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


他生在乱世,为保乡土,随父率众起兵。天下一统后,他重披戎装,长驱东突厥,为长安宫中献上了个帝王级的舞者。在鹰娑川,他的五百骑兵又给西突厥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此后,长安城中又多了一位恭顺的可汗。百济不服,就打到他服。他的旌旗所向,唐军万里征战,守土开疆,战无不胜。他戎马一生,写就了一位大唐军神的不朽荣耀。可惜,在后世文人的笔下,他的形象逆转,千年之后,人们忘记了他的功业,黑化了他的人生,使他成为比窦娥还冤的悲情人物。他就是灭国拓疆的大唐功臣苏定方。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盛唐时期,中华军威扬于四海,声教布于八荒。在那些为大唐立下殊勋的风流人物之中,苏定方无疑是最具特色的一位,他少年英杰,出身乡野,倡率义兵,保境安民。大唐既定,重披戎装,征突厥,系名王,服百济,御吐蕃,旌旗所向,无复完垒,开拓了大唐万里封疆。而且,他死后哀荣,祔葬乾陵,名彪武庙,迹留三韩。如此特出英物,却在演义小说中横遭编排,黑化成奸,徒使青史贻羞,英雄蒙冤。

少年英雄起乱世

隋末,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杨广打了一手烂牌,把父亲千辛万苦经营的家业败得精光。开皇之治变成了大业乱世,好端端的一统天下烟尘四起,那些豪杰之士跨州连郡,逐鹿天下,涂炭生灵。曾经雄心勃勃的杨广只能束手于江都行宫,等着别人摘去他的大好头颅。

乱世中,有人一心造反取利,有人只想保境安民。冀州武邑人苏定方就是一位崛起乱世、护佑乡党的少年英杰。

隋乱起源于征高丽,河北毗邻边塞辽东,不仅受军队转输之苦,亦遭异族劫掠之祸。河北之民虽然自古剽悍善斗,但各自为战,终究难成气候,在乱世中不免饱受折磨。

生于公元592年的苏定方,本名苏烈,字定方,后世以字闻名。他的父亲苏邕在乡里颇有威望,当地人推其为帅,结寨自保。十五岁的苏定方精于骑射,骁勇多力,胆气超群,成为父亲麾下的一员闯将。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苏家军人数虽然不多,但为了乱世求生,加之同乡同里,守望相助,所以战力惊人。他们一面自保,一面也受州郡指派,剿灭犯境的乱匪贼寇。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苏定方冲锋陷阵,军事素养不断提升。

几年后,苏邕战死,余众公推苏定方为首领,继续保境安民的战斗。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乱世里,苏定方斩杀了清河叛军首领张金称,击败了邯郸叛军首领杨公卿。此后,叛军们畏其威名,不敢轻易靠近信都,乡民得以保全。

起义洪流不可阻挡,天下分崩,隋朝大势已去。对于大隋失去信心的苏定方,只得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窦氏大将高雅贤非常喜欢苏定方,收其为养子。苏定方从此由保境安民的地方实力派变成了逐鹿天下的义军将领。

夏王窦建德的军队算是隋末义军中少有的仁义之师,这也是苏定方选择加入的重要前提。

可惜,乱世中光有仁义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威望和实力。窦建德出身贫寒,这在讲求门第的年代是很失分的,与关陇贵族出身的李渊父子相差悬殊,加之河北历经战祸,不如关中根基稳固,因此,窦建德最终不敌李家,败亡于虎牢关下。

此后,苏定方又随义父高雅贤转投窦建德旧将刘黑闼,重新在河北举旗造反。苏定方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战功。

