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捐献了超过故宫馆藏半数顶级字画的张伯驹先生成就了故宫的中国古字画收藏地位的话,王季迁先生则是凭一己之收藏成就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古字画收藏世界级地位。而在古字画收藏界,也有书画“一入王门,价格三倍”的说法,只不过这个“王”,却是另外一位世界级的中国收藏名家——王季迁先生。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引言

我们讲过流落民间的“收藏教父”王世襄的故事,各种藏品只要打上“王世襄旧藏”的烙印,价格几乎立马就翻上几翻。而在古字画收藏界,也有书画“一入王门,价格三倍”的说法,只不过这个“王”,却是另外一位世界级的中国收藏名家——王季迁先生。

如果说捐献了超过故宫馆藏半数顶级字画的张伯驹先生成就了故宫的中国古字画收藏地位的话,王季迁先生则是凭一己之收藏成就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古字画收藏世界级地位。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王季迁先生

他是一位主动出使西方的中国古书画文化传播者,如果没有他,全世界认识中国书画价值的进程可能要延后几十年。而王先生曲折传奇的一生及对书画的痴迷态度,正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真实写照。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幼承家学 师出名门

1907年,王季迁先生出生于江苏苏州一户官衙世家。幼承家学的他得到了极好的教育,5岁便由父亲带着描红学书,15岁开始正式随自己的表舅顾麟士习画。

顾麟士是清代收藏名家顾文彬之孙,家藏集中于名扬吴地的“过云楼”。而少年时代的王季迁也得此便利,年纪轻轻便有幸接触各种名家书画,借此大开眼界的他也为后来的收藏之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王季迁先生后来走上收藏之路早在少年时代便有征兆——15岁那年他在外见到了一幅清代名家王翚的画作《山水》,便兴冲冲地跑回家向母亲借了五百大洋豪气买下。等到后来自己的“第一件收藏”被鉴定为伪作,他才明白此中的艰难与凶险。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康熙南巡图,清,王翚

1928年,20岁出头的他在上海东吴大学攻读法律专业。然而他对于法律并没有什么兴趣,在上海读书期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造访了当时书画界的大咖吴湖帆先生,并且因为自己带过去的作品受到认可成为了吴先生的弟子。

吴湖帆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画坛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本人也是一位收藏家。又因为他精于鉴赏,很多名流雅士、商贾富豪得到新藏品之后都不惜千里迢迢跑来请他鉴定真伪。,所以王老后来回忆在吴湖帆先生处“他不教人作画,只教人看画”,也令人获益匪浅。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吴湖帆先生

吴先生的这种教育理念自有其道理,艺术向来与“技”有所联系又应超脱其上。学会欣赏是比学会技巧更加难得的事情,收藏鉴赏与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向来是中国历代文人修习书画的传统。

得益于顾麟士,吴湖帆等前辈名流的悉心指点,年纪轻轻的王季迁已然成为中国书画鉴赏界实力超前的新人之一。1935年国民政府请国内专家遴选赴伦敦展出的中国书画,王季迁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老前辈众多的顾问名单中。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青年时期的王季迁先生

在此过程中他认识了德国驻上海领事维多利亚·孔达(Victoria Contag),在教她书画的过程中他深感由于文化差异,体会不到中国书画“神韵”的外国人鉴定书画之困难。他与孔达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遍寻明清国画名家作品,最终成书《明清画家印鉴》。

这一部帮助外国人从印鉴上初步判断中国书画真伪的书籍,也成了第一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明清书画鉴定的专著,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来华的中国书画爱好者及收藏家们人手一本的工具书。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1940年初版《明清画家印鉴》

这是王季迁成为中国书画文化传播者,迈出的第一步。

毕业当了两年律师后,感到厌倦的王季迁辞去工作,开始辗转于上海苏州两地美专教书。这使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与上海美专院长刘海粟先生交好。

不同于王季迁之前的几位“传统派”老师,刘海粟其时自法国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他开办的上海美专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女学生的美院,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国推广裸体写生的美术教育家——为此还曾被通缉到出逃日本。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刘海粟先生

