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8090后不愿走亲戚,甚至对走亲戚感到厌烦,为啥?

“霜鬓明朝又一年”,过完热闹的除夕,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重头戏,对于一年当中的最后一餐,一年当中的第一餐,家家户户都拿出了最高的重视,三十晚上大家欢聚一堂,大年三十的辞旧迎新饭吃罢后,家家户户也都准备另一个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走亲戚。过春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走亲戚”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走亲戚”更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每到初二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走亲访友。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都形成了节日期间亲戚来往的习俗。在农村大家平常都比较忙,趁春节期间没啥农活比较清闲,亲戚们之间相互走动、聊聊聊家常增进感情。

印象中每到过年,母亲就开始准备礼物,一般是每家两斤白糖和几斤粉干再加上一只鸡,上面分别放着一小片红纸,以示吉祥。虽然是简简单单的礼物,但这是小时候最香甜的回忆,至今不能忘怀。而现今过年了,许多农二代却不愿意走亲戚了,甚至对走亲戚感到腻烦,这是为啥呢?

一,亲戚之间唠叨太多

对于许多农村年轻人来说,大过年亲戚之间也没了之前嘘寒问暖,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社交的收获。每次过年问的话题千篇一律,亲戚之前也没有共同话题,聊的都是些“今年结婚了没有?啥时候结婚?你买房了没有?买车了没有?在哪工作?等等的话题,有的亲戚还趁此来炫耀攀比一番。

二,亲戚之间没感情了

对于许多农村年轻人来说,亲戚之间的亲情已经淡如水,走亲戚是越走越亲,亲戚之间的亲情也来源于长久交谈,现今物欲横流的年代,亲戚平常基本上都不打照面,仅仅过年走的一趟亲戚很难维持亲戚之间的亲情,反之现今现在的人更注重的是个人生活,和身边朋友的关系。

三,相互随礼走形式

记得之前老人也念叨,不去走亲戚就是不懂人情世故,而在农村“走亲戚”送礼看重的是礼节和情义,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在之前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虽然送的是一袋散装的饼干,一条肉,但是那份情谊却是无价的,更能体现走亲戚这个过程真心实意的一面,而如今的农村生活条件变好了,走亲戚送的礼品越来越高档,但却没了那份情谊,礼品送到亲戚家,放在桌子上就走。更多的是走个形式。

四,没时间

现今打工和做生意的人现在占据了农村的大多数,每年过年匆匆回家又匆匆外出,走亲戚已经逐渐成了一种应付,在农村有句老话“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或许是生活压力的加大,或许是对走亲戚不重视了,现今许多人在初二的一天把亲戚都走了遍。

五,走亲戚等于花钱

这是让许多农村年轻人头疼的事,每年走亲戚送礼钱成为他们的一大开支,有些人甚至以送礼来凸显自己的面子,形成攀比之风,让年轻人不堪重负。许多农村青年表示,自己过年回家的花费已经超过了自己一两个月以上的收入。

活生生把一些年轻人变成了“恐归族”。可对他们来说明知走亲戚送礼是种负担,却还是不得不去“走亲戚”。在他们看来走亲戚等于花钱。不免有些腻烦。

其实,走亲戚有真情实意的一面,也有亲戚之间的客套。倒是这个半真半假的拉扯过程,更加能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如今也只有翻开这本童年回忆录,才能体会到之前走亲戚的浓厚感觉。你对走亲戚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