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鉴君 看鉴 今天

我们的老祖先历来对吃是最下功夫的。孔夫子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发展到清朝,传统饮食融汇东西南北、中外胡汉之长,更加精美得了不起。代表着古典小说巅峰水准的《红楼梦》,其中便记录了很多令人欲罢不能的精美饮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常菜做出绝味才是真本事

好食材做出好东西不稀奇,家常普通的材料做出精品佳肴,才显得与众不同。

刘姥姥进大观园,吃了一道茄鲞菜,惊呼这菜咋这么好吃。王熙凤道出做法:“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多有做这菜的,清人《农圃便览》也记录过茄鲞的做法,将茄煮半熟,使板压扁,微拌盐,掩二日,取晒干,放好葱酱上面,露一宿,瓷器收。

两下对比,贵族用意之精致、标准之精细,隔纸立现。

无怪乎刘姥姥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佛祖见了这道菜,怕不也要亲尝两口。

武松的手撕烧鹅与林黛玉的胭脂鹅脯

鹅肉怎么吃,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吃法。《水浒传》不说怎么烹制,只说怎么吃。武松吃鹅,右手扯着,左手撕来吃,走了五里路,吃了两只烧鹅。吃得如此粗暴,想来做得也不怎么精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楼梦》却做得色香味俱全,烧鹅叫做“胭脂鹅脯”。鹅肉通体都是红色的,所以以胭脂命名。怎么做得呢?

“鹅一只,不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蛋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

好肉好颜,再配上吃酒行令、飘飘若仙的贾府男女,林黛玉才咬得一口,便咬出三分仙气,这才叫真正的饮食。

鸡肉里挑骨头,吃也要吃得与众不同

鸡鸭骨头一般都是吃剩弃余之物。《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用鸡骨头打欧阳克,欧阳克生性爱洁,洪七公偏偏以油腻不洁之物恶心他。可见即使是大佬金庸,也把鸡骨头不当好东西,但是《红楼梦》偏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府有一道“油炸焦骨头”的菜。做法是,把生鸡鸭骨头拆出,外挂蛋黄干面糊,下油锅炸后停一下,重油复炸,直到骨酥焦脆。

贵族的牙口也和凡人一样,并不吃硬茬茬的骨头,而是吃浸到面糊里的骨髓香

怎么样,流口水了吧。

别再喝什么莲子羹了,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羹

现在的古装剧里最常见的一道饮食莫过于莲子羹,但凡是主角不舒服,便有人端上来一碗这物件。这么做未免太俗,真正的贵族怎能吃这么简单的东西,且看《红楼梦》里的莲叶羹是怎么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制作四套银制模具,模具上凿出豆子大小的模型,有菊花、梅花、莲蓬、菱角。将湿面擀成皮子,用模具压出各种花形。而后以上好鸡汤慢慢烧制,鸡汤的鲜味完全透入面花之内。汤成之后,再以新鲜荷叶覆盖,荷叶的清香便与醇香的汤味融为一体。鼻闻是一种香,舌尝又是另一种香,全方位伺候你的感官。

然而不论是满足口腹之欲、人间烟火的普通吃食,还是活色生香,精美雅致贵族的美食,吃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似乎始终都是头等大事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贪吃”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中国人还停留在“口腔期”,只关注身体,像孩子一样长不大,没有能力构建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也有人说,中国人务实安稳,不玩虚的;还有人说,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被饿怕了。”

千百年来大多数中国人忙着生,忙着死,似乎只看得见方寸之地,对他们来说捞到碗里的,吃到嘴里的,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文化虽然也包含有天地万物,但归根到底,这些都超不过家国的概念。“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有化育之恩”,说白了,就是“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和繁衍后代,才是天经地义。

这样说来,《红楼梦》等世俗小说里,其实包含了我们的过去,以及现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