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会交流书单,会给孩子买书,陪孩子读书,还有的给孩子进行阅读后的反馈(就是提问题检查,或者做题)。目的就一个——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争取在考试中多得分!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不知道孩子爱看什么样的书,买来的的书孩子没兴趣不爱读,就是最大的问题。你想啊,都不爱读了,还怎么增加阅读量,怎么练习阅读能力啊?真是出师不利啊!

那么,孩子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家长知道吗?

我看到家长们在群里分享,会说到淘气包马小跳、杨红樱的小说,甚至一些漫画书。家长们说:孩子看得入迷,咯咯地笑个不停。

但是,有的家长直接就不让孩子看这些书,也有的家长会质疑:读这些书好吗?能有用吗(意思是能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吗?)

可见:

家长对孩子读书,标准就两个字——有用。

而孩子爱读书的标准,也是两个字——有趣。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男孩子,很乖很努力,低年级的时候,还没看出学习上的优势(就是一个普通的还不错的学生吧)。有一次放学的时候,他妈妈和我沟通:老师,怎么才能让孩子爱看书呢?

我笑了。问她:您希望孩子怎么做,才是爱看书呢?

这孩子整天在家就是玩儿,看书吧,净看那些漫画啊,再不然就是淘气包马小跳啊什么的,我买的书他碰都不碰。

您给他买的什么书呢?

国学的啊,三字经,古诗词,这些。

我晕,笑着问她:这样的书您爱看吗?

她笑了,不说话。

孩子不爱看,很正常,爱看那些轻松有趣的故事书,很正常。您非得让他看那些书,为什么呢?

那些书有用啊!考试会考啊!你光读这些书,考试又不考。

想让孩子读书,得先培养兴趣啊!孩子爱看书,总比不爱看强吧?只要是健康的书,孩子都可以读。

她点头表示明白了。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基本会下这样的判断:

这个家长自己不怎么读书。真正读书的人,就明白读书是怎么回事了。

只有家长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才能知道怎么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首先,长期的坚持读书需要兴趣(那些为了考试和学习读书,不在此列)。兴趣从何而来?你的兴趣从何而来,你孩子的兴趣也是一样。

开始的时候,都需要有趣,故事有趣、插图有趣、人物有趣、语言有趣……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动力。

这时候,是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如果一开始,就奔着读什么书才能有用,能考试加分,那孩子肯定不爱读。一旦孩子不爱读了,后面再想培养他读书,想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就更难了!

等到孩子基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建立起来了,再逐渐提高阅读的层次。

什么叫基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建立起来了呢?就是阅读对孩子来说,不是任务,不是考试,不是作业,而是轻松的一件事,是他愿意在业余时间做的一件事。你让他读书的时候,他不反感,不逃避。

有了阅读的兴趣,孩子愿意读了,有了阅读的习惯,孩子能经常读了,才有可能提高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的——这一点其他方面也是一样,质变离不开量变啊!

一开始就想着通过什么书,什么题,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其实是答题能力),或许短期内有效,但是可能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能力并不强,成绩就会出现波动。

既然说到读书的兴趣了,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点都不一样,需要家长去发现。男孩子可能更喜欢探险、胡闹、动物类题材,女孩子可能更喜欢公主类的题材。

我家孩子最喜欢动物类的题材,尤其是恐龙类的。凡是这一类题材的,什么形式都喜欢,主动要买,要看。曾经因为便宜买的一套书,从幼儿园看到现在,还经常拿出来看。

其实我也觉得,总看这一类的书,题材太窄了,而且对学习的帮助短期内不明显(天下老母亲的心都是一样啊)。怎么才能既满足孩子自己的兴趣,又满足老母亲的学习第一的目标呢?

