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王奇峰课题组在研究多环芳烃的远程C-H键直接官能团化过程中发现,钯催化的2-萘脲与炔烃的反应并没有遵循文献报道的反应途径,得到C-H键的烯烃化产物或含氮杂环衍生物,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连续的烯烃化/去芳香化反应得到意料之外的含螺环结构的亚胺衍生物,该反应对2-萘脲、1-萘脲以及缺电子的苯基脲衍生物有较好的普适性,产物产率在72-95%之间。该反应是芳香胺衍生物反应途径的重要补充内容,也为亚胺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鹰谷(Integle)了解到,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作者发现了2-萘脲在发生该化学转化时β-C-H键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机理与作者之前提出的芳基脲间位芳基化机理一致,即β-C-H键首先转化成C-Pd键。该中间体通过分子内1,3-Pd迁移,得到α位烯烃化的螺环亚胺衍生物。按照该机理,苯基脲不存在这类选择性问题,因而在反应条件的控制下也可以得到并环结构的产物。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Org. Lett.》上。

http://dx.doi.org/10.1021/acs.orglett.6b00363

原文标题:Pd(II)-Catalyzed ortho-C–H Olefination/Dearomatization of N-Aryl Ureas: An Approach to Imine Derivatives

本文摘自 X-MO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