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不宜贪, 玉随人缘 。许多玩玉人是从明清旧玉花片起步的。硬度在5,5度以上的一些角闪石手工艺制品均可盘玩,日子长了自然起包浆,玉内白色矿物粉质随人体温缓缓逼出,日后一样晶莹透脱,熟若米脂,既获玉石知识亦惹人眼馋,贻养心性: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鉴赏古玉颇难。不能泛泛称谓,信口而来,有些指啥是啥的商贾走贩不足为凭,不可轻信,早些年,我常往返于沪上,见有一浙江籍摆地摊者,将所仿的良渚玉璧摆在上海福佑路旁,麻袋里齐齐装了十几叠,开价3000元,若真者起码再添两个零。良渚古玉大都国家批准发掘遗址后出土,也有遗址被破坏,后零星散落于民间,于是,一些混迹于此的玩玉游子,独具慧眼者,有可能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睡去千年的瑰姿艳影便缱绻在不 经意间,不显眼处。

大凡宋以前玉器多少带有沁色,也有质坚致密的和田料不易受沁,抑或葬坑条件好,或北方土质枯燥,一般玉石密度紧,打磨愈光滑者,器表纤维毛孔愈细,土坑色素便不易吸收。沁彩,蛀孔,蚀斑,土咬,水腐(水锈),钙化,变形乃出土古玉常见现象,也有整器朽烂入骨,无天窗可寻者,这类玉一般硬度平均骨质疏松。近年湖州地区作伪者,用酸性化学物质药成,苦遇开水泡沏则怪味刺鼻,颜色尽去。盖古玉精英,旧时玉工均选上乘玉材,由于质坚缜密,磨琢有方,负黄土而不糟,历千年而不败。国内一线拍行征集壹伍壹,伍伍壹漆,漆叁扒贰刘。

社会上常听人提起“包浆”,真要是问他其原由与特征必答其喏喏,张口惘然;包浆是先天材质与后期作用的结果;玉器成品经抛磨后如凝似脂,表皮细腻白皙,滑如佳人肌肤

,微透,状若亚光,由于久经蒙尘,遇汗渍,空气中无机或有机物的侵蚀与经人佩戴盘抹之综合现象。玉料准则包浆佳。有玉工将其慢轮抛磨加“解玉沙”少许即能产生亚光之蜡状光泽,调控转速,此法可随要求产生油性光泽或玻璃光泽。出土古玉常累积地下水银,见之似绢如镜,这是原生态“包浆”,若佩其身则水银气化飞升,故古玉宜藏即藏,宜玩则玩。另一类色涩呆滞的古玉则需人气喂养,越养越美,状如动情于己的粉装少妇,这就是晚清刘大同所云:“色浆涌动,精光大来”。

古玉不易辨,宋徽宗赵佶按《吉金图》摹本炮制了许多玉制商周礼器,后代有相袭。达清,爱看“故朝旧苔痕”的乾隆又喜好仿制三代旧物,时留皮染色,烘,烧,提油,不一而足,史传乾隆弘历辨玉识玉,能认出古玉两次入土,我想这大概亦是满朝臣子附会金口。当代玉市琳琅满目,无器不伪,无所不为。所以建立在传统《古玉图考》之上的古玉形制学,本质上已不能释义达观,一些形而上的复制品恰似盗版光盘欺世又欺人;以往单一的形制尺寸,图案纹饰之比较性理论属于阐释学意义上的现象学范畴,已不能满足仿品日趋科技化的当代。一些至今仍在民间流轶的古玉,不乏有文物级,也许某件一级古玉在某处某人手中百年而无人能识。未来的玉市场,正是古玉等待识家的市场,这需要赏玉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或某家某言以其理论去解放古器,同时,理论也可能在泛泛之内容空洞中,抹杀了作为真品的客观存在。

