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人物设计上,《春夜》的结构也显示出了更多野心,李静仁的姐姐和妹妹恰好与她形成两组对照。相对于《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而言,其实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春夜》在剧作上的成长。

热门《春夜》播出过半,评分依然高达8.8分。在经历了《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的断崖式烂尾之后,这样一个坚定的高分,无疑能让观众多出几分信心。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然而,截止到第16集,男女主角的亲密接触居然还仅仅止于拥抱——

如此发乎情止乎礼的感情,确实也配得上一句官方吐槽,诚如女主同事所言:

“这是什么与时代不符的纯爱啊!”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这样的发展大概是观众们始料未及的,毕竟这部剧的导演可是安畔锡。在他之前的作品里,《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三集定终身。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密会》更是情欲流转、色气满满,让人一看就脸红心跳。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而这部《春夜》,虽然剧名就如此含蓄而撩人,剧情发展却意外地古典、缓慢和隐忍。与其说是都市人的爱情,恐怕小学生都不会爱得这么卑微。

男女主角就是普通人,职业也毫无光环可言,一个是药剂师,一个是图书馆管理员。

扮演35岁图书馆管理员李静仁的是韩智敏,去年才刚刚凭借虐童题材的《白小姐》获得百想青龙双料影后。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白小姐》

韩智敏本人今年37岁,和《漂亮姐姐》中的孙艺珍同龄。但相对于孙艺珍,她的美没有那么仙气飘飘,扮演这样一个普通人,也更加有说服力。

作为一个单亲爸爸,丁海寅扮演的刘智昊沉默,温柔,善良,总是习惯于替别人着想,而把自己放在最后,所以他同性缘好,而几乎不认识什么女性,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

但好人就要被发好人卡,所以刘智昊也习惯了失落和苦涩。他在剧里常常笑,那样的笑容又都透出寂寥,像是某种自嘲。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在这样一部细腻又生活化的剧里,导演对于两位主演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自然”。于是他拍篮球是真的在打篮球,拍了10个小时,人也打得累趴。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喝醉酒也像是真醉,赤红的脸上,又凶、又迷离、又脆弱的眼神,实在拿捏得很好。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明显也可以感觉到,依然是“漂亮姐姐收割机”的丁海寅在这部剧里,是脱胎换骨的。他不再只是一个女性欲望的符号,同样也证明了自己是个好演员。

男女主角的相遇桥段好像根本不适用21世纪,古典得令人发笑。

宿醉的李静仁来到刘智昊的药店里买药,却发现自己忘带钱包,于是她记下对方的手机号码,承诺来日再还。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形如天方夜谭。毕竟我们早已习惯于在线支付,甚至根本没有年轻人出门会带钱包。

这也如同一个精准的隐喻: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人,用科技将自己武装起来,人际关系也变成了最精准的各取所需。

自然也没有人愿意再慢下来,小心翼翼地去触碰另一个人,去了解对方,去“看到”他。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对于这样一个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导演安畔锡自己的诠释,无疑是最为直白的——

一个要结婚的女人和一个带孩子的男人,突然看对眼了,如此的开局,要怎么走下去?

这样一个设定,实际上已经道出了全剧的风格和走向。

他们的感情,在一开始就陷入了道德困境,自然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他们的身份,又注定了他们会畏手畏脚,不可能做出什么为爱奋不顾身的举动。

在某种程度上,两位主角不仅只是普通人,甚至还是有瑕疵的人。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正因为此,除开演员本身的超高颜值之外,角色身上所有的犹豫、自私、甚至于是自欺欺人,也都是俗世男男女女身上的缩影。他们太平凡了,太有烟火气了。

对于李静仁而言,她背负着家庭和社会让她“做一个好女人”的期待。而对于刘智昊来说,寒门出身和意外诞生的儿子,都折断了他的翅膀,让他只能安于做一个小小药剂师。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在任何维度上,这都不是一部纯爱偶像剧。没有俊男美女的桥段,没有夸张狗血的剧情,也没有脸谱化配角的助攻或者阻挠。

