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第一次来到大连的感觉如此美妙, 我期待再次来到这座城市。”——阎雷

    阎雷(Yann Layma):

    《今天的中国》里有大连

    薛峰

    16岁时,阎雷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中国的一种生活,画面很清晰,遭遇很神奇。中国改革开放后开始针对外国人签发旅游签证,他睡不着觉了,他要学习摄影,学习中文,他要留下中国这一变迁的历史印迹。由此,阎雷行走中国超过30年,也完成了摄影集《昨天的中国》。如今,这本摄影集仍旧在中国大地上热卖。随着互联网移动端的兴起,就连阎雷自己都会时常在手机的各类文章里看到自己摄影集中的照片被选用。

    1985年,阎雷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开始他的圆梦之旅。《昨天的中国》绝非是他留给中国的唯一礼物。30多年,他共拍摄了60多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出版了4本关于中国的著作。

    中国著名策展人那日松曾说过,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师中,阎雷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与他的前辈马克·吕布比肩。实际上,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于2004年在全世界6个国家同步发行,印量达几十万册,这也使他成为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题材摄影师。2005年,他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2011年,当选《泊客中国》评选的“中国因你而美丽”11位“文化行者”之一。对于那日松的说法,阎雷自己是表示认同的,只是他深信,自己的身体和快门是同步的,而且仍旧充满热情。

    阎雷爱中国,中国人民同样喜欢这个胖胖的摄影家。在大连采风的日子里,阎雷几乎是无休地穿梭在大连的大街小巷。“我喜欢这里的人们,喜欢这座城市。我看到这里的人们很享受生活,当我拍摄的时候,他们并不害羞,也不反感,而是很配合。这样的情况,在欧洲是不可能的。”阎雷笑着说道。

    阎雷说,自己在大连拍摄的作品,其中有好几幅作品是他十分满意的。过去数年里,他一直在筹备一本类似于《昨天的中国》的摄影集,这本摄影集的名字已经取好,叫《今天的中国》。“我可以承诺,这次在大连拍摄的作品,不仅会用在大连摄影周上,而且会收入《今天的中国》摄影集中,大家可以在那里看到大连浪漫的风土人情。”

    一个摄影家是否有退休的日子?或者说,阎雷对于自己的未来,是否有更为清晰的打算?彻底地停下来,享受生活,还是继续?阎雷摊开双手,感慨道:“你可能不知道,我19岁就已经退休了。之后的日子里,我所有拍摄的作品,在中国的采风,都是我退休后的生活。我热爱摄影,热爱中国,不会有停下来的那一天。你知道吗?在中国我有固定的朋友,很多都是中国人,我离不开这里,这是我的家。”

    巴黎往南250公里,是阎雷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的家乡。几年前,他的女儿降生。作为摄影家,阎雷执意将孩子送回法国的老家,让孩子与大自然更亲近,感受更安静的生活。匆匆安顿好妻子和女儿,阎雷重新回到了中国,他希望尽快完成《今天的中国》摄影集。“你知道的,我已经好久没有给我热爱的中国礼物了,这一份礼物,我希望尽快送出去。而这里,会有大连的印记。”阎雷说道。

    1984年,有一位年仅20岁的法国摄影师获准自由进出巴黎爱丽舍宫,为当时的总统密特朗拍摄一整年的政坛生活,成为法国唯——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这位摄影师就是阎雷。

    1.2.阎雷在大连。

    本报记者王华 摄

    3.敬畏之心。

    阎雷摄于大连星海广场

    4.我要带着你去飞。

    阎雷摄于大连百年城商场

    5.城市的年轮。

    阎雷摄于大连希望广场周边

文、图/ 《大观新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