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考虑到张卫华身体和家庭及在基层任职多年的情况,院党组几次决定将他调整至县城法院机关工作,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我在基层习惯了,再说我与法庭与这些老百姓也有感情,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张卫华继续发扬在军队的吃苦耐劳精神,很快适应了法庭工作,下乡办案不喊苦、开庭记录不说累、兼职内勤不厌烦,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上班总是提前到、下班总要推后些、晚上也要多学习。

☝ 点击上方“云南高院”关注我们

【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

回忆录

【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

四十九载边城热土锻造,

清瘦的躯体

无法掩盖你钢铁般的灵魂。

你平凡,

也总做着平凡的事,

但于生活于生命,

你处处透着不平凡。

——追忆人民法官张卫华

2007年春节前,张卫华肝部疼得厉害,他手按着腹部,仍坚持到岗上班。

年迈的父母心疼地说:“阿明,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看你都病成这个样子,还是向庭领导请一下假,不要去上班了。”

张卫华却回答:“没什么,还挺得住,再说这几天庭里的同志都下乡办案去了,法庭总得要有人。”

张卫华不是党员,却有党员一样时时修养、事事磨练的觉悟。他对别人古道热肠,到了自己的事就万事藏于心不表于情,不愿麻烦别人,多年来自己深受病痛的折磨,却抱病坚守岗位,也不让人知晓……

2007年3月27日晚9时10分,云县人民的好法官张卫华,在一间简陋的石棉瓦屋内辞世。

群众自发组织到张卫华家吊唁,人群议论声中满是惋惜:

“张法官走得太早了,死得太可惜了”

“这俩夫妻都身患癌症,家庭太不幸了”

“老张干了近30年的工作,还住这样简陋的房子,确实太寒酸了……”

时隔12年,张卫华的事迹还不时在法院大楼里被人提起。

或许没有多少人还清晰的记得他的样貌,但他秉公办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为人,却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少年老成挑大梁 投笔从戎为百姓

【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

从小,张卫华就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磨炼出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坚忍不拔的品质。

作为家中长子,他深知仅凭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九口的生活,不是一件易事,生活的担子过早的落在他稚嫩的肩头。

从孩童时期起,张卫华放学后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上山扛一捆柴、打一筐猪草、照顾弟妹……到假期与母亲下地干活,他更是轻车熟路。

回忆起张卫华年少往事,其年逾古稀的老母亲虽眼含泪水,但却让人能真切的感受到老人家的幸福以及言辞中流露出的骄傲:

“我家阿明从小就听话懂事,做活多,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太阳晒了脸黢黑,个子不大但结实……他在学校品学兼优学习刻苦,也愿意帮助同学,老师同学都夸他。虽然我们自己也不宽裕,但在开学时他会为比他贫困的好朋友、同学,刻意多买上几本本子,我的孩子是个热心肠……”

坚守初心49年 匡扶正义护法威

走近国徽天平的那一刻,张卫华深知,法律赋予人民法官的是公正司法、惩恶扬善、保一方稳定的神圣职责,是保障老百姓合法权益的使命。

90年代初,为兼顾家庭,张卫华放弃留在条件比较好的区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转业到云县法院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到大寨中心人民法庭任职。

张卫华在本子上抄下“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明,廉则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以时时激励自己。张卫华自量自己是一名法庭的“老兵新战士”、“门外汉”,并自励自己,要想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就得学好三个字“学”、“钻”、“用”。

张卫华继续发扬在军队的吃苦耐劳精神,很快适应了法庭工作,下乡办案不喊苦、开庭记录不说累、兼职内勤不厌烦,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上班总是提前到、下班总要推后些、晚上也要多学习……业务能力很快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997年张卫华被提拔为法庭副庭长并主持工作,由于法庭人手紧缺,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一专多能”,领导、审判员、书记员、内勤一身多责,但他并没有因此少办一件案、少费一点心。

坚守法庭的 13

他做读书笔记 10 多万字

处理和接待来信来访 1980多件次

办理案件 460多件……

90年代初期,在条件有限的边疆法庭能取得如此成绩确是不易。

云县农村人口多,张卫华审理的案件中,70%的案件是以巡回就地办案形式开展,在田坎地头办案才是法官工作的常态,草帽、胶鞋、军水壶是标配。

在案件办理中,张卫华也始终把调解作为消除双方积怨、化解矛盾纠纷的为主要方式。

当时,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极低,缺乏基本法律常识,每一起案件都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做群众工作,为当事人权衡利弊、讲清得失,努力使当事人双方都感到满意。在他所办理的案件中,80%的案件都以调解方式结案。

