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媒体提问的“新人导演如何吸引明星参演”的问题,苏有朋说:“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个好演员最希望遇到什么。为了吸引投资和获得票房成绩,不少新人导演的电影不惜成本启用“流量明星”作为加持。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见面会昨天举行,本届亚新奖评委会主席宁浩,携评委苏有朋、谭卓、石井裕也、谢福龙一同亮相。曾被刻上“电影新人”标记的五位评委,讲起当年事业起步时遇到的困惑和瓶颈,情不自禁侃侃而谈,还为如今的电影新人们现场支招。一场评委见面会,变成了一堂干货十足的新人培训课。

想获奖?先展示好创意

2005年,还是电影新人的宁浩以《绿草地》获得亚新奖肯定,这对当年的他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鼓励。今年,身份早已从新人变成著名导演的宁浩,以亚新奖评委会主席的身份回到这个平台,参与挖掘新一代的亚洲新人新作。谈及对本届亚新奖的期待,宁浩说,只想“看到更多青年导演富有创意的作品”。

新鲜、富有创意,评委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跟宁浩相似的期待。苏有朋说,希望通过评选,“让更多有才华、有审美特点的电影新人作品涌现出来”;作为策展人的谢福龙说:“我想看到年轻一代电影人新的发展趋势”;而谭卓则希望看到“属于新人时代的新鲜内容”。 听到大家的期待十分相似,宁浩告诉在场的媒体记者们,评委会成员已经就评判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已经进行了沟通,都希望能从作为青年导演应有的比较独特的创造力,和青年导演个人的鲜明风格以及审美特点等几个方面作为评判标准。”

找投资难?先培养自信心

电影新人难出头,一直是行业难解的问题。作为前辈,这些评委曾经遇到过的最大困难又是什么呢?宁浩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资金。“大概十几年前,我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投资。我们需要有很强的推销自己的能力,要显得非常成熟,去跟投资方接触,让他们信赖你,然后才能把资金交给你。”

以影片《编舟记》为中国观众所喜爱的日本青年导演石井裕也补充说,资金确实是一个大困难,在自己的作品还没有获得认可的时候,“如何保持自信,坚定不动摇地走下去,这一点至关重要。”

学习借鉴前辈的经验,对新人来说也必不可少。从演员涉足导演的苏有朋透露,自己在执导处女作《左耳》时,发现自己跟工作人员有一些审美上的分歧,“我从李安导演的书里面获得了很多启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流量明星很重要?先交出好剧本

为了吸引投资和获得票房成绩,不少新人导演的电影不惜成本启用“流量明星”作为加持。对于这种现象,宁浩说,自己的团队每次都是通过对剧本的研究来选择演员,“从创作视角来看待作品和演员的选择,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不会区分流量明星或者没有流量的明星,这些词都有点不太公正。对于一部作品来说,他们都是演员,是不是合适才是我们第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给他们赋予其他意义。”

苏有朋在执导《左耳》时,大胆启用新人演员,影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影片票房还达到了近5亿元。他分享了自己选择新人的标准:“一个是非常适合角色,另一个是他们真心希望做演员而不是明星。当然,聪明、有悟性也不可缺少。”

对媒体提问的“新人导演如何吸引明星参演”的问题,苏有朋说:“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个好演员最希望遇到什么?就是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监制,那你就用这个来吸引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