古玉沁名颇多,无可赘述。常遇,有引章摘句的老雕虫,忽悠心血来潮,读了几本玉器书便去市上选购,结果交了数万元学费仍一知半解。所谓血沁并不殷红,赤如新鲜者必假,岂知猪狗之血隔夜黯然,那有埋土千年而血筋仍鲜红者;牛毛纹,碎瓷纹,蚀斑,现代技术皆能为之;蚁蛀孔则用氢氟酸腐蚀,再刻意制残,药出生坑灰皮,与高古陶器一并出样,混淆看官,,,千态万状!玩家最好还是审慎,以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是些石头。

鸡骨白,这是一类高古玉沁彩名称。鸡骨白者十有八九是青绿玉料,有时硬度较低的绿玉髓也产生鸡骨白,这与周边水土环境有关;一些年代较早的高台堆土墓,大多是含碱较高的黄土,鸡骨白可能就是简单的水蚀与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积漫长的地气,地温所成。一般来说,三百年始受沁,历1500年,玉器表皮才有微弱的鸡骨白,而良渚古玉则通体白化,钙白入骨,然以嬗变者为真又不同于石灰古,后者僵而不化,形成机率反而少。

识玉,玩玉到自己能鉴赏古玉,这是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过程。需要玩家有一定的执着和思辨力,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玉作风格和图案构成;不要参照书本上的典型器去市场寻找同样的东西,岂知古玉无双,手工制品件件不一样,就象世间手工编制的竹篮子,没有一只与之重复的,若是一模一样,便是电脑与模具的产物。收藏玩赏之余,能了解或掌握点各类绘画的色彩知识,有助于熟稔,把握古玉沁彩,面对玉市上,林林总总的有色玉,便能做到心中有玉心中有谱,所以行家几步之外已知真假,手头一掂便觉好坏。

真玩古玉者,大都不卑不亢,不迷信古玉之奇货难得,也不随大流之云云数落,可转让,可自娱自乐,能臻其完美也能守其残缺。说古玉难得是假,得而不识才是真。抛开史前漫长的黑暗期,仅两周两汉就占了1500年左右,差不多是汉末至清代历年之总和,非考古出土的古玉应该有,没有才不正常。一些真品遗玉伴随着愈来愈多的膺品,在旧物市场上大唱其逍遥游,而尊重文化知识的人只是将它们领回家。

其实历朝历代皆有工等咖啡,深入肌理,与材质的紧密融合程度往往超过加工成器后经入土所受的自然沁色,所以,坊间玉工常利用糖色与沁色的相似之处来冒充古玉,通常糖色太过均匀,色性稳定盘而不化,玩者容昜看出,关于糖色做沁,和真正的糖色后沁在鉴定上是有难度的,尚需有经验者得窥其一斑,在不确定情况下,需盘玩数日才见端倪;古玉多少受点沁,也有拒不受沁的,一些不受沁或受沁少的古玉比满沁玉器在鉴定上难度大得多,这就需要玩家具备鉴别明凊旧玉的丰富经验,旧白玉玩多了,只会给鉴别有色古玉带来好处,大凡高古玉器,质地越好越不容易受沁,就算受沁色相必佳:色调饱满层次丰富,沁色过渡自然,由于和田玉自身的明度和脂性,所受沁色纯度高,光彩亮丽让人爱不释手,

玉器雕刻工艺渊源己久,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早期的原始刻划美术,尤以良渚文化的精美繁褥刻划称优,这比中国画的诞生要早上三千多年,也早于彩绘和青铜艺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时好时坏,时尚不断发生变化,玉雕工艺历朝历代不尽相同;大都缺少传承关系,无纪年无纪事,也沒留下雕刻者的名号,有关工艺及操作的翔实资料更是无稽可查;所以它不象传统囯画那样宗派确切,支派纷呈,但极容昜得到古代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青睞;中国玉雕工艺有着极大隐秘,主要是治玉工具多样性与复杂性,具体操作不可测知,后人仿前朝之器充斥其间,混淆不清,随着现代工具质量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仿之图案纹饰及造型,大都超出古代原有的水平;一些仿明淸时期的玉器,如炙手可热的玉牌子,通过电脑数控顺序,机械生产,往往是栩栩如生精妙绝伦,工艺上优于陆子冈与乾隆精品;一些仿啇周战国的纹饰越来越到位,时常给崇古者带来迷惑,直观形似难于区分,而现代消费者偏偏喜欢这种"形似",喜欢旧貌变新颜,市场经济又促使仿古行业方兴未艾,匠人在大把大把金钱的诱惑下精雕细琢,不厌其烦,愈仿愈象,愈演愈烈,

