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1华克猛犬是美国发展以取代M24霞飞战车的一种轻型战车。此战车得名于在朝鲜战争期间因意外身亡的美国名将沃尔顿·华克。此战车分类则可追溯到1950年11月7日,美国军械委员会所发布的#33476命令。此命令根据火力重新分类重型、中型与轻型战车,其中重型战车须搭载120 mm主炮、中型90 mm以及轻型战车76 mm主炮。

T41型战车的量产始于1951年,由于朝鲜战争在1950年爆发后美军对新战车的需求一下大幅提前,使得T41在尚未完成全面测试的情况下就强行投产,过于仓促投入量产的结果是早期批次的量产车都有若干缺失边产边改,从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美国陆军要求M41战车实施4000余项设计变更。

1951年7月,第一批生产的7辆M41解缴给美国陆军,到1952年3月,已经量产了900辆M41,且朝鲜战争签订停战协议的时候已经生产了1,802辆M41,但其中有1,631辆基本型M41存放在陆军于俄亥俄州的莱马的仓库,等待着完成缺失修正;尽管有部分M41战车在朝鲜战争休战前运输到亚洲,但并无实际投入朝鲜战场前线的纪录。

1964年,南越陆军决定以M41战车开始取代自法国殖民时代时遗留下来的M24轻战车。1965年1月,第一辆M41A3抵达南越,并在该年年底前装备了五个南越陆军的战车中队。虽然美国战车人员对M41的内部空间大小有着为数不少的批评,但体型较小的南越军人却对该战车的内部空间感到十分满意。再加上M41构造简单、机械可靠与操作容易,使M41成为越南战场上极为有价值的作战武器。

1971年,南越陆军与美国共同发动朗宋战役,试图在老挝境内截断北越陆军的补给线。机械化部队沿着三个进攻路线进入北越控制之范围内[5]。南越装甲第一师在两个空降营与两个骑兵团的伴随下于2月8日深入老挝将近4英里的范围,北越陆军迅速的对该路部队展开反击。这场南北越间首次的战车遭遇战中,17辆M41共击毁了北越军的6辆T-54与16辆PT-76战车。友军部队则折损了共5辆M-41以及25辆装甲运兵车。

至1973年时,超过200辆M41轻战车仍旧服役于南越军中。此时,美军驻于国外的部队则逐渐地以M48巴顿战车取代华克猛犬之角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