唐朝派出天下烟尘第一大杀器李世民率军前往征讨。哪知,一向攻无不克的李世民竟然在河北吃了瘪。李渊换上太子李建成兴兵讨伐,在唐史中被蓄意抹黑的李建成在河北平叛中却开了挂似的所向无敌,不仅击败义军杀死刘黑闼,还与燕郡王罗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此时,罗艺受到唐廷拉拢,获赐李姓,亦可称为李艺。他就是后来苏定方被黑化后干掉的罗家第一人,之后是虚拟出来的罗成、罗通祖孙三代,苏家与罗家代代结仇,冤冤相报。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在唐军的进剿之下,高雅贤战死。先后失去亲爹和干爹的苏定方,来不及擦干眼泪,就必须面对如日中天的大唐。公元623年,在刘黑闼死后,他看到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再也不想卷入内战漩涡之中了。虽然他正当壮年,但也不想觍颜事敌,就决定归隐故乡。

重披戎装长驱破敌

几年赋闲,并没有磨灭苏定方的雄心。他冷眼旁观天下风云变幻,看到了李家父子兄弟相残,也看到了贞观天子一心求治。他知道中原有主,天下有幸,正是好男儿扫平外寇,保家卫国的大好时机。

苏定方放下了旧怨,重新披上了战袍。他加入唐军,担任匡道府折冲,负责招募和训练军队。

就在这时,有两件事对他产生了影响。

一件事是突厥兵临渭水,虎视长安。刚刚上位的李世民被迫厚币结盟,随即开始卧薪尝胆。对于屡犯中原的突厥,苏定方并不陌生。隋末唐初,本已让中原击败的突厥乘机坐大,逼迫李渊、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作出让步。如今新仇旧恨,苏定方决定早晚一定要为大唐除去大患。

二件事是罗艺反了,旋即被杀。罗艺本来是个单干户,见唐朝形势一片大好,就果断降唐。哪知他不仅站错了队,还得罪了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罗艺心怀恐惧,加上被神婆忽悠,就举起了反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件事,本来和苏定方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是罗艺的死却愣让说书人栽到了苏定方的头上,怎么洗也洗不清,一整就是好几代。

贞观天子的等待没过几年就结束了。与唐朝百废重兴、蒸蒸日上相反,突厥在不断的内乱和分裂中日益衰弱。就连天灾也站到了大唐一边,暴风雪苦虐着四处游牧的突厥部落。按照常规,遇上这种百年一遇的灾害,突厥骑兵就将大举南下,抢掠汉地,用汉人的血肉财货弥补自己的损失。

不过这次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早就侦视着东突厥灾情的李世民果断下令,唐军立即进击。

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新兴的大唐王朝吹响了反击外族强盗的号角。苏定方随从大唐军神、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袭击东突厥汗庭。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二月初八夜,阴山之下,苏定方率领二百名弓弩骑兵为先锋,乘雾秘密前进。在离汗庭大约一里远时,大雾突然神奇地散去,苏定方望见了牙帐。尽管只有区区二百人,但他毫不畏惧,决定乘敌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他下令纵马突袭。唐军很快逼近汗庭,先是乱箭齐发,射杀营门前的守卫,然后一古脑冲进大营,万砍斧斫,杀得不亦乐乎。突厥人做梦都想不到一向软弱的唐军竟敢长途奔袭汗庭,加之夜里不辨虚实,一下子就炸了窝,也不抵抗,只顾逃命。慌乱之中,东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忙带着数十骑亲随逃遁,余众或降或逃,溃不成军。

李靖大军随后赶到,一阵围杀,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

颉利可汗召集残兵,只有万余人,准备逃入大漠暂避锋芒,却被早就屯兵道口的通汉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堵个正着。颉利可汗无奈,只得投奔位于灵州西北的苏尼失部落,可惜,还没到地方,就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众俘获。至此,东突厥灭亡,其地尽入唐境。

