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

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

文|毛尖

本文摘自|《集体回忆·特吕弗》

- 刊发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玛蒂尔达问里昂:“人生是不是只有童年才如此痛苦?”

仿佛是为了回答玛蒂尔达式的问题,特吕弗出现了,并且他强调说:“童年是一辈子醉痛苦的阶段。”多么灰暗的童年啊,年幼的安东反抗不了这个世界,对朋友说:“我没有办法再回家了。我要离家出走。”1959年,新浪潮时代最好的电影《四百击》诞生,年轻的特吕弗带着电影从传统中出走,而我们,借着他的掩护,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我不要这样过。

难以忘怀第一次看《四百击》的那个夜晚。模糊的录像带,垂老的录像机,喀嚓喀嚓的背景音乐,没有翻译,没有字幕,但是让·皮埃尔·利奥(Jean-Pierre Léaud)一出场,我们就魂飞魄散了。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成长的年代里,我们不也如此疯狂又冷静地跟老师撒谎:“昨天,我妈妈死了。”老师温暖的手臂包围过来,我们突然哭出声来,不是感到羞愧,而是莫名的巨大的伤感席卷过来,仿佛妈妈真的不在人世了。如此慌乱彷徨的童年啊,就像《四百击》里,老师一遍遍让学生朗读一个句子来克服一个英语发音:Where is the father?

爸爸在哪里啊?12岁的特吕弗,第一次得知自己其实是个私生子,并没有过多激烈的表示,但是,整整一生,他用电影凄怆地呼喊:爸爸啊,你在哪里?1968年,他终于找到了亲生父亲的住所,但是,远远地望了一眼 “父的门”,他拔腿走了。“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特吕弗最喜欢说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一生的挣扎。

逃学,小偷小摸,少教中心,参军,被开除,旅馆守夜人,私人侦探,小店员......安托万其实就是特吕弗的精神自传。生活中有的是打击,有的是挫折,安托万也跟普通人一样,随波逐流地过着,茫茫然结婚,茫茫然当父亲,茫茫然和妓女上床,又茫茫然有了情人,但是,特吕弗没有让他的主人公,或者说他自己,在如此拥挤烦恼的生活中沉沦下去,简单轻快的音乐里,塔提式的笔触扭转了安托万的心情。他初恋了,他去鞋店当卧底,他和妻子互相喂喂婴儿食品来充饥,他给克里斯汀一大一小的两个乳房取名,他说撒谎吧撒谎,因为没有人相信你说的真话。

就这样,安托万撒着谎一路长大,从《四百击》到《飞逝的爱情》,20年了,同一个导演,同一个演员,同一个主人公,利奥最终成了特吕弗的ego。特吕弗生前,有一段时间,利奥意欲摆脱特吕弗,甚至见面也不打招呼;特吕弗死后,利奥却要依赖精神病医生来维持他和世界的平衡,“特吕弗老爹的离去,这个世界死去了一半,或者说,已经完全死了。”

想起来多么伤感,特吕弗已经离开我们。

安托万也足够当我们的叔叔,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伊莎贝尔·阿佳妮(Isabelle Adjani)、芬妮·阿尔丹(Fanny Ardant)都渐行渐远,电影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时代淡出了。而我们,也永远告别了偷偷溜进电影院的快乐,虽然为此,我们都曾付出过不小的代价,但是,生理的疼也好,心理的痛也好,所有的结果当年都不过是加剧了我们对电影的爱。但是这样的爱在长大中渐渐粗糙了,坐在越来越柔软的影院沙发里,我们不再有冲动要离银幕近一点,再近一点。童年慢慢远去,科莱特、朱尔和吉姆、阿黛尔·雨果、英国女子和欧陆,都已被推入深深深的收藏,安托万最后的凝视开始令我们不安;岁月流逝,我们自己加入了成人社会,正着手迫害小安托万们。

1984年10月21日,特吕弗挥手远游。一个朋友说,对这个世界而言,特吕弗最有价值的一点在于,尽管他被剥夺了正常愉快的童年,他却拒绝对这个社会施加报复。但我有时候想,特吕弗实际上还是报复了这个社会。他和我们在一起的年代多么美好啊,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带给我们新的灵感,我们用他的台词说话,用他的情节生活,用他的方式恋爱.....如今,他自己去和永恒汇合,留我们精疲力尽地和这个世界慢慢撕扯。

没错,特吕弗还是报复了这个社会。因为他,这个世界的缺陷不那么致命;但是没有他,我们就像最后一班地铁里的乘客,疲倦又孤独。常常,我会想起特吕弗和戈达尔的最后一面,那是1981年,两人遭遇在纽约的一家饭店门口,但是特吕弗拒绝和戈达尔握手,他们一起等出租车,特吕弗装着看不见戈达尔。渐渐地,他终于谁都不想看了。而电影世界,突然就像个私生子一样,到处问:Where is the father? 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亲爱的特吕弗。

《杀手里昂》中,面对玛蒂尔达的“童年痛苦”问题,里昂曾经迟疑了一下,说:“不是的,一直如此。”没有特吕弗,里昂是对的。

本文摘自| 《集体回忆·特吕弗》

《集体回忆·特吕弗》

梁良 陈柏生 主编

相关图书推荐

(点击上图封面即可预订)

《四百击:安托万·杜瓦内尔的冒险

[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著

晓洁|译

护封展开即为安托万读巴尔扎克的经典海报

法国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特吕弗的“精神自传”

“二战”后新一代法国青年被定格的迷惘

同名电影荣获 1959 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这是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不睦的家庭和畸形的社会中挣扎成长寻找自由的故事。特吕弗将他小时候的经历和心态投射在这男孩身上,因此影片有着强烈的“半自传体”风格。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特吕弗继续启用同一个演员拍摄安托万的成长故事,让他经历了青春期、工作、恋爱、离婚等等人生阶段,用五部电影的篇幅完成了他自己的“电影自传”——即“安托万五部曲系列”——堪称电影史上的罕见影象。可以说,在安托万这个角色上寄托了特吕弗自己以及整整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对人生目标的迷失,对爱情和婚姻的迷惘,对家庭和幸福的错失。

本书包括了“安托万五部曲”里的前四部:《四百击》《二十岁之恋》《偷吻》《婚姻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