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耳朵的行为,在一岁内的宝宝身上是非常常见的,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萌生出探索欲,最开始揪耳朵是因为好奇,后面随着月龄的增长,揪耳朵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或自我安慰方式,也可以和无聊或心理压力有关,需要家长综合孩子的其他表现去分析。

一般的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揪耳朵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兴趣的广泛,这种行为自然会消失,家长不用马上联系到是疾病或护理不当引起的。如果宝宝在揪耳朵的同时还伴有发烧、哭闹、食欲下降等其他异常现象的话,就应该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是否是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并积极配合治疗。

「耳朵进水」

如何预防宝宝耳朵进水

可以在宝宝游戏时为他佩戴耳塞,游泳结束后及时用医用棉球将耳朵周围的水擦干;为宝宝洗头时,也注意要用手压住宝宝的耳廓,使耳廓覆盖着外耳道,防止洗澡水进入耳道;当宝宝躺着哭时,要及时帮他擦干泪水,防止泪水进入耳道内。给宝宝洗澡时操作得当,一般耳朵是不会轻易进水的,无论是盆浴还是淋浴,因为耳朵的外耳道是一个盲端系统,通常水是没法进入到耳道深处的。

如果耳朵确实在洗澡或游泳时进水了,切记不要使用棉签探进耳道里,因为这样反而会把水推到耳道深处,就有可能使耳道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同时也会给细菌滋生提供条件,这些情况都容易引发炎症。

耳朵发炎的明显症状

耳垂发红、肿胀、触摸时有痛感,耳朵内侧疼痛。

进水后的处理方法

(1)让宝宝侧躺在家长的大腿上,使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然后用手掌压住宝宝的耳根,再快速松开,并反复数次,将水“吸出来”,拿一个松软的棉球放在宝宝的耳廓内,5分钟后再取出,基本可以吸干耳道内的水。

(2)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的动作,活动颞下颌关节,反复数次,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用医用棉球将水擦干。

(3)可以向医生寻求帮助,如果耳道有发炎的症状,要及时就医,请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中耳炎」

大家要知道,得了中耳炎的宝宝不可能只出现揪耳朵这个情况,必然还会出现红、肿、热、痛的不良反应。所以除了揪耳朵,还会发烧,哭闹。

家长们可在家初步检查宝宝是否得中耳炎,同时测量两只耳朵的耳温,如果测量后发现两只耳朵的耳温有0.5-1摄氏度左右的温差,就要考虑耳温较高的那一侧,可能存在发炎的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

「耳朵湿疹」

湿疹不可能仅仅限于耳道这一部位,一定会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也有表现,而且耳道湿疹一般表现在外耳道或耳廓部位上,家长只要仔细检查,基本就能确定宝宝耳道内有没有湿疹。

「耳垢太多」

耳垢太多宝宝肯定会出现揪耳朵的现象,很多家长检查后,就会自己去给宝宝清理耳垢。这是十分危险的。一般耳朵具有自洁能力,耳垢过多时,会随着吃东西,张嘴或打哈欠等动作自行脱落。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人为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和治疗呢?

(1)宝宝的听力下降: 呼之不应/电视音量调得很大/“什么”“啊”学习成绩下降(需要检查听力前取耵聍)

(2)出现耳部症状需要看医生:耳朵疼或流水(需要检查耳朵需要先去取耵聍)

(3)不可避免的耳道进水(学游泳,学游戏前需要请医生取耵聍)

注意特别注意的事项

(1)耳垢的存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保护,它能够防止耳道表面的保护层被破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细菌进入耳道内部。经常清理耳垢的话,反而会影响耳垢对耳朵的保护作用。

(2)孩子并不会一动不动地让家长掏耳朵,加上耳挖勺通常比较坚硬,所以孩子稍微动一下的话就有可能划伤耳道,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弄破耳膜。

(3)使用棉花棒一类的东西探进耳道,不仅不太能够将耳垢掏出,还可能划伤耳道并把耳垢推到耳道深处。其次,宝宝也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家长在宝宝面前也不要掏耳朵,不要帮宝宝掏耳朵。

(4)宝宝的耳垢为什么那么多:婴幼儿耳道狭窄,咀嚼动作幅度不明显,堆积而成。

(5)人的外耳道很薄,皮肤下的皮神经也十分敏感,加上宝宝的耵聍抱成团,被压得结结实实的,所谓一碰就会特别疼痛,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有洁癖的我也是每天一万次想要对咔咔动手的!!还好都忍住了,哈哈哈~)

「两侧内耳发育不均衡」

如果发现宝宝不喜欢坐车,乘车时就会哭闹或呕吐,这种情况大多是宝宝两侧内耳发育不均衡导致的,宝宝也可能有揪耳朵的现象。

两侧内耳发育不均衡属于发育中的问题,大多在出生后6-12个月内消失,无需治疗,待宝宝大一些,妈妈可以带宝宝坐秋千,玩转椅,有助于宝宝内耳平衡的发育。(咔咔在半岁前也是一坐车就哇哇大哭,也是到差不多六个月的时候才不会)

图片 | 来自网络,侵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