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为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中央决定即日起在全国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大棚房”问题蔓延势头,必须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折不扣地坚守“农地农用”原则。

坚守“农地农用”原则,就要坚持农地农业用、农地农民用,这是落实中央土地管理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贯彻土地管理法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必然要求。

有关部门对京津冀地区的初步调查发现,“大棚房”占用土地70%是耕地,其中近一半是永久基本农田,有的变身“私家庄园”,有的在大棚里违法违规建房,有的违规改扩建大棚看护房。全国性初步排查发现,从济南、青岛、潍坊到郑州、西安、长春、乌鲁木齐,北方地区城市周边“大棚房”问题呈现蔓延之势,不少地区还存在流转农村土地违法违规进行非农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违法占地建设住宿餐饮、休闲旅游等经营性场所等问题。任凭“大棚房”问题蔓延,将对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造成重大冲击,同时背离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初衷,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

坚守“农地农用”原则,绝不是“村里那点事、农民那点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天,农业安则天下安。农业发展、农民受益,事关国家发展、社稷稳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当前要高度警惕、坚决遏制农村承包土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防止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走弯路。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应对全球经济各种不确定性的一大“家底”。

国务院强调,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敏感度高,必须准确把握清理整治范围,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如期保质完成任务。应当看到,我国在落实“农地农用”原则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管理不善、执法不力等原因,也有各地认识不清、标准不严的因素。必须要从中汲取教训,建立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在完善监管政策的同时,使各项涉及农地的政策规定明确、细则精准,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便于认证、易于操作。

坚决遏制“大棚房”问题蔓延势头

8月20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动员部署会,部署今年8—12月在全国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作动员讲话,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宣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自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库热西通报了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

会议强调,要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会议强调,两部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及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本次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按要求组织开展好,严厉打击坚决遏制“大棚房”问题蔓延势头,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专项行动方案,8月为准备阶段,9-10月为排查清理及调研督导阶段,11-12月为完善政策及查处纠正阶段,12月为工作总结及完善监管阶段。省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市、县清理整治专项工作开展督促指导和抽查核实,并对辖区内专项行动成果负总责。各督察局同步开展专项督察,对地方上报情况进行抽验,筛选典型案件并督察地方严肃查处,对自查清理不彻底、弄虚作假,压案不查、查处不力的地区,要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地方整改纠正,并及时向省级人民政府通报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中国农业新闻网粉丝突破57万。

一篇文章阅读量突破三百三十万的网站

中国农业新闻网给大家免费赠送世代相传百年老字号价值168元的长白山人参。大家可以扫描下面小程序免费领取。我们保证假一赔万。发现假货。赔偿一万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