玉雕作品是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也是多维度的空间美术,它作用于我们的视觉,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艺术品称为古董或文物,但在古人那里多半是实用的,如斧钺之类先作农具后作兵器;琮璧圭璜璋琥属于典章用玉,"六器","瑞玉"[周礼]和汉碑已很早就明确其用途;玉器有时还是财富或权力的象征;楚国的和氏璧引出了一段凄美哀婉的历史,蔺相如揭开了完璧归赵所导至七国争雄的辉煌篇章,传囯玉玺所引燃的战火,从秦帝国的阿房宫烧到后唐的玄武楼,再从玄武楼烧到封建王朝的彻底结束,据说溥仪被逐后所交玺印中並无此物,也许,那方有秦李斯所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早己毁于后唐废帝李从珂携玺自焚的那场大火。

细察古代玉器的刀工线条有如书法,史前文化到啇这一段落多钟鼎甲骨,反映在玉器上则以中锋线条为主;两周至战国,这一段落似隶似楷,以中锋为主偏锋为辅,其纹款款,雍容大度;汉代的线条有如行楷,倚中倚偏,既规范又潇洒;汉后两晋遂草书兴起,这时的琢玉工艺不稳定,与当时社会动荡有关,体现在线条上,则如行云流水,任意潦草多跳刀断线;唐至元这一段落以中锋居多,刻槽甚深,线纹缺乏张力,不再飘逸,图案贴近生活,朴实藏拙一如同时期的正楷;明清玉器有如行书,有时偏锋多于中锋,这是中国治玉史上线条形式最具活力的阶段,也是点线面运用最得体的时侯,这种线条艺术到明凊臻至峰巅,乾隆以后日见衰落;二十世纪末的仿制品纹饰,只能是机械的,脱离旧时文化背景的仅仅是中看的美工体美术字,

玉雕工艺不分新旧都是一个形似的问题,许多旧玉器上的琢玉工艺,如剖切痕,台价孔,拉丝工和砣具橫向拉线槽等,现代工匠己掌握,并且发挥得有过之无不及,在科技时代的机械工艺下,没有任何秘密,没有仿不了的图式,沒有做不出的造型,只有古玉纹饰自身具备的"神似",是现代工具生产不出的,这种"神似"是古玉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它和玉工所处审美氛围包括审美局限相一致的,古人手工琢玉摆脱不了双手的重力贯性,线条头粗尾细,且出格出梢现象常有,平面布局上常受左右方发力不均匀之累,即使治玉大师陆子冈,也无法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轴对称的图案排列,人力所为仅能如此,而在电脑制样,机械计量下已无局限,分毫不差,这使得我们必须立体的看问题,多角度地去鉴赏古玉,面对真假掺和了的复杂情况,仅凭作工纹饰下结论是不符实际的,须结合古玉沁色和一些人为不了的因素加于比较,彼此印正。

玉不离身,手不离玉,玩久了便知玉性,明白古玉的自然沁色不同于伪色;项间系的腰际挂的,看是环佩叮珰,实是养玉读玉;久而久之加深了对材质纹饰的理解,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得体会,就是直接从盘玩当中领悟的!

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时,我们不得不依赖自身的经验,诚然,经验有时是经验者的局限,我所经验到的可能与实际相差很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