘历就能看出。既然已经确定了老四胤禛,必然想替他铺平道路,能让他的接位之路变得顺利一些。

所以,当他看到老四胤禛蠢蠢欲动,要出来替老十三胤祥辩解时,他无奈地摘下了帽子,挡住了脸……

最后一点: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那就是康熙帝越来越感受到了力不从心。当初追缴户部欠款之时,老四胤禛就跟康熙帝有一段对话,其中就提到了“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雏形。

也就是看似强大的大清朝,其实已经面临重大的危机,再加上“百官行述”一事,官员腐败至此,还有众皇子的各种争斗及落井下石,让一直很强势的康熙帝越加感受到力不从心,他的摘掉帽子,何尝不是代表他想退缩?

当然,更多的是无助和灰心,众大臣如此,众皇子也如此,怎么办?

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举动透露多少残酷的秘密?

正所谓,戴上皇冠就是皇帝,要为天下人负责,摘下皇冠就是父亲,更替儿子而难过……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