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吉林省,但并不都知道吉林市。吉林市是吉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名同名的城市,它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面,相距100公里,以水利发电、化工业闻名,被誉为北国江城,松花江穿城而过,似一条玉带把这座城市打扮的分外妖娆。吉林市还是雾凇之都,冰雪圣地,这里的冬季比夏天还要多姿多彩,最威猛的当属松花江上的龙舟赛。

不冻江,松花江的欢乐

松花江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流经吉林、蒙东地区、黑龙江、辽宁的内河,全长1927米,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被誉为东北地区的母亲河。夏天,松花江给东北平大粮仓带去了充沛的灌溉,到了冬天则带了冰雪的风光。在流经的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吉林、松原等主要城市中,冰城哈尔滨用松花江的冰打造了世界级的冰灯世界,而江城吉林则用松花江水创造了雾凇之都的自然奇观,还有就是它别具一格的冬季龙舟赛。

每年十二月末,吉林都会在松花江畔举办一年一次的国际龙舟赛,这是江城别具特色的过冬方式,是老百姓们热切关注的冬季盛会,也是喜迎新年的一次热身。

当锣鼓喧天,彩旗飞舞,欢快的东北大秧歌扭动起来,松花江沸腾了,江面上不断的升起雾气,错落有致的高楼在雾气中时隐时现,这样的冬日盛景在其它城市是难得一见的。如果你的运气好,就会遇到美丽的雾凇。江两岸的林带披上了婚纱,整座城变成了洁白的世界。

零下二十五℃可以泼水成冰,一呼吸鼻孔里都会往外窜热气,这是冷与热的博弈,是勇敢者的舞台。来东北领略冬日的风景,战胜寒冷是不可绕过去的步骤。保暖,运动,让心先火热起来,这是战胜寒冷的法宝。

江边码头,则是热火朝天的景象,龙舟队员们在这里集结,穿戴救生服装,登记、检录,一支支龙舟整装待发。当队员们依次进入赛船内,船身不时的摇晃起来,观众们也跟着捏把汗,这要是掉水里可咋整!当我带着这个担心与队员们交流时,他们淡淡的回答我,“我们经常要练习的,还真没有掉过水里。如果真的是掉了,实际的水温要比地面上暖和,不会有什么危险。”

吉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曾经在这里当兵,三年的军旅生活让江城永远留在了我的人生里。那个时候的松花江两岸还没有永久性护坡,松江路很窄很窄。如今,这里被誉为北方的黄浦江,江边观光带是人们最喜欢散步娱乐的地方,两岸的高楼让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到了夜晚,灯火辉煌,吉林成了不夜城。

松花江,激情的江

热身开始,一艘艘龙舟鱼贯而出,在仙气缭绕的江水中似离弦的箭一样,鼓声,铿锵而有节奏的响起,这鼓声就是号角,是催人奋进的指引。众人在鼓声中整齐划一的舞动桨板,嘿呦、嘿呦的口令在江面上此起彼伏,寒冬的松花江欢腾了。

赛龙舟本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南方的赛龙舟活动要比北方普及面广,赛事多而热烈。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但是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举办龙舟赛,唯有吉林,这是因为松花江在吉林市区段是常年不封冻的,而到了哈尔滨、佳木斯则是冰冻三尺的场面。

龙眼点睛是龙舟赛必有的环节,在中国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相传,不点睛的龙舟快速扒行会“插沙”,意指该龙舟会失稳而直冲河床、插入沙底,除了鼓手之外的船员会全部消失。因此,龙舟都要点睛才能启用,以求平安大吉。一点眼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鸿运当头;’三点鼻子,和谐幸福万家平安;四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五点龙角,愿龙舟为我们带来健康吉祥如意……

随着与会领导宣布龙舟赛开始,江对岸升起了五彩的烟花,鼓声响起来,锣声响起来,两岸的观众的喝彩声也是此起彼伏。江城人民有着观龙舟的优良传统,在寒风中守候了一个多小时,有的时间还要长,这是何等的喜爱?这是对运动的最好的鼓励。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竞渡曲》中描写的一千多年前龙舟赛的场面,似雷声一样的震撼。

翔龙在天,潜龙在渊。本为图腾,似真非真。云里雾里,载梦载心。但见江流骈棹,鼓呼而竞逐者,乃龙舟也。龙舟非龙,神态俨然。龙骨坚挺,龙首高昂。龙目如炬,龙身如文。雄风万里,气象万千,可佩拟物而乱真也。龙舟是舟,却非乌篷。不避风雨,未解风尘。假以竞渡,藉以健身。人龙归一,金鼓齐鸣,直如天地之盛会也。

赤橙黄绿青蓝,鼓声阵阵,口号跃天,迎风向前。船儿如梭,彩旗招展,浪花朵朵,仙气飘荡。

桨儿排排,劈波斩浪,余波抛在身后。舟头是龙的头,舟尾是梦的尾。

众人划桨行龙舟。

北方的心——纯净亮丽,有梦自开。

松花江上龙舟赛,展示了吉林人不畏严寒的勇敢,奋发向前的追求,团结一心的精神,美好生活的展现。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为搜狐号作者原创,拍片码字不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商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