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印度电影在中国火了。

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电影,它涉及的题材竟是方方面面的。

《三傻》讲的是教育体制,《起跑线》是关于学区房等问题,《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关于不同民族的相处,《偶滴神啊》则是讽刺伪宗教信徒。

还有一类题材,则是为女性发声:

《摔跤吧!爸爸!》励志之余却也揭示了印度女性的地位,《神秘巨星》又讲述了家暴问题。

近期的《厕所英雄》,将要上映的《护垫侠》,也是关于女性的社会权益问题。

这类题材的电影,却也让人看得感慨:

(在印度)生为女人,我很抱歉。

《厕所英雄》中,没有厕所的村庄里,女性只能凌晨结伴去郊外露天解决方便问题。

白天,这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她们却只能通过强忍。

而在晚上,露天方便时,万一有男人,并且还做出猥琐行为,罪责反而还是降落到这些女性身上:

你们为什么不躲好,为什么不遮住脸。

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很多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更甚。

印度电影人对于女性地位问题的揭露,却是极为直接。

今天和您聊的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部大胆之作。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印度乡下一个干旱炎热的地区:古吉拉特邦。

那里的人住的,是这样的地方:

女性在小小年纪就被父母嫁了出去。

于其说嫁,实际上是像货物一样被卖出去。

故事讲的,不光是这个地方女性的生存状态。

还讲到这些女性内里的情绪。

例如这些女性在情欲方面的问题。

片中就有这样的画面(马赛克是电影本身打的)。

但是,这并不是吸睛噱头。

即使是电影的结局,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结局看起来是光明的,但实际上,却是给出了一个未知的留白。

这部讲述该地区女性生活的电影,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幸。

《炙热》

(豆瓣8.5,IMDB为7.6,烂番茄为90%新鲜度)

片中的乡村,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这种封闭,不光是地理因素上的。

它更是群体性思维上的封闭。

而这样的封闭,在片中却被当地人看成是理所当然:

当妇女代表向村里的元老提出需要电视来丰富生活的时候,元老拒绝的理由是:

电视,手机这些现代设备,会让这些女人过多接触外部世界,会使她们变坏。

当这样的环境,在情节上落地到具体的角色身上时,则是刻画出了几个命运悲惨的女人:

拉妮,17岁守寡,一个人养大了孩子,并照顾婆婆。

婆婆在床上已经躺了不知道多久了,直到有一天,婆婆死在那张床上。

而在拉妮的家庭中,婆婆的死,则预示着,那张床也将由拉妮躺上去。

婆婆这样过着的一生,拉妮也要这么过下去。

这是自己命运本身的悲惨。

但可悲的一点是,拉妮也在对别人重复着自己的命运。

在那个村子里,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当年她被包办,如今她为儿子包办。

她抵押了房子,换了一笔钱,去邻村一户人家下聘礼。

但实际上,我们把这个行为说成买卖更合适。

虽然没有明说,但从拉妮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她是被怎样对待的:

拉妮和女孩的家人,压根就是把女孩当成牲口。

接亲的那天,当拉妮看到女孩因为头上虱子过多,头发被剪短后,她的第一个反应是:

这就是我付钱所得到的(货色)吗?

拉妮只是故事的其中一个角色而已。

但《炙热》讲的故事,它更属于群像性的故事。

除了拉妮,还有其她苦苦挣扎于生活中的女性:

拉妮的朋友拉荞,虽然没有守寡,但丈夫却对她不断地家暴。

偏生,在外头,丈夫看起来又像是个好人。

别说甘苦自知,在那样的环境下,即使别人知道了,也只会把罪责推脱给女人。

就像她的丈夫,明知道自己不育,却让拉荞承担生不出孩子的责任。

在现实中,印度女性受到的这种待遇,也屡屡发生。

甚至,我觉得已经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不人道了。

2012年,轰动的印度公车轮奸案中,竟然还有人(其中还包括高官,律师)认为:

这起事件是女孩的错。

因为:一个体面的女孩在晚上不会外出闲逛,所以这起事件,女孩应该负主要责任。

这个事件有一部纪录片叫《印度的女儿》,其中竟有人出镜这么说:

一个体面的女孩晚上不会在外面闲逛。

在强奸这件事上,女性比男性更应负起责任。

教育方面的缺失,又加深了这样的悲剧性。

拉荞由于没受过教育,所以她一直以为,夫妻间的不育,责任一定在于女性。

而在这个村子里,拉荞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

片中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劳碧。

在临村执教的她,在本村却被当成异类,被排挤。

当她送书给新娘时,新郎的伙伴则在旁边消遣:

你的新娘会比你聪明的,以后赚钱也会比你多。

还有碧琪丽,则是另外一种生存状态。

她看起来有见识,有主见,还很坚强。

而且,还是当地歌舞团的头牌。

可她每天表演的内容,却是在舞台上搔首弄姿地唱着完全不带遮掩的露骨歌曲(歌词真的很露骨)。

表演结束后,为了生存,她还要被歌舞团的老板当成摇钱树,私下里干着接客的活儿。

当她最终无法忍受,决定和别人私奔的时候,却发现。。。

讽刺的是,村里的男人一个个都去看她的表演,付钱找她一番云雨。

可是,当她来到拉妮儿子的婚礼上,打算对好朋友拉妮表示祝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别人一阵异样的眼光。

这其中,也包括了她的朋友拉妮。

所以,《炙热》看起来,是三个朋友间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三人的各自生活,来讲述一群女性的生活状态。

而这三人的关系,以及三人周边的其她人等副线,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它刻画的群像,不光是生活状态。

如上文所述,它涉及到的内里,还包括印度电影中,少见的女性情欲方面的大胆表现。

这些情欲镜头是被电影打上马赛克的。

而它却也是剧情所需,不是噱头。

比如拉妮和拉荞这场戏。

事实上,两人并不是同性恋,那一次也只是个偶然事件。

况且,并没有过于深入进展就被打断了。

但这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性被压抑后,不得已的迸发。

讲这一点前,我觉得我们得先有这样一个前提:

正常人对性本身的诉求,其实就是和肚子饿了需要吃饭一样正常。

我们所说的性方面的问题,其实是那种滥交这类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而并非其本身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来看两人的经历:

拉妮,是个17岁就开始守寡,而由于村里观念的问题,她无法改嫁,没有情人。

在此之前,她做得最出格的事,也只不过是和一个没见过面的男人在电话里数次调情而已。

这就像我们古时候的烈女和贞节牌坊,如果真要从好的方面说,只能证明这个女人的毅力很强;

不好的方面说,那就是一些传统观念把人性给压抑了。

而拉荞,则是长期被丈夫虐待。

性方面,她更多的是沦为丈夫的工具,可以说,她也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这方面的欢愉。

而长久下来,自然也形成了一种压抑。

所以,两人在这个场景下的行为,其实无关乎同性之爱。

它就是人性中这一方面长期的压抑,从而在特定场合下所推动的行为方面的释放。

而且,这样的情欲内容,不止这一个,还有进一步的延伸。

具体我就不多说了,但总归,其本源依然是那悲惨的命运下被推动的行为。

从外到内,全方位地拍摄印度这一部分女性命运的这样一部电影,我想不能说是印度人在把自己国家丑陋的一面拿出来给公众看。

电影的拍摄意识是大胆的。

而它的作用,我觉得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印度那些黑暗角落。

然后,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希望这些问题至少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我曾经看过驴友写的一篇游记。

她说道:去某个印度人家做客,只看到女主人忙前忙后,像佣人一般伺候着。

而男主人却是坐在椅子上,没有礼貌,甚至不屑说话,只因为来客是名女性。

可见,在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印度女性了。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些印度独立女性,事实上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印度女权的崛起,以及女性地位的改进。

但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女性过着一出生就要被卖给其他人家,并且一辈子过着做牛做马的生活。

在《孤独星球》这类旅行杂志中,印度甚至被列为“最不适宜女性居住地区”。

《炙热》中,有个逃回娘家的妇女,在母亲面前苦苦哀求道:

我在夫家已经沦为了全家男人的性奴,请不要送我回去。

可是,由于离婚有违传统,她依然被遣送回去。

还有拉妮的败家子儿子古拉布,长大之后也没有任何孝敬母亲的想法。

而是依然用着同样的眼光看待母亲。

明明是母亲在帮他操持一切,他却能够对母亲和新婚妻子说出:

我倒想看看,你们两个婊子没有男人怎么生存?

这种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且看不到的事情,在印度,还有电影人通过电影让我们看到。

这种电影,就叫印度良心。

————————————————————————————

与其赏析电影,不如享受电影。

微信公众号:库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