阴山之战,苏定方出奇制胜,果断冲营,打乱了颉利可汗的部署,才让这位不可一世的草原之主,沦落成了李渊宴会上必不可少的承旨舞男。当年李渊起兵,曾与突厥卑辞请和,李世民更是被迫城下结盟,虽是权宜之计,但也让这对心高气傲的父子郁结于胸,不能释怀。现在好了,太上皇举行宴会,无人侑酒,就命颉利大跳胡旋舞助兴,李渊不让停,颉利只能跳到死。这让被儿子夺走了江山的李渊老怀甚慰。

战后,苏定方以战功授左武候中郎将,后改任左卫中郎将。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不过很可惜的是,此后苏定方虽在军中,却没有多少立功机会。究其原因,一是李世民虽然善于用人,但对曾经打败过自己的刘黑闼部下难免有心结,故不愿重用;二是此时李世民的元佐功臣们健在的尚多,大唐不缺大将,自然轮不到名声不显的苏定方。对此,苏定方没有灰心沮丧,而是抓住机会向李靖等人学习兵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

东挡西杀剽掠如神

岁月静好的日子最是消磨英雄的壮志。苏定方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没有因为投闲置散而自甘沉沦,反而厚积薄发,时刻为属于他的英雄宿命而准备着。

这一年终于来到了。

唐高宗永徽六年,也就是公元655年春,隋唐时代的中原王朝总想灭此朝食的高句丽主动联合百济、靺鞨,进攻新罗。新罗不敌,遣使向唐求援。唐高宗李治早就打算收拾高句丽,以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立即命令枕戈待旦多年的苏定方重出江湖,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一万讨伐高句丽。这一年苏定方已经65岁了,这在当时已算高龄,但多年军旅生涯让这位老将依然健步如飞,虎虎生风,丝毫不弱于战国老将廉颇。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幸运的是,与苏定方同时出征的程名振同样出自河北,都曾在窦建德的麾下打拼,而且同样喜欢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故此两人配合相当默契。

五月,苏定方渡过辽水,高句丽联军欺唐军兵少,就抢着渡过贵端水迎战。苏定方见状不退反进,奋力进攻,高句丽军大败。为了震慑敌人,苏定方下令杀死俘虏,并焚毁敌军外城、村落,然后从容班师。一场漂亮的警示战,让高句丽收敛了锋芒,也让苏定方因功拜授右屯卫将军,晋爵封临清县公,从此进入将军行列。

这一年开始,大器晚成的苏定方进入了事业发展快车道,以疾风扫落叶之势书写了他的辉煌战绩。

数日后,苏定方接到圣旨,命他以前军总管身份,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程咬金)征讨西突厥。从辽东到葱岭,万里迢迢,关山险阻。但戎马倥偬的苏定方对此甘之如怡,顾不上洗去征尘就带着自己的亲从万里赴任去了。

次年十二月,在初战告捷后,程咬金的大军到达位于新疆开都河上游的鹰娑川,遭遇了西突厥两万骑兵的阻击。两军展开数次激战,未能决出胜负。就在两军鏖战之际,西突厥麾下的鼠尼施部两万多骑兵,赶来增援。客场作战的唐军此时久战疲惫,面对敌人的生力军,形势极其危急。

关键时刻,苏定方却命令自己的部曲下马休整,养精蓄锐。此时,他的部队与程咬金的主力大约有十里远,中间隔着一座小山岭。休息一阵后,苏定方望见远处尘土扬起,知道鼠尼施人已到。他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垮敌阵,只有这样,才能乱中取胜。于是,他立刻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翻山越岭,飞驰直入敌人军营。鼠尼施军哪见过这种阵势,立即四散溃逃。主帅程咬金见状,命令唐军加入战团,向西突厥大军全力冲去。苦战多日的西突厥人好不容易盼来援兵,没想到一个照面就让唐军杀败,登时无心恋战,纷纷溃逃。唐军乘势追杀,斩获无数。