甚至于,哪怕是在安畔锡自己的作品里,《春夜》也是空前地平淡和生活化。

《密会》里有上流社会、少年钢琴天才和相差22岁的姐弟恋,《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同样有姐弟恋、禁忌之爱、极品前男友、职场性骚扰等等噱头。

那么《春夜》呢?正如安畔锡所说,一个要结婚的女人和一个带孩子的男人,仅此而已。

而这又恰好与导演的风格贴合。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手法,细微的表情、暗流涌动的情绪变化,才能真实地令人怦然心动。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就好像我们常常说,撒谎的最高境界,是十句话里九句真话夹杂一句假话,之于《春夜》同样如此。

在这部剧里,几乎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有一点是假的。所以这一句假话,才会这么真实和引人遐想。那就是李静仁和刘智昊的爱情。

或许他们会在药店里一见钟情,但他们很大概率不会再次遇到。第一次理智的拒绝,就足够掐灭爱意的微弱火苗。

他们不会在雪夜里狂奔直到相见。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更不会在篮球场对视。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也不会明知道这段感情没有未来,甚至一次也没有牵手、拥抱、亲吻,就能如此坚定地爱得死去活来。

金风玉露一相逢,是安畔锡织成的爱情幻境。

而男女主角独自行走在街头、在空荡荡的公寓里发呆、在无趣的工作里消磨生活、在一段千疮百孔的感情里自我麻痹,才是生活的常态。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在此基础上,男女主角的每一次会面,都极为精准和细腻。看似处处是闲笔,但每一个细节又设计得极为巧妙、实在值得玩味。

他们选择的约会场所往往都是非常生活化、很容易勾起观众共鸣的场所,例如公园、咖啡店、拉面店或者药店。实际上,也很难想象在此之前,有哪一部影视作品,是将“药店”作为约会地点的。

在一场重要的情感转折戏里,空境头不断地给到了药店门口的街道,工人们正在修路。这个微小的细节增添了这个场景的烟火气,但并非这么简单。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接下来,男女主角在药店里拌嘴,气氛变得紧张。刘智昊决心要做一番重要的表白。但每当他鼓起勇气张嘴,门外修路的噪声就适时地响起。

一次、两次、三次……

在这个让人感到尴尬、紧张和不安的时刻,某种奇特的意外出现,消解了那种糟糕的气氛,让两人再次变得放松。

他们都笑了出来,那一个放松的瞬间,正是他们的“默契”。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而在第十集,李静仁又终于鼓起勇气,在电话里向男朋友提出分手。

这一幕同样很有戏剧性,她就站在自己家里,心上人就在她面前。她直视着刘智昊的眼睛,对着电话的另一端说:“我们分手吧。”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刘智昊眼神动容,可是却依然面无表情。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他下意识地朝着静仁走了一步。

而李静仁后退了一步。

几秒钟的时间,这短短的一进一退,就道尽了双方的胆怯、躲闪、和情难自禁。

他们做了一个艰难又大胆的决定,但是,随之而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更深的克制。哪怕在这一刻,他们依然是犹豫的。

不得不佩服韩剧,在对“恋爱”的表达上已经做得如此成熟了。能够用如此生活化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最细微的情绪变化,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相对于《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而言,其实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春夜》在剧作上的成长。

这两部作品描述的是同一母题:平凡人的爱情,都市生活的困境。也可以很清楚地找到很多相似的剧情设计,原生家庭、家庭暴力、纠缠不休的前任、职场潜规则等等。

但《春夜》在整个节奏的把握上,是更加张弛有度的。

李静仁和刘智昊的感情,作为全剧的主线,一直是有条不紊地展开,男女之间相互拉扯的紧张和暧昧也始终在线。这是一段感情里最好看的部分,而《春夜》在尽量将这个过程拉长。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而在人物设计上,《春夜》的结构也显示出了更多野心,李静仁的姐姐和妹妹恰好与她形成两组对照。

