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4月9日报道,来自英国诺维奇的约翰英纳斯中心(欧洲领先的植物和微生物研究中心)凯西·马丁教授研究发现,黄芩能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合成具有潜在抗癌性的化学药物黄酮。黄芩属唇形科,原产于中国,作为一味传统中药,黄芩根会和其他草药一起用来治疗发热及其他疾病。在这项研究中,马丁教授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家合作,探索黄芩是如何合成化学药物黄酮。此前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黄酮具有抗癌性,这给实现癌症的有效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希望。马丁教授表示:“研究清楚合成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大批量地生产这类特殊黄酮,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黄酮的潜在医疗用途,想到在传统中医中使用了上千年的本草植物可能会带来高效的现代医药产品,这不免令人激动。” 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会扩大化学药物的生产来制造新药。

随着科研的进步和中药的现代化进程,类似上文提到的黄芩这样的医药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的被科研人员发现,在这一进程中,中西方药物科研人员不断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日益高效的科研合作促进了这些给人类带来希望的药物的诞生。在这其中,互联网技术功不可没。在互联网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中西方科研团队开展合作会受到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传递方式单一和同地合作时间有限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西方科研团队可以分别在自己国家的实验室开展药物研发实验,通过互联网实时共享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多种实验数据来开展合作,同时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时交流互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电子实验记录系统是实现这上述合作的有效解决方案。一方面,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实验记录系统可以记录和处理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实验数据,形成全面而具像的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电子实验记录系统可以让中西方的科研团队实时共享实验数据,并在同一平台上交流科研经验。从而让中西方药物科研团队的科研合作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加速了药物研发的进程,可以有效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当下,已有互联网开发团队开发出了这样电子实验记录系统。例如鹰谷(Integle)所开发的电子实验记录本(InELN)和化合物管理系统(InCMS)就是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电子实验记录系统,当下中科院有机所、中科院药物所、恒瑞制药、北京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和知名药企的科研团队正在享受着Integle电子实验记录系统所带来的便利。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研合作将会变的更加简单和高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