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在寒风之中到任北大。

8天前,12月26日,大总统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总理、教育总长附署任命状。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孕育于存亡之际、诞生于百日维新的京师大学堂,终于在整整18年后,迎来了让自己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蔡校长。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京师大学堂承载了朝野厚望,但没能挽救大清朝。蔡校长改造后的北京大学,却拉开了中国现代高等学府之大幕。

一百年沧海桑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之中国,世界也早已不是当年之世界。

蔡校长掌校100周年前夕,有人慨叹,“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今天傍晚,泥巴路过北大勺园的网球场。天色虽然昏暗,雾霾虽然浓厚,但是“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八个大字依然醒目。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这正是100年后,蔡元培先生留在这所大学的痕迹之一。

1912年5月,蔡元培提出“普通教育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教育者是养成人格之事业”。

1919年2月,蔡元培提出“盖群性与个性的发展,相反而适以相成,是今日之完全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标准也”。

在“完全人格”中,蔡元培将体育置于首位。“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的,不可放松一项的。”

如今,北大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从校长致辞到赛会口号,必讲“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每年运动会,百米跑道的尽头,都必然悬挂这八个大字。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从完全人格的高度认识和发展体育,北大师生显然得益于蔡先生。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蔡元培先生终生不忘“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科学因其直接的功用,更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世人所推崇。然,科学之功用过于耀眼,科学之精神似有不彰。

“美育”因缺少直接的功用,世俗话语中现已很少提及。更有甚者,从语言文字到经济社会,借通俗易懂、普罗大众之名,实有粗鄙媚俗之虞,让人担忧。

作为一所文理医工的综合大学,北大重建艺术,尤其重视在所有学生中开展美学教育,同样溯源至蔡先生,得益于蔡先生。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当然,在今天的北大寻找蔡校长,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未名湖南岸苍松翠柏丛中,巍然庄严的蔡先生塑像。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校园立像,纪念先贤,古今中外,并不少见。

但少见的是,在北大蔡元培先生的像前,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师生校友敬献的鲜花。北大人对当世每有难以排遣之郁闷,一则未名湖边徜徉,一则蔡校长像前矗立。这些都给人以平静和力量。

前些年,在北大面临重大挑战时,泥巴青年当面听到学校一位主要领导感慨地讲,真想问问蔡校长,如果您还在,现在该怎么办。

北大传承蔡校长的,还有校徽。校徽是蔡校长请鲁迅先生设计的。

校徽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意为“三人成众”,肩负开启民智、培育英才之重任。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不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张苦脸。似乎寓示着,北大从诞生开始,就要在苦难深重中承担。

2008年,北大110周年。5月30日,第二天即将飞赴世界银行上任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老师,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毕业典礼上,对毕业学生致辞: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当时在现场听到这段话,眼里看到的,就是讲台背景幕墙上巨大的北大校徽,就是这张沉重的苦脸,非常震撼。

蔡元培校长亲自为北大设计了校旗。用红色代表物理、化学等“现象的科学”;用蓝色代表历史、生物进化等“发生的科学”;用黄色代表植物、动物、生物等“系统的科学”;白色是七色的总和,故用其代表自然哲学;黑色可视作“无色之色”,故用其代表玄学。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如今,校徽依然在延续,校旗已经多年未用。

校旗所展示的“大学是包容各种学问的机关”的精神,却真正传承下来。

这种精神和理念指导人才培养的事业,近似于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北大以此理念为指引的本科教学改革,最经典的代表,就是传承着老校长名字的“元培学院”。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临湖轩和静园六院之间古色古香的俄文楼,现在是元培学院的驻地

元培学院是北大乃至中国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迄今已经进行16年。元培学院是住宿制书院,学生进校不分专业,在全校自由选专业,此外还有元培特色的交叉学科专业,实行全方位导师制。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元培学院着重强调尊重兴趣、兼容并包的传统,甚至为一个人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六代单传的“古生物学”,因“一个人的毕业合影”爆红网络。

就任校长第二年,1918年,蔡元培以“劳工神圣,人人平等”为宗旨,创办“校役夜班”,由傅斯年、罗家伦等学术大家为北大工友授课。

88年后,2006年9月,北京大学重开平民学校。校长、著名大教授为新时代的北大职工开课,教学组织主要依靠学生志愿者。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北大平民学校表彰优秀学员

一个美好的数字是,20年来,北大500多位保安考上了大学,有些甚至到大学当了老师。

一个美好的故事是,2012年,北大保安甘相伟给周其凤校长写电子邮件,希望出版平时写的小故事,邀请校长写序。校长随即回复,写了千字序言。书籍出版,名为《站着上北大》。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就任校长第三年,1920年,蔡元培校长开启北大招收女生之先河。

有人问:“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何不先请教育部核准?”

蔡元培答:“教育部大学令,并无专收男生的规定。”

这种“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现代法治思想,在当代北大人身上依然有特别的烙痕。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这句话,当今主政的北大人正在以此为逻辑起点,万分艰难地推动着对公权的改革。

有意思的是,这三位女生,学的专业都是英语和哲学,既是放眼看世界,也是探究生命本原。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1920年,北大历史上最早的三位女生。

蔡校长对北大的改革,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最为人知的八个字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如今这八字方针已被确立为北京大学的学术精神,写入了《北京大学章程》。

《北京大学章程》序言写到: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

《北京大学章程》总则写到:学校坚持学术自由、大学自主、师生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实行现代大学制度。

100年后的今天,如果你问一个北大学生,用几个词来描述你感受到的北大氛围,高概率的词汇依然是:自由、包容、开放、尊重选择。在这样的学术方针下,不同学术思想和理论在北大的交流、论争,今天依然司空见惯。


世间再无蔡元培?北大处处可见君


当然,传承的基础在所有的北大人,传承最直接的看掌校之人。

蔡校长就职之时,对师生演说,明确“以三事为诸君告”。首要就是抱定宗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