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二八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磁带收录机、缝纫机、胶片相机等等,这些曾经国人眼中的高档货如今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人对这些老物件情有独钟,并且将他们视为宝贝精心收藏,在他们眼中,这些老物件如同时代的眼睛,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变化。今天寻找老物件,我们带您走进老摄影师东廉植的生活。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他,叫东廉植,是一名有着三十年经验的职业的摄影师,热情而又开朗,平日里会给孩子们拍摄一些写真、证件照、纪念照等等、闲暇时也会去街头、公园走走转转、用相机捕捉和记录一下生活,用他的话说,自己18岁从部队转业走进渭南新民照相馆的那一刻,这半辈子,就注定与摄影难以分割。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在东廉植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目测式对焦红梅国产相机、六七十年代海鸥双反折叠相机、八十年代理光全进口相机、还有九十年代末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傻瓜相机,看着古朴而有充满着时光的印记,东师傅说,照相看着简单,里面却有着大学问,在数码相机问世之前,照相馆内冲洗相片那可是要在暗房里经过冲洗、显影、停影、定影、晾干等十几道工序,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前功尽弃,这其中考验的都是技术活。就在他当学徒期间,曾兴冲冲的回家给亲人和朋友的一次合影,让他至今难忘。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东廉植:拿的相机、两个胶卷,回我老家,经过一番的折腾,照了两个胶卷的像,回来自己冲洗,从显影出来以后是黑的,我不知道咋回事,我就问我师父,他说,安全灯只能看1秒到3秒,时间长了就曝光,可以说,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重大的失误了。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出差、旅行,不照一张相片,那说起来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所以相机拍摄也逐渐流行起来。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中国的第一波旅游,那个时候人拿的啥,传统相机。好了,拿一个120相机,拍的相大一点,小了拿一个135相机,拍的相片就像眼镜片这么大,然后拿到照相馆一洗,一张照片几分钱,一洗一大堆,回去夹到相册里,现在还有人保存着,但是那是一种封存历史的记忆。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照相机也与这个时代一起变迁,更新换代,手动变傻瓜,自动变数码,相机变手机,照相越来越方便,一张张的照片,记录的是年华、是岁月、是亲情、是思念、还有希望。

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会说话的老物件:老相机里的旧时光

东廉植: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尽管照相便利的情况下,自己照的照片还应该精心的保留,就比方说你今天照的照片,你不要今天去看它,你过三年再看,它一样给你封存记忆,你过五年再看,永远回不到那个时候,你五年前的照片,和现在那是不一样的!

《东秦百姓》记者:曹盼盼 南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