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的石头。为了革命 巴中数万人捐出了生命。

杨通‖观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三首)

诗博刊

本版编辑:伊蔓儿 制作:天上王城

主编:泉吟山谷

世俗在我眼中 美善在我心中 良心在我诗中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中国革命胜利丰碑上的坚强基石

杨通,笔名逸鹤、杏子,男,四川巴中人。业余诗歌爱好者,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零星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柔声轻诉》《朝着老家的方向》《雪花飘在雪花里》三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七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巴中文学》执行副主编,独立民刊《原点》创始人之一。居四川巴中,且会在此终老。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中国革命胜利丰碑上的坚强基石

观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

(三首)

//杨通

/革命的石头

这些石头,吼火一声

便行动了起来。这些劳苦大众

冲出被压迫了千百年的苦难的荆棘

脚穿毛耳朵草鞋,头戴太阳斗篷,身披映山红蓑衣

用铁锤钢錾大刀长矛,在自己身上刻下为理想而战的誓言

他们团结一心,站在巴中一座座高高的山上,抠响了

赤化全川、粉碎旧乾坤、打开新世纪的火药枪

顿时,万马嘶鸣,硝烟四起

黑暗纷纷逃散,春雷惊醒大地

让全世界仰起头看见红色东方之魂

看见中国大巴山这些令一切反动派闻风丧胆的

革命的石头

这些傲立于大巴山上的革命的石头

是中国革命燎原大地的生生不息的火种

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中舍身忘死英勇不屈的战士的魂魄

是中国革命战斗史中精彩辉煌的章节

是中国革命胜利丰碑上的

坚强基石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中国革命胜利丰碑上的坚强基石


/那些在石头上刻字的人

那些在石头上刻字的人

一夜铿铿锵锵的风雨之后便去了远方

当我们从苦难的襁褓中醒来,看见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变成了一个个鲜艳夺目的大字。我们的父老乡亲喊着这些革命的口号

从巴中的崇山峻岭中出发,打着绑腿,扛着步枪,挥舞着“赤化全川”的旗帜

跟随中国工农红军,去开辟一个新世界

那些在石头上刻字的人

抛头颅洒热血之后,变成一只只赤色的火鸟

带领我们这些在苏维埃红色摇篮里长大的革命的后代

继续在一座座山峦间在一块块石头上振翅飞翔,追赶革命更加豪迈更加壮美的步伐

沿着一笔一划的理想,我们迎来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和幸福生活

当血雨腥风过后,当战火硝烟散去,那些在石头上刻字的人

又化作春风花雨回到我们身旁。我们缅怀他们

他们,是矗立在大地上的不朽的丰碑

是映山红在石头上永开不败的火焰

是大山刻在心上的温暖记忆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中国革命胜利丰碑上的坚强基石


》革命遗址

那个夜晚

一群打绑腿扛步枪的人

路过巴中

半夜鸡叫过后

我的父亲就走了

父亲走后

我降生在列宁街

那时闹红 所以

人们叫我革命的后代

当时 我很小

不知道革命就是吃饱饭 有衣穿

我只知道躺在苏维埃的红色摇篮里

一味地哭着要父亲

我还是饿 和冷

父亲为什么一直不回来

还乡团都回来过

为了革命 巴中数万人捐出了生命

然而在烈士的手册上

却没有父亲的名字

听说 他当时跟着张国焘走

所以 不被革命承认

所以 我成了革命的遗腹子

后来 历史的污水被澄清

革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个根据地

我也在那本厚厚的县志里

查到了父亲的血迹

后来 埋着父亲骨头的这个地方

巴中 被命名为革命遗址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中国革命胜利丰碑上的坚强基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