张卫华走村串户,注重调解,力化干戈为玉帛的职业本领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老百姓也把他当做村里的一员,大事小事找他商量。

张卫华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在生活中虽与百姓亲近,但在工作中绝对的坚持自己的立场。

他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

一是不在家中接待当事人;

二是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送礼;

三是不为亲戚朋友办人情案。

尽管面对家庭遭遇的不幸给他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打击,以及背负着因常年就医而欠下的三万多元外债,他依然能坦然正视,守得住清贫,人穷志不穷,做到“心不乱、嘴不馋、手不伸”。13年来,拒礼拒贿50多次,金额达3860余元。

张卫华经常提醒法庭的后辈晚生:“法官必须廉洁自律,特别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有些人看中的不是你这个人,而看中的是你手中的权力,所以要慎重交友,少欠人情帐,办案才能理直气壮!”

他的气节给人以“秋水淡泊而深远,倒觉得天开地宽”的超俗之感。

【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

有一次,张卫华到昆明检查病情,他来到单位借款后打算自己乘12个小时的夜班车到昆明,同事们都劝他:“老张,你身体经不起折腾,还是让单位派车送去,这样在路途中会方便一些。”

但他仍然婉拒:“院上业务办案用车较紧,不想给单位添麻烦了。”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安排车辆并指派专人一同送张卫华到云南省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检查。

因考虑到张卫华身体和家庭及在基层任职多年的情况,院党组几次决定将他调整至县城法院机关工作,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我在基层习惯了,再说我与法庭与这些老百姓也有感情,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

出生艰苦,深知生活不易的张卫华在生活工作中都能厉行节约,不浪费一点纸墨、一厘米装订线,并养成下班不忘关窗门、断电器的好习惯,平时门窗坏了、水管漏了自己动手充当维修工,院子他打扫,花草他养护……

年复一年,张卫华就这样爱法庭如家、以法庭为荣,为保一方公正法治,默默地奉献着……

遭遇不幸坦然应对 与家人共渡

就是这样一位父母眼中的得力长子,顶梁柱、妻子眼中温柔体贴、有爱有责任心的好丈夫好父亲、当事人眼中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好法官、同事眼中公认的得力干将、老百姓口中的清官,也没有得到老天的眷顾,命运对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没有一丝恻隐。

2002年,在张卫华被诊断出肝右后叶小囊肿及风湿性心脏病后的一年,妻子也被诊断出患了乳腺癌,除了坚强面对,夫妻俩别无选择,前半辈子的积蓄也因这两场大病所剩无几,还要维持儿子的学业,无奈之下,夫妻二人相继放弃了后续的住院治疗。

为了省下更多的钱给妻子用药,张卫华总是自己到附近的药店买上一点药来“克服”。他强撑着这个家,可是劳累与治疗不系统一天天透支了张卫华的身体。

可能他已预感到了什么,这位平日里的严父拿出了笔记本,平静地一字一句写下给儿子的话:

【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

短短的几页纸,浓缩了给儿子一生的爱。

2007年3月5日,张卫华在法庭留下了他最后的足迹,他的一生就这样草草收尾,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

他的笔记本第一页的题字是:对事业有事业心,对长辈有孝心,对妻子儿女有爱心,对同志有同情心,对自己有自尊心,对党有忠心。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了这些话。

女作家三毛曾言:“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

人这一生,真正的伟大在于平凡,真正的崇高在于普通,从普通中显示特殊,从平凡中显示伟大。

张卫华就是这样,一生坚守平凡,却给人以奋进,给人以刚毅,他用炙热的如钢铁般的灵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来源:云县人民法院

编辑:飞云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

↓↓↓

【要闻】周强:全面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切实提升解纷水平

【焦点】连线首席大法官!云南这家基层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有何亮点?

【断案】快审快结!麒麟区法院启动刑事速裁“特快专列”【禁毒宣传】0.12克就可夺人性命!这些毒品知识你一定要get

【回忆录】光辉岁月 精神不朽 ——追忆云县人民法院法官张卫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