就在唐军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副大总管王文度却因嫉妒苏定方的功劳,对程咬金说:“敌军虽然逃了,我军死伤也很多。现在应当结成方阵,并将辎重置于阵中,时刻准备迎战,这才是万全之策。”为了吓住程咬金,他还假称另有诏命,说程咬金恃勇轻敌,让王文度代为指挥。早已无复当年之勇的程咬金只得服从,任由王文度结阵拒敌。

此时是隆冬季节,唐军每日骑马披甲结阵,战马大多累死,士卒也异常疲劳,士气渐消。这让苏定方心急如焚,就对程咬金说:“陛下让我们进讨敌人,如今却只是怯懦防守,造成马饿兵疲,别说立功了,假若敌人真的杀个回马枪,我们如何拒敌?您是军队主帅,为什么要看副将眼色行事。如今之计,不如将王文度拘押,迅速奏表朝廷等待天子命令。”可惜,程咬金没有听从。最终,唐军无功而返,王文度和程咬金都受到朝廷处分。

657年春闰月,唐高宗鉴于苏定方在鹰娑川力挽狂澜的赫赫战功,正式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等人为副将,再次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

经过多年隐忍与积淀,苏定方终于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唐重将,这让他的军事才华有了绽放的华丽舞台。

苏定方从金山(阿尔泰山)北面出兵,首先扫荡西突厥处木昆部,逼迫其俟斤(首领)懒独禄率众投降。苏定方一面加以安抚,一面从降军中征调一千骑兵,共同进军至曳咥河(额尔齐斯河)。贺鲁闻讯,亲率十万大军应战。苏定方只率汉军及回纥等部万余人迎击强敌。

战斗开始后,贺鲁轻视苏定方兵少,命左、右翼合围。苏定方命令步兵占据制高点,集中长矛一致对外,亲率强劲骑兵在北边的平地上摆好阵势。

突厥军向步兵阵地发起了三次冲锋,均不能攻入。苏定方乘势进攻,在三十里的战线上展开激战,斩杀突厥人马数万,杀其大酋长都搭达干等二百人,突厥军全线奔溃。

次日,苏定方整军追击。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众请降,贺鲁仅率数百骑向西逃走。余下的五咄陆部听闻贺鲁兵败,也分别奔往南道投降。

苏定方命令副将萧嗣业率各部赶赴邪罗斯川(今伊犁河西)追击败兵,自己则与任雅相率领新近投降的部众拦截突厥军后路。

此时天降大雪,深达二尺的积雪令行军异常困难,诸将请求稍事休息,苏定方却说:“敌人依恃大雪,以为我军不能前进,必然休整兵马。现在乘其不备追赶上去,必能有所斩获!”于是,苏定方领兵踏雪追击。众将士见主帅老当益壮,无不感奋,拼力向前追去。

在距离贺鲁营地一百里时,苏定方下令摆好阵势前进。唐军逼近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西),趁贺鲁无备,纵兵进击,迅速击败贺鲁的残部数万人。

倒霉孩子贺鲁只好继续逃亡。苏定方穷追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境内楚河),尽夺其众。贺鲁仅率亲信十余骑连夜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西北的苏咄城,被城主诱捕,最终交由萧嗣业带回。

此次唐军征伐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给了这个骄狂蛮横的西域霸主以毁灭性的打击,让他们不得不臣服大唐的兵威之下。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息兵后,苏定方下令,西突厥诸部返回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得越境滋事。最为可贵的是,苏定方还在各部间开通道路、设置邮驿、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畜牧业生产。同时,他命令掩埋尸骨,慰问各部百姓疾苦,并将贺鲁恃强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这让西突厥十姓部落畏威怀德,不敢再轻易闹事。

随后,唐廷命令安西都护府迁回高昌故地,将整个西域置于掌控之下。唐廷依照两厢分治的策略,分别设置濛池都护府(今楚河以西至咸海一带)和昆陵都护府(今楚河以东至新疆北部地区),并在西突厥所属诸国皆置州府。

658年十一月,苏定方献俘于长安。唐高宗晋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从此,唐都长安又多了一个胡旋舞男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遗憾的是,颉利可汗已死多年,不然这对兄弟一起劲舞于大明宫内,该让多少人跌碎眼镜啊!

