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

昨日,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啦~

由共青团常德市委推荐的四名青年成功入围

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

根据《关于开展2019年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工作的通知》(湘人才发〔2019〕2号)文件,我省组织开展了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评选工作。经市州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确定马丹等108名同志为入围人选,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9年6月13日至2019年6月19日,若有异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反馈电话:0731—82689273

0731—88988846

0731—88776727

反馈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共湖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13日

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

陈浩东,男,中共党员,1983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任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科科长、科研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院士专家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及种质资源课题组组长,并负责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和湖南省棉花工程技术中心日常工作。

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余项,选育棉花新品种3个,获品种权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制定行业规范3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2项居国内领先水平。获各类科技奖励13项,累计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期刊论文5篇,CSCD期刊论文8篇。取得成果在湖南及全国棉区推广应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亿元以上。

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

金靓,女,民建会员,1988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常德市万福达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德市万福达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建筑物地下防水工程及渗漏修补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成果转化,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两型社会示范项目”等荣誉。公司经过十三年的发展,着重围绕解决客户的核心需求,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与中国建筑材料总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保证了产品品质,走出了一条高品质发展的路子。

金靓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也是国家级中级防水工程师、国家级保温材料高级质检师,公司近二十项专利发明人之一,期间,主持编撰完成了《防水施工标准化施工规范》,设计研发了一套拥有自主产权的刚性防水体系新系统,让公司成为了一家科技型企业和常德市首家承诺100%承担防水责任的刚性防水公司。2016年她被评为省“巾帼双创标兵”、2018年被评为常德市第“十二届优秀企业家”等,在她的带领下,公司业绩每年呈30%的速度稳步增长。

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

姚军,男,群众,1985年4月出生,高中学历,现任湖南迈尔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市委市政府号召和鼓励全民创业、回乡就业的大背景下,在外拼搏八年的姚军,毅然放弃了外企优厚的待遇,选择回乡创业从零开始,2010年9月份在西洞庭管理区创办了湖南迈尔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和反复摸索,先后获得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常德地区第93家认证企业、拥有自主研发13项产品专利、湖南省新材料企业认定。公司抓住国家大力倡导和优化发展、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的大背景、增长形式良好(产销量年年翻番,税收平均增长100%)。在姚军的带领下,公司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复合材料环保设备制造基地和最大的玻璃钢离心风机研制基地,立志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相关设备的规模化制造商和专业化服务提供商。

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公示,常德4名青年入围

吴兰,女,群众,1986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8年考入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常德丝弦艺术剧院),现任保护中心副主任、丝弦艺术剧院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常德丝弦区级传承人,鼎城区第九、十届政协委员。

作为常德丝弦和常德花鼓戏的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主演的常德丝弦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2017年通过了湖南省文化厅“百千万文化艺术人才提升工程”全省的人才选拔,被选送到中国戏曲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作为专业文艺院团领导者,致力于单位的业务建设,从精品创作入手,努力打造本土文化品牌,荣获“牡丹奖”“群星奖”“田汉小剧目奖”等国家级大奖,多次受邀带领丝弦团队走出国门,把地方文化带出国门,为弘扬湖湘文化、打造常德文化名片作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带领团队将常德丝弦和常德花鼓戏的传承延伸到了各类学校,每年进行非遗辅导达300多个课时,送戏进校园达40余次,做到了传承从娃娃抓起,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根基,为促进常德花鼓戏和常德丝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来源:常德V青年)

(一审:陈为民 二审:王华 终审:廖资水)

猜你还想看:

给你划重点!这本《学习纲要》该怎么学?

国家发改委推介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