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疗仪能治千度近视?胡扯!

    绘图:杨佳

    了解更多,扫码关注“产业真相”南方号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之多,这就意味着几乎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受到近视问题困扰。如何“治疗”近视成为炙手可热的风口。“每天10分钟12周摘镜”“缩短眼轴降低近视度数”……记者调查发现,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类似的产品层出不穷,有的近视治疗仪甚至宣称“1000度以内的近视都能治”,果真如此吗?

    治疗近视产品和偏方热销

    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输入“近视治疗”搜索,跳出的产品多种多样。

    一家瘦身馆的网店里,一款69元一盒的“祖传明目茶”显示月销286份。这款产品号称“古方秘制”,可以通过“中医调理内脏,迅速改善视力”。客服表示,一个月一疗程,买二送一,“一个疗程可以减20-100度近视,可以根据自己的近视度数决定购买多少个疗程”。南方日报记者咨询该茶有什么成分时,客服神神秘秘地表示,这款明目茶成分包括菊花、金银花、决明子、枸杞子以及胡萝卜素、钙铁等维生素,“其他配方不方便透露”。

    除了各种“祖传偏方”,近视治疗仪是一大热门,价格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款“眼瑜伽增视仪”售价1500元,声称可以“让眼轴长度通过运动恢复,降低近视度数”。而另一款269元的近视治疗仪,显示月销5000多笔。客服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除了遗传性近视不能治,该产品可以治疗1000度以内的近视,“每天坚持30分钟,3个月可以缓解3-200度,半年可以缓解200-400度,以此类推”,而产品原理是“让眼睛看远看近,相当于给睫状肌和晶状体做体操”。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近视治疗产品大多分为中医理疗康复类和近视治疗器械类。前者侧重内服药物外敷眼贴、热敷、针灸等手段,后者则强调使用电疗热疗类治疗,以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

    近视治疗仪或者“祖传药方”真的能治疗近视吗?权威眼科专家对此直斥:偷换概念、胡说八道。

    真性近视非手术不可治疗

    “如果是真性近视,通过中医按摩针灸恢复视力,这是不现实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广东省眼健康协会会长岳丽菁教授告诉记者。网上这些所谓近视治疗产品,杂糅各种专业术语和中医理论,乍一看让人感觉挺有说服力,但从近视的原理来说,这些产品都不可能有治疗近视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所有眼健康产品,只能对近视进行预防和控制,延缓度数加深,但无法治疗近视,更不可能治愈近视。”

    “单纯的针灸或治疗仪,通过电冲动、局部热疗,有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舒缓眼部肌肉、缓解眼疲劳的作用,对于假性近视有一定效果。”岳丽菁教授指出,假性近视主要因睫状肌痉挛,解除痉挛状态后,近视就可以恢复。“例如糖尿病病人大多表现为假性近视,血糖升高时眼睛晶状体的凸透镜发生改变,就表现为近视状态,血糖降低后,近视就缓解了。”

    眼球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如眼球拉长,角膜曲率陡峭等,散瞳后仍存在近视,则是真性近视眼。岳丽菁教授告诉记者,轴性近视因眼轴拉长,比较好理解,常常被市面上各类近视产品拿来“说事”。事实上真性近视还包括角膜曲率近视。“14岁以前是眼轴发育的关键时期,巩膜的纤维组织跟橡皮筋一样,短时间用眼过度,相当于把橡皮筋扯开,松手后还能回缩。但如果橡皮筋被长时间拉紧,再松开后就只能部分回弹。用治疗仪缩短眼轴恢复视力不靠谱。”

    至于有部分网友评论说使用产品后度数降低,岳丽菁教授认为,不排除是之前验光就不准确。“验光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市场上的验光师大多上个短期培训班就能拿到从业资格证上岗。”

    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发现,获批的近视治疗类医疗器械,适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假性近视的辅助治疗上。

    警惕近视防控过度商业化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表明,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超越日本高居世界第一,其中,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阶段性目标: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方案同时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眼病市场只有百亿级别,而近视防控等眼健康市场却是千亿级别,《方案》将进一步撬动这一庞大市场。

    对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近视治疗产品,国内知名眼科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主任葛坚教授认为,近视本身不是病,不必要引起过度恐慌。“高度近视可能带来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要引起重视,建议超过600度的近视人群应该定期散瞳观察眼底,预防病变发生。”他同时提醒,要警惕近视防控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有的商家声称能治疗近视,但那些所谓被治好的孩子真的近视了吗?”葛坚教授认为,“不能夸大治疗作用”。

    防控近视可多做户外活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专科主任曾骏文教授指出,近视是一种生理现象,青少年正处于眼球发育的敏感期,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段时间,最好不要用眼太多,否则可能容易发展成高度的近视或散光。“很遗憾的是,在我国,教育高峰和眼球发育高峰重叠,长时间近距离读书写作业,孩子成绩上来了,视力却下去了。这就是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骏文教授指出,现在很多家长对近视防控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也容易被商家误导。例如带孩子到眼镜店一验光发现100度,就急着配镜或者找治疗产品。“10多岁以下的儿童大多有生理性远视或轻度近视,这时并不需要急着配镜或矫正,只需要定期检查观察眼球的情况。”曾骏文教授提醒,要注意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前者不可逆,网传“纠正视力转眼操”或者号称能恢复视力的治疗仪、眼药水都不靠谱。“只有弱视才要做一些仪器的训练,近视的人做太多的近距离的视物训练只会刺激近视度数或者眼轴升得更快。”

    “临床上常有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手机不看电视还近视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弱视专科康瑛教授告诉记者,近视的元凶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非电子产品。其实孩子长时间近距离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看书,同样会导致近视。她提醒,关于近视,不能拿裸眼视力来说事,有时候孩子看视力表能看到1.0,有时却只能看到0.5,这跟孩子的状态有关系,单单根据看视力表来判断,或者是给孩子验完光后也不分析原因,会产生很多漏洞。而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视力没有达到1.0就如临大敌,急着给他们扎针吃药或配眼镜,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专家指出,目前户外活动、OK镜、低浓度阿托品被视为近视防控的“三驾马车”。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对控制近视加深有一定作用,这两种手段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保证孩子每天1-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此外,专家一致建议,给孩子从小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对于预防近视非常重要。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实习生 李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