在刘海粟家中,王季迁看到的是当时西方流行的印象派,乃至于野兽派的画作。看到他对西方艺术持有的开放心态及感兴趣的样子,刘海粟强烈建议他“走出去看看”。于是在1947年,40岁的王季迁开始了自己从日本到美国的“见天地”之旅。

他一年后归来时,是局势动荡不定的1948年。出于对家人安危的担心,王先生举家迁往香港。隔年,王季迁定居美国。自此,他正式开启了自己于异国他乡传播中国书画艺术的下半生。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目光如炬 名画满家

初到美国,王季迁先生一家生活十分艰难。他教过书,做过销售,甚至做过装修,以替人画室内背景墙为生。但是就如无数倔强的收藏家文人雅士一般,再艰难他也不肯为了换钱而将自己带来的字画卖到不爱惜它们的人手中。

他通过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画、办展,渐渐闯出了名头。1962年香港中文大学聘请他为艺术系主任,前往教授中国画。1965年,攒下一点钱的他又与彼时潇洒的张大千同游欧洲各国,学习西方艺术。

整个五六十年代,他在艰难打拼的生活之余,也凭尖锐的鉴赏目光收藏到了极其珍贵的几件世界级艺术品。其中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收藏之一。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北宋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局部

早在1947年前往美国游历时,做客大都会博物馆的王季迁就有幸见过这幅画。当时是一名律师带着这件从日本古董商人手中收购的作品前来,开价五万美金欲售与大都会博物馆。王季迁一见之下当即建议博物馆买下,不过大都会拒绝了。

此后这件作品竟然流落到了美籍犹太人古董商,以收藏亚洲艺术品闻名的侯世泰手中。1950年王季迁重返纽约,在侯世泰的古玩店中瞥见这卷稀世珍宝,由于业界普遍觉得这是假画,就被搁置于货架之上。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犹太收藏家侯世泰

王季迁又惊又愁,根本拿不出钱买画的他生怕被人抢先一步,于是与侯世泰商量着拿出自己收藏的六幅明清字画交换,终于拿下了珍贵的《朝元仙仗图》。回家后他反复鉴定,确认这是正品。

后来美国各大博物馆听说后也纷纷来看,在收藏界引起了一波轰动。事情到这还没完,恼羞成怒的侯世泰认定王季迁一早看出这幅画的珍贵,以欺诈的名义把王先生告上了法庭。当时犹太人团体以团结和多出律师闻名于世,侯世泰请来三名大律师胸有成竹地准备夺回名作。

而王季迁先生本身也是法学出身,不管是硬着头皮还是胸有成竹地也就上场交锋了。最终出来,法官判王季迁先生胜诉,撤回了起诉。这件轰动华人世界的案件直接导致了侯世泰闭店迁居瑞士退出了收藏圈,也是王季迁逐渐名扬世界的缘由之一。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少年时期的张伯驹先生

贵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先生为收藏字画变卖光了家产,同为此道中人的王季迁有过之而无不及。1947年当他得知北京的狄平子有意出让王蒙《青卞隐居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竟马上卖掉上海的房子取钱前往北京收购。

而在国外前期,他则是勤俭节约到了极致省下钱来做收藏。从宋代的郭熙、董源、巨然、马远、李唐的画作,到元代赵子昂(赵孟頫)、倪瓒、吴镇的作品,乃至于明清沈周、唐寅(唐伯虎)、董其昌、八大山人这些名家作品,他都有收藏。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启功先生在王季迁先生家中 1999年

为了这些随便一件拎出来都是可以摆进故宫博物院的高级别作品,出身名门的王季迁刚到美国没车没房,活成了纽约文化圈中最“抠门”的文人。彼时启功等人在纽约聚会闲聊,有人发问“在座谁喝过王季迁请的咖啡”,大家哄堂大笑无一人举手。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捐卖藏品 传播文化

据后人统计王先生一生收藏有1500-2000件作品,几乎全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名家画作乃至于遗世孤品。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吝于展示,他的朋友甚至附近学艺术的学生都可以到他家赏画,王先生也乐于将自己的鉴赏、收藏之道相授予年轻人。

一直到70年代王季迁先生受聘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顾问,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国文化传播之路。70年代他将“笔墨说”(也即欣赏中国书画的根本方法)大面积地引入西方艺术圈,让更多的西方人学会欣赏中国书画艺术。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文明部分