有一天我在一个书评群里发现了这样一本书《穿越7亿年的人类演化史》,看了看介绍,觉得不错,可以拿来给孩子试试。

通常我给孩子选书,是这样的步骤。

第一步,看题材,看有没有趣味性。

比如,孩子小时候我买过的亲亲自然丛书,变变变系列,他到现在都很喜欢,读了很多很多遍(让我给他读)。《穿越7亿年的人类演化史》这本书讲到很多动物,当然也有恐龙,孩子应该喜欢(至少不反感)。

第二步,看内页。

一定要想办法看到内页。

怎么看?一般是到网上去搜,直接打书名,搜图片,一般都能看到。看不到的话,就搜某宝,商品都有插图,多找几家就能看到,也有时候实在找不到,我就问客服要。

从内页可以看出插图的情况,排版的情况(低年级可以看看有没有注音,字体大小是不是合适),语言的表达,就可以判断出,这本书孩子能不能读,愿不愿读,爱不爱读。

一般这2步我就能做出判断了,当然也会顺便看一下出版社(但这一点不绝对,一般只要不是什么不知名的小出版公司就行)。

然后就下单。

会不会买得不合适?当然!只不过一般来说,一本书几十块钱,这个冒险我觉得值得!大不了人扔箱子底下,或者送人。而总是这么给孩子选书,水平和眼光就练出来了,自然失误率越来越低。

那么,《穿越7亿年的人类演化史》这本书吸引我的有什么呢?

是书名:人类演化史,哇哦,可以学习历史啊!

是封面:很多动物,嗯,孩子一定喜欢看。

是内容:

◎ 内容简介

7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5亿年前寒武纪的动物长什么样?

奥陶纪大灭绝后,地球上的动物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鱼类是怎么登上陆地的?

两栖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的生活?

通过7亿年的人类演化史,回答孩子提出的深刻问题,用科学家的眼界拓宽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是版块设计:

★ 4大版块,全面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每一课内容分为科学课堂、知识梳理、科学家答疑和科学互动4大版块。在科学课堂中体验科学思考的过程;在知识梳理中学会概括、总结的学习方法,并辅以“思维导图”这一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科学家答疑部分,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科学互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 精美的手绘插图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每一课有3-5幅手绘插图,既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图书的趣味性。

★ 书后有配套的知识卡片。整套书四分册共120张知识卡片,既可以科学问答互动,还可以作为游戏卡片。

于是来一本。

收到书一看,这本书(其实是一套,还没出完)绝对是家长心目中的适合孩子读的好书:

课本一样的编排,讲很多知识,有科学体系,有专家把关。属于读了有用的书。有什么用?学习历史,增长知识。

不过,这只是我作为家长的感觉。孩子喜不喜欢呢?

其实是一套。

他放学回来,我赶紧献宝一样地把书给他(我经常这样给孩子推荐书,哈哈),果然,孩子的第一眼感觉不错——这是封面的功劳,立刻翻了起来,我暗自窃喜,不说话,在旁边观察他的阅读状态。

他一看就是半天,我心里得意:瞧瞧,咱这妈多了解孩子啊,总是能选到孩子喜欢的书!

带着自我陶醉,我问他:这本书怎么样啊,喜欢吗?

一般吧!

嗯?你不是看了半天吗?怎么才是一般??

我找恐龙呢,这书怎么写恐龙的那么少啊!

呵,原来人家直接翻到讲恐龙的那部分看了,恐龙才是真爱啊!我赶紧解释:这本书是写的人类演化史,地球上的生命这么多,他从最早开始讲啊,恐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啊!

哦。那我想要这本书,他指着封三上的同系列书,我一看,赫然又是一本讲动物的书。好啊,看完这本就买!

我生怕诱惑还不够,接着引导:看,这还有卡片呢,你不撕下来玩儿??

果然“上当”,兴致勃勃地撕了起来——知子莫若母啊!我就知道他喜欢弄这些小东西。

于是,每天我都提醒他看这本书(嗯,还是喜欢玩儿,读书要提醒,虽然也是任务,但是他接受)。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随口讲起了一段。我一听,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原来是这本书的第一课,当时是我坐在旁边陪他读的(开始听他说书一般,怕万一读不下去)。看来,孩子还是读进去了!

bingo!本次选书成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仔细阅读了简介,知道这套书是从一个课程整理而来,于是到网上去搜,喜马拉雅里有这个课程——《小象科学课》,目前还是免费呢!推荐给家长们,可以试着给娃先听听,喜欢了再读书——这也是我引导孩子读书的一个常用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