得体又优雅的姐姐,却遭遇了家暴,这象征着“水到渠成却门道户对的婚姻”可能指向的悲剧结果。姐姐一直试图离婚而不成,同样对李静仁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为什么不能和平分手呢?无理的占有欲,恰好体现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物化

精通多国外语、出国留学却被遣返回国的妹妹,恰好又是另一个极端。她太离经叛道了,一手好牌都打烂。

李静仁也忍不住要否定妹妹的选择。斥责妹妹的同时,她想必也意识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社会规则所同化。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正因为有了三姐妹的对照,矛盾冲突不必再放在一个角色身上,整部剧更接近于都市群像,戏剧化程度相对于《漂亮姐姐》也下降了不少。

甚至于,在剧情冲突的设计上,也能感觉到,这个故事是更有生活质感的。《漂亮姐姐》一上来就是职场性骚扰,而在《春夜》里,全家人的矛盾却只是:要不要结婚?

要不要结婚呢?

正是这样的考量,背后才展现出更深的女性关怀。因为在这里,静仁不再是一个明显的、“完美的”、性别问题的受害者。

但是现代女性的生活本身已经足够艰难,当她开始怀疑任何一条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时,那就是一种本能的自我觉醒。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春夜》也没有将静仁的男友塑造成一个讨厌反派,反而是一个小问题不少、但似乎瑕不掩瑜的普通男友。

这种做法是非常狡猾的。但也只有这样的道德困境,也更贴近真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

随着剧情展开,我们也看到了他和静仁感情里的种种隐患,他们的无数次冷战,他身上隐藏的男性的优越感和劣根性。

这些并非不能成为分手的理由,只是,它们都不够重要,不够重要到让静仁下定决心去做出改变。

毕竟,人无完人,或许一段千疮百孔的感情,才是生活的常态。而成年人早已习惯了向生活做出各种妥协。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直到有一天,坐以待毙的生活里出现了新的希望,那就是“爱情”。

在一部成熟的作品里,爱情应该是充满隐喻的。它追求的不仅是身体的欢愉,更加是心灵的自由。爱会赋予一个人去改变、去追求的勇气。

在《春夜》里,我们时常能感受到那种轻微的压迫感,在朋友们的八卦和闲聊之中,在男女主角不经意间的失落和迷茫之中。

镜头始终是带着距离感的,就好像无形中有什么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将他们笼罩在里面。

直到熟悉的bgm响起,静仁和智昊对视的一瞬间,有一种突然飞起来的轻盈,让人感到由内到外的心旷神怡。

这一刻,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路边的樱花都开了,“春夜”也终于降临。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很遗憾的是,点开这部剧的讨论页面,热度最高的讨论依然是:“难道没人觉得三观有点问题吗”。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话,还是觉得很扫兴的。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就是不能接受文艺作品的主角是有瑕疵的人呢?

要知道,角色的三观并不能代表作者的三观,电视剧的主角没有瑕疵,也不代表真实世界的人没有瑕疵。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拒绝看到任何不完美,极力追求一个非黑即白的空中楼阁,不过是某种自欺欺人。

恰恰相反,创作者所能做的,是让他的作品成为一面真实的镜子,也更能引起观众对生活、对自己的反思与共鸣。

求求你们,不要再在文艺作品里拷问三观了

李静仁和刘智昊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冬天,而在这之后,春天慢慢来临了,但他们的感情依然止步于暧昧、试探、犹豫和隐忍。

越往后看,越会觉得,对于这样无望的两个人来说,相爱并不幸福,反而痛苦。看到了希望,但希望是如此渺茫。无法再退回旧日一潭死水的生活里,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才能往前一步。

任何一道选择题都是艰难的。

假如你也能有一瞬间抛开道德判断,设身处地站在这个春夜的十字路口,那么观看《春夜》的意义,就实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