1971年王先生将一批自己把玩了半生的精品字画放上拍卖场,引起了一波对中国书画通过拍场传播出去的极大关注。但彼时西方关注较多的还是中国的传统瓷器,一直到80年代苏富比才在纽约首创中国画专场。

而业内公认最权威的鉴赏收藏家王季迁老先生,自然成为了苏富比中国画专场的特别顾问。之后的几十年间,他边著书教授中国书画鉴赏,边指导大都会博物馆收购美国民间的中国书画,边逐渐为自己的收藏寻找“归宿”。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王季迁先生旧藏 五代 董源《溪岸图轴》

1973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向他买了二十四张宋、元画。1997年,大都会又获得了他的第二批重要收藏。王先生说:“我将这些画视同自己的子女。让《溪岸图》进入大都会就像看到我女儿嫁了一个好丈夫。”

书画的收藏由古代文人的世代传承,一直到现代捐卖给博物院让更多人能欣赏到的形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转变。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放在合适的位置,给予真正喜欢并关注它们的人更多启发与指导”。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苏州园林设计 即明轩

看到这里,我知道一定会有人问王先生为何不把这些珍贵的书画转卖或者捐赠国内。事实上他是做过此类尝试的。

1992年,王季迁通过黄胄先生与故宫博物院取得联系,想将自己毕生最得意的收藏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再加上马远的《山水册页》和倪云林的《松亭山色图》三件国宝以一千万美金的价格卖给故宫。

由于故宫没有那么多现金,王先生提出以物易物。后来由于种种交洽、审批,以及无人愿意出头担此责任的缘故,这项拖了许久的交易也就此作罢。王先生又找到台北故宫,偏巧当时遇到一些政治上的阻碍又没能如愿。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王季迁先生旧藏 明代 沈周《荷鸭图轴》

两岸故宫都受挫,王先生还是希望国宝回到中国人手中。几年后找遍华人藏家,最终竟因为非典戒严导致朱绍良出不了北京,第二年朱先生出发前骨折,最后在买定机票准备出发交易的前两天王季迁先生于美国去世,子女陷入财产纠纷而使此事作废。

这段文物归国的坎坷经历,乃至于先生去世后子女们闹得沸沸扬扬的财产纠纷案,其中的扑朔迷离及国宝级文物的下落不明,都是令人唏嘘感慨的巨大损失。幸而王季迁先生其他的很多收藏都在大都会博物馆,馆内甚至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王季迁藏品展厅”妥善安置了这些珍贵文物。

后记

王季迁作为名家吴湖帆先生的弟子,他秉承了中国历代文人收藏与创作相结合的传统,也即收藏其实是他学习中国传统字画的一种方式。他独到的目光,帮助他收藏及保护了很多无价的中国书画并让全世界理解、见到它们的美。

谈及王季迁先生,很多人会诟病他“高价卖画”而不免费捐赠回国的行为。当年王世襄先生因为将收藏的明清家具以低价卖给上海博物馆而在国内被骂得近乎一无是处,但这些收藏家们为藏品吃了一生的苦,付出的巨大代价,难道还不足以换来一个决定其去向的自由权吗?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 王季迁(左一)与张大千(中)等友人于纽约寓所

我们赞美张伯驹先生将藏品无偿捐给故宫博物院的大无私精神,也不应诋毁自由买卖藏品的收藏家们。农夫肯把一千万捐给国家而不肯捐一头牛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耍嘴皮子的农夫。

学会换位思考的理智尊重,才是文明发展的更好沃土。

参考文献:

王季迁献身艺术的一生 文/何慕文

“溪岸”漫步,关于王季迁先生的古画收藏 文/田洪

纽约大都会所藏中国书画,是美国学会欣赏中国文人传统的见证 文/陆斯嘉 盛逸心

古字画“一入王门,价格三倍”的王己千 文/朱浩云

王季迁遗产纠纷始末 文/补白

中国名画是如何入藏美国博物馆的 文/乐梦融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珍藏的背后助力者 文/何慕文

王季迁: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顶级中国字画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