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众号的大部分帖子都在强调:教和学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学科大图景来确定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为什么,然后也介绍了运用概念地图和对学科大图景的认识来提炼学科大图景,以及选择这些什么和回答这些为什么的方法和经验。

今天,我们来介绍更细节的层面的方法,学科学习方法的诀窍。其核心精神仍然是批判性思维和系联性思考。我们先从语文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始,将来再介绍数学、英语和科学。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分析性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材料和一个例子。

语文分析性阅读和写作训练

训练内容

1、WHWM分析性阅读

2、指代消解

3、关系连词的表意作用

4、就是要想一个不一样

5、科学、客观和文学的关系

WHWM分析性阅读和分析写作

WHWM分析阅读和写作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系联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具体表现为问以下四个问题。

阅读的时候:

阅读材料主要传达了什么(What)信息怎么(How)传达的为什么(Why)传达这个信息和这样来传达我觉得怎么样,对我意味着(Meaningful)什么

写作的时候

我主要想传达什么(What)信息我想怎么(How)来传达我为什么(Why)传达这个信息和这样来传达我的读者会觉得怎样,对读者来说意味着(Meaningful)什么

系联性思考的核心就是关系,以及依靠关系来做分解和综合。具体来说,就是,

整篇文章的主要意思要从每一段什么的意思以及不同的段之间的关系来每一段的主要意思要从段内每一句的主要意思以及不同句之间的关系来每一句的主要意思要从每一个词的主要意思以及不同的词之间的关系来每一个词的意思要从每一个字的意思以及不同字之间的关系来每一个字的意思要从每一个字的组成部分的意思以及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注意:每一个下一级的意思也依赖于它的上一级的意思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就是怀疑和尊重自己的理性,只有自己想明白的东西才是真明白。

所以,合起来,就是不断地自己来做批判性的思考,来依靠关系做分解和综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章的意思和关系,不断地问:这一篇章、段落、词语、字的WHWM。

指代消解

指代消解就是把文章里面的“你我他她它这那其之”这些词换成具体的东西。

例如,上面这句话里面的“这些词”指的是“你我他她它这那其”。有的时候,还可以是更加复杂的组合,例如“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有的时候,为了理解这几话,例如思考为什么这个家乡和祖国值得那个“我”去爱,可能还要搞明白这个家乡和祖国到底指的哪里。还有的时候,会出现逻辑上更加复杂一点的情况,例如,“同理可证”、“类似地我们可以知道...”、“反之亦然”等等。这个时候也要做到能够把这些“同”的“理”,“类似”的对象,“之”和“然”指的是什么明确地写下来。

关系联系的表意作用

很多时候,两句话,或者一句话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连词,例如“因此、所以、例如、第一、首先、但是、更进一步、另外”,提示了前后两句话或者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顺着这个连词来想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这句话或者这几句话的意思。例如,“例如”,就经常表示后面是用来对前面的意思做阐述的例子,也就是主要意思在前面肯定已经交代了,后面的内容是帮助读者来更好地搞清楚这个意思,或者更好地体会这个意思从而建立同情共感的。

就是要想一个不一样

让阅读者对所读的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让创作者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来表达,并且来做跟别人不一样的表达。

科学、客观和文学的关系

写作和阅读,和科学一样,根本上就是:有思想、情感、思考可以表达、可以对比和联系、系联性思考、批判性思维,也就是思维的品质以及对思维的表达。

这是其中一道题:

不是聪明而是看到联系,顺便分享英语学习法

最近在每天上《学会学习和思考》的课。昨天课后跟学生聊起来英语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建立联系的方式来来学习。是的。完全可以。我GRE考试2310,而且不是依靠“机经”什么的那个年代。我完全没有专门背过单词。那我怎么听懂和看懂英语的?

靠联系。

我的英语听力是这样练的。首先,取一篇水平合适的听力短文,例如VOA慢速、VOA正常速度、或者任何一个适合你的材料。我记得我那时候就是外研社的听力磁带。每次做完一个循环:整体听(不暂停);实在听不懂就去看原文,必须是原文能够看懂但是听不太懂的材料;看了以后独立再听(不能看一句听一句);听到意思大概明白,开始写,写关键词;重新完整地听完整地写,不要听一句写一句,完整地听和写,能写下来多少都可以。每天至少完成一个循环,用同一个材料,直到听完之后,看着写下来的能够补充完整。

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要花几个小时来做完一个循环,有可能要重复多个循环,才能达到我对一个材料的要求。

这样的联系是在做什么:建立语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练耳朵,同时也是锻炼整体意思的把握——通过上下文来搞清楚含义,而不是通过抠字眼。这就是联系。

类似的,在阅读上,找合适你阅读的材料,大约有20%-30%的词不认识的材料,来锻炼阅读。永远不要去查字典,除非你遇到了非常关键的词,一旦意思搞错了就会出大问题的词。大多数时候,你通过先获得整体感觉,“整体这个文章想传达什么信息”,就可以把局部的不认识的词的意思补回来。接着,要思考每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如何来传达这个整体信息的。这个时候,你的阅读绝对不是在个别词的层面上,而是从(认识的)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不认识)的部分。这就是WHWM的前三问。

刚好,昨天心儿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A new banana has a PEEL you can eat.”。其中,“PEEL”心儿不认识。我就问,那你想想这个不认识的可能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式心儿也不是很熟。不过没关系,大概就可以猜出来“新”、“香蕉”、“不认识的部分”、“可以吃”。再思考一下,香蕉只有两个部分:肉和皮。肉本来就是可以吃的,因此,不新。如果体现新,则肯定是“皮”是可以吃的。于是,PEEL肯定就是皮。

就这么简单,就算再复杂的阅读,如果你练就了看到联系的能力,仍然是非常简单的。

所以,听力靠建立语音到语义的联系,阅读靠建立语义之间的联系,靠WHWM。这都不是聪明(或者说,就是聪明,只是我不懂聪明这个词的意思),而是看到联系的能力。

传达了什么信息(What):

怎么说的(How):

为什么说这个,为什么这样说(Why):

你觉得怎么样(Meaningful),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想想,说说你自己学英语是怎么学的?

以及这道题的解答:

每一段的意思和段之间的关系

以及这个解答的概念地图版本:

每一段的意思和段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地图形式

其中,我们对每一段做了主要意思的总结,然后考虑了段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篇章的层面我们问WHWM问题。在段落的内部,我们也同样做了每一句话的主要意思的总结以及每一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段落层次的WHWM问题。如果我们在词汇和字上也有需要学习的地方,则我们可以进一步在句、词的层面再来问WHWM问题。这也就是在上面的“WHWM分析性阅读和分析写作”一节所介绍的方法。

再一次强调,海量阅读不是方法,是简单无脑地希望“事倍”了自然能够取得“功半”。也再一次强调,这些方法的核心仍然是批判性思维和系联性思考,也就是永远自己来想想,永远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依靠独立思考和关系来做好分析和综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