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穷追猛打,终获大胜,唐朝的势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亚。

第二年,苏定方先是以少胜多,在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接着又长途跋涉,越过葱岭,在叶叶水(今锡尔河)擒获反叛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当时,唐廷准备杀了都曼,苏定方因事前答应都曼降者免死,故为其向高宗求情说:“臣先前已经晓谕陛下旨意,答应免他死罪,希望饶其性命。”高宗闻言说:“朕为卿保全信义。”便赦免了都曼。苏定方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葱岭以西全部平定。大唐的军旗在帕米尔高原上高高飘扬。唐朝对原属西突厥势力范围内的葱岭以西诸国再次进行大规模建制行政区划。至此,唐帝国统辖的西部疆域直抵咸海,臻于中华历代王朝之最。

就在大唐威服西域的时候,朝鲜半岛战火重燃。百济仗着高句丽的支持,多次侵犯亲唐的新罗。660年,新罗王金春秋上表唐朝求救。

此时,高宗正在巡幸太原。闻讯后,立即任命随驾的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高宗又命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领新罗兵协同唐军作战。

唐军从山东荣成启航,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锦江口)。见到有百济军沿江屯守,苏定方决定从东岸进兵,唐军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唐海军也扬帆急进,配合岸上步军。这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跨海两栖作战,瞬间完爆了不知天高地厚的百济人。

看到覆盖了整个江面的唐军战舰,知道对手是杀神级的苏定方,百济军心大乱,在阵亡数千人后,余众奔逃溃散。苏定方遂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真都城。

唐军进至距城约二十里时,国难当头的百济举倾国之兵来战。

苏定方不慌不忙,整军进击,一举碾碎了百济军的反抗,斩杀一万余人后,唐军乘胜攻入外城。

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携太子扶余隆向北境逃去,苏定方进军包围百济都城泗沘城(今韩国扶余郡)。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百济王,率众坚守。扶余义慈的孙子扶余文思说:“国王和太子虽然都走了,但依然活着,叔父却擅自称王,如果唐军撤退,我们的性命还保得住吗。”扶余文思率众从城上缘索而下,至唐营请降,扶余泰无法阻止。苏定方趁势命士卒登上城楼,树起唐朝旗帜。城中顿时人心大乱,扶余泰无奈,也只得开城投降。不久,百济大将祢植带着扶余义慈来降,扶余隆与其他百济城主也争相奉表归诚。

当年十一月一日,百济国第三十一代国王扶余义慈父子被苏定方献俘于洛阳。唐廷为庆祝攻灭百济,“赐天下大酺三日”。之后,唐朝在百济故地置五都督府管辖,并派出唐军协同新罗军驻守。

至此,苏定方前后消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国王,勋业无双。

之后,苏定方又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投入到对高句丽的征伐之中,虽然由于天时等原因,苏定方未竟全功,被迫撤军,但也沉重地打击了高句丽,为其最后覆亡打下了基础。

663年五月,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使得唐朝西北边患又起。六月二十六日,高宗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为亲唐的吐谷浑提供后援。年逾古稀的苏定方顾不上享受天伦之乐,再次赶赴军前,在啸啸马鸣与瑟瑟寒风中,度过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

667年,剽掠如风的铁血战神苏定方病逝军中,终年七十六岁。由于道路遥远、通讯不畅,高宗最初尚不知情,等他听说苏定方逝世的消息后,痛惜不已,责备近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真是罪过!”遂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胜敌志强曰庄)。同时,唐高宗下令苏定方陪葬乾陵,这固然是古代君主对人臣死后的最高礼遇,也隐含着高宗希望借助苏定方的英灵护佑自己的陵寝(唐帝诸陵皆未逃过摸金校尉之手,唯乾陵无恙)。

