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12个“国际档案日”。为大力营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良好氛围,2019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以“新中国的记忆”为主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红军长征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不朽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将士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的献身精神也给我们永州留下了丰硕的红色记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在赣、粤、湘接连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转战零陵,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顺利渡过潇水进入境边的广西。

“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

零陵是中央红军西进的必经之地,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才判明中央红军西进的计划,遂拟定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消灭在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第二步前计不成,就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地带。这两步计划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于1934年11月1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北路军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事“追剿”;令陈济棠4个师北进至粤湘桂边担任截击;电告李宗仁、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将红军“包围于湘江、潇水地区而歼灭之”。

“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

零陵区画眉山红军标语。

为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趁国民党“追剿”部队尚未集中之际,攻克临武后,及时调整继续西进的行军路线。1934年11月16日下午,担任第一军团前卫的第二师第四团,冒雨从临武出发,经蓝山,出宁远,抵达道县城南潇水东岸的水南街。

“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

道县茶园渡口。

在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指挥下,以第一营为攻城突击队,派工兵排长带领3名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下,泅水登岸抢架浮桥。守城的国民党桂军1个连和保安部队逃往蒋家岭地域,红军第四团迅速占领道县城。1934年11月19日,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攻占蓝山县城,消灭守城湘军1个营和县保安部队。11月20日,红军第三军团由嘉禾经蓝山县洪观圩时,全歼国民党军李云杰部第二三六团。期间,红军第八、九两军团均顺利通过蓝山县,随后,抵江华、永明。

“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

“禾塘决策”旧址全景。

中央红军进入零陵境内,何键大为恐慌,急忙紧缩防线,按既定部署“追剿”。李云杰部向宁远尾追,李韫珩部往宁远以南堵截,周浑元部由宁远县的屋脊岗迂回包围,企图“在天堂圩与道县之间歼灭红军”。面对国民党军的三面“围剿”,中央红军各军团遵照总司令朱德于1934年11月21日发布的反围攻命令,从容进入预定位置,展开反围剿攻势。22日,国民党周浑元部的肖治平师尾追至天堂圩,被红军第一军团阻击在屋脊岗宁远一侧。23日,国民党军李云杰部,从宁远县城向天堂圩进攻,企图配合周浑元、李韫珩围攻红军于天堂圩。朱德和第三军团团长彭德怀亲临阵前指挥,转守为攻,粉碎了国民党的三面“围剿”。

“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

宁远县水市镇包家村红一、红九军团宿营地。

红军第一军团严密封锁屋脊岗各山头,居高临下,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红军第三军团据梅岗一带有利地势,阻击国民党军向道县方向溃退;红军第五军团从黄金桥、百草坪等方向向天堂圩合围,激战半天,国民党军伤亡严重,败退宁远县城。红军乘胜进入道县,当准备渡潇水时,国民党军派战斗机在潇水沿岸轮番轰炸,红军第一军团组织火力,击落“709”号战斗机,俘虏飞行员2名,缴获机枪2挺,同时还多次击退李云杰、王东原、周浑元等国民党军的“追剿”。25日拂晓,中央红军全部渡过潇水。中央军委决定分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二师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界首到脚山铺的渡河点,在附近架设浮桥。28日,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渡过湘江进至界首。

“新中国的记忆”——红军长征在永州缩影

道县上关潇水河红军渡全景。

1934年12月1日,红军第一军团指战员经过浴血奋战,在兴安东北的界首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40万兵力筑成的第四道封锁线,继续西进。但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第三军团第十八团被阻于湘江东岸,虽英勇战斗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余部200多人突围后,转战道县、永明、江华,在牯子江渡口抢渡沱水时,遭到江华县铲共义勇队袭击,腹部受重伤,后在掩护部队转移时,在洪东庙不幸落入道县保安部队手中,在押送途中,掏肠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