一代军神伴随着大唐盛世来临的万丈光芒,轰然谢幕。

黑化成仇洗白何日

苏定方不仅在大唐是个人物,在后世的官家眼中,也是位响当当的军神。

705年,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苏定方便在名单之上。780年,唐德宗评定前代功臣,苏定方等二十四人被定为第二等。当年,按照朝廷敕令,苏定方等三十四人又被定为功臣上等。两年后,颜真卿建议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苏定方。789年,朝廷以褚遂良、苏定方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在这份凌烟阁功臣2.0的排行榜中,苏定方位列第二。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到了宋代,苏定方仍然是香饽饽,宣和五年(1123),重文轻武的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仍有苏定方。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苏定方亦赫然在列。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御侮开疆的大唐英烈,在明清之后,却被黑化成丑。这主要源于隋唐系列小说或评书的反复抹杀。

其实,在罗贯中所著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中,苏定方还是追随唐太宗征伐辽东的骁将。甚至在明朝万历间的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苏定方出场时仍是“凛凛威风气势昂”,并与虚拟宿敌罗成杀得不分上下。不过,书中的苏定方在淤泥河设计杀死罗成,成为唐朝强敌。最后还是李世民搬出苏母劝降了苏定方。可见,当时的苏定方仍是文武兼备、事母至孝的正面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少年英雄罗成陨落于苏定方之手的情节,从此被后世演义小说沿用。

清初,《说唐演义全传》刊行以后,苏定方及其子孙的形象秒变丑角。书中的苏定方本是窦建德的一员大将。在进攻燕山时,与罗艺交战,用暗箭射杀罗艺。当窦建德与李世民混战时,苏定方见势不妙,连夜逃跑。之后他又到刘黑闼手下为帅,在紫金关外用计把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引诱到淤泥河内,乱箭射杀。本来两国相争,各为其主,但罗家与苏家从此仇深似海,恩怨纠葛了几代人。

作为隋唐系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说唐》无疑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隋唐作品。随着《隋唐演义》《兴唐传》《说唐后传》等相关演义、小说、评书问世,苏定方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派形象彻底定型,从此开始以一个白脸长髯的奸臣面目上场。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对此,就连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也说:《说唐》这样的小说跟历史相去很远,比如历史上苏定方是一个很好的大将,打了很多漂亮的仗。但《说唐》最大的歪曲就是把苏定方这么好的大将写成坏人,完全不对。

笔者认为,苏定方被黑化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隋唐作品多以反隋为主,李世民是灭隋的大英雄,是正面角色,苏定方曾经与唐为敌,所以从理论上说就该是反面。这可以理解成是艺术创作的需要。

二是因为隋唐系列作品的作者大多是落魄文人,对苏定方这样的一位来自敌营的大器晚成者有看法或偏见。同时,这些人也不太了解正史,或者不愿照着正史去写。这是由作者们难以言表的心理阴影造成的。

三是因为盛唐以后,文人主政,大多奉行以文抑武的国策,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对外战争就是穷兵黩武的代名词,在中国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背景下,苏定方这个外战内行的人不被黑化怎么行?这是由苏定方政治不正确造成的,也是让他越洗越黑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在盛唐以后,我们的民族英雄只能是在民族危亡时被动防御的英雄,就不能是主动进取的英雄?中华民族难道就只有在被人欺侮时才会有英雄吗,那些为中华民族发展赢得广阔空间,传播中华盛世威名的人就不是英雄了吗?从苏定方被黑化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读出这个意味来,那么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取长安还是取洛阳?隋末一道连错两次的选择题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袁绍的军队为什么吃桑椹?是因为没粮食吗?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只有不懂历史,才敢轻言《水浒传》“歧视”妇女

灭三国生擒其主,战四方拓疆万里的黑化英雄苏定方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