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先生(1888-1962),名光炜,号倩尹,又号子夏、夏庐,晚年号沙公。原籍浙江嘉兴,生长在南京。他青年时代入两江师范学堂学习生物学,毕业后历任北京女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等职。

胡小石学术严谨,重视调查,讲究实证,一生治学、治艺,于古文学、音韵、训诂、诸子百家、佛典道藏、古文、诗歌、词曲、小说、金石书画之学,广泛精研,卓有成就。

胡小石是名书画家李梅庵先生的弟子,学书涉及篆、隶、草、行、真各体,篆书又兼甲骨文、商周及秦汉金文,隶兼汉碑、汉简,草兼章草、今草,又于汉魏两晋简牍文书残纸,及钟繇,二王以至唐、宋、明、清诸大家之真、行、草书,广为取法,并筑基于南北朝碑版,其书风笔路本得其师清道人的指授,并受到沈曾植的影响。

胡小石的一生,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书法家。诗情是其书法气息、意境的重要内蕴,同时,又因其学识渊博,并有诗才,故其书法在厚重朴拙的金石气中透溢出学问与诗韵。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蜩庐 1943年 24×80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长望涛江亦当归 1942年 132×33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张迁碑(一) 1943年 134×6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汉简 1945年 117×37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厌闻世上语 念我意中人 140×38cm×2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虚舟有超越 洞庭空波澜 1948年 134×29cm×2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楚公钟 1948年 128×3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降归义乌 1945年 156×39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九江秀色可揽撷 132×29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从掾位赵 91×4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不寐一首 131×4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盖观德于始 1957年 127×4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鸡虫得矢无了时 1948年 132×30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乙瑛碑(一) 95×44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乙瑛碑(二) 153×3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北朝楷书 1961年 133×49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西周金文 1961年 203×40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乙瑛碑(二) 153×3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既秉上皇心 匪为众人说 126×17cm×2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几日熏风上冻鳞 19×167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公与南平 1961年 20×273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承尘户帘 138×4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厦庐简书 21×28cm×3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胜辅门生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祖父凤孝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临汉简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乐平靳京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升台门生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安平堂阳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雪天安者 20×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县承塞亭 20×136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泰山华母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元嘉三年 19×135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君讳荣 20×122cm

胡小石书法作品集

邦彦顿首 1961年 15×135cm


胡小石年表

1888年

8月16日,阴历七月九日生于南京。

父亲胡季石,清举人,为刘熙载门人,长于古文和书法,家藏文物、典籍甚富。

1893年 5岁

在家受教于父,开始诵读《尔雅》等书。

1899年 11岁

父亡。家贫,依靠母亲手工劳动收入及少量房屋租金维持生活。

1905年 17岁

3月,考取宁属师范学堂简易科,学习普通学及教育学说。

1906年 18岁

6月 宁属师范毕业。

9月,考两江师范学堂预科。

1907年 19岁

2月,考取两江师范学堂,插班入农博分类科,学习生物、矿物、地质等理论。

习《郑文公碑》、《张黑女墓志》。

1909年 21岁

12月,从两江师范学堂毕业。

1910年 22岁

2月,毕业后留校任两江师范学堂附中博物院教员。

与同学杨仲子之妹秀英结婚。

1912年 24岁

3月,任江苏第四师范学校博物教员。

1913年 25岁

1月,由李梅庵介绍,任长沙明德中学博物教员。

1914年 26岁

4月,因病离开长沙回南京,住城南新桥梧桐树。

8月,任江苏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教博物,后兼教国文。

1916年 28岁

系统学习研究古代文学,曾手抄四本《仲尚杂记》。

1917年 29岁

8月,由李梅庵介绍,到上海任仓圣明智大学国文教员。

冬,卧病在家。

1918年 30岁

1月,应李梅庵之召,到上海李家任家塾塾师。

写成《金石蕃锦集》(二册),由震亚书局出版石印本。

1920年 32岁

11月,由陈中凡推荐,受聘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授兼国文部主任,教文学史、修辞学、诗歌选作等。

1921年 33岁

致力于楚辞之学,撰论《招魂》、论《离骚》、论《九歌》等文章。

开始钻研甲骨文字。

1922年 34岁

7月,因与校当局不合,离开北京女师。

1923年 35岁

撰写《梧城周君传》、《论治选学之派别》、《论文选之长有五》、《杜诗批评》、《屈原赋考讲义》、《楚辞辩名》、《张若虚事迹考略》、《汉至宋书目考》、《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宋代文学论》、《甲骨文字用点例》等。另作《武昌杂诗》一集。

1924年 36岁

3月,任西北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9月,任金陵大学教授兼系主任。

1927年 39岁

8月,任第四中山大学(原东南大学,次年改为中央大学)专职教授、系主任及中文研究所主任,教文学史、甲骨文、金文、楚辞、杜诗、书学史等。

1928年 40岁

春,将自1921年至1928年间主讲的“中国文学史”课程,取学生苏拯的笔记加以审核,题名为《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共十一章,由上海人文出版社排印出版。

1929年 41岁

先后有《真、草二体临古四屏》、《临王献之十三行轴》等书作。

1930年 42岁

研习钟繇书法、北魏造像、刘平国开道貌岸然记、甲骨文、金文、秦诏版等。

1931年 43岁

秋,在中央大学讲授甲骨文及金文课程,倡导铜器上文字的变迁与花纹相适应之说,主张将文字、花纹作综合的研究。

1934年 46岁

9月,为金陵大学成立的国学研究班讲授“书法史”。

1935年 47岁

9月,为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开设“程瑶田考古学”课。

1936年 48岁

由叶楚伧介绍参加中国文艺社。

1937年49岁

8月,竭数年之精力,钻研声音与训诂之关系,成《声统表》上下卷,发表于《金陵学报》。

1938年 50岁

受聘为教育部中国古代文学部聘教授。

1939年 51岁

8月,到昆明兼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教诗选和楚辞。

先后有《临钟繇书倦》、《临甲骨文》、《临金文》、《临秦诏版》等作。

1940年 52岁

1月,离开云南大学回重庆中央大学。

8月,再次到昆明兼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教诗选和楚辞。

1941年 53岁

1月,离开昆明云南大学,回重庆中央大学。

2月,任白沙女师学院教授,教散文、文学史和诗选。因在白沙作诗较多,题款多用“沙公”。

1944年 56岁

9月,任中央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主任。

1946年 58岁

春,在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任监事。

8月,任金陵大学兼职教授,教文学史、诗选和楚辞。

在南京参加全国文艺作家协会,任理事。

1949年 61岁

1月31日,由于国民政府迁台,中央大学教授会投票选举产生“中央大学校务维持会”,选举欧阳翥、梁希、胡小石等11人为委员。

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成立了由梁希、张江树、胡小石等21人组成的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会员。任文学院院长。

1950年 62岁

任南京大学教授,兼任金陵大学教授。

在南京中澳文化协会、金陵大学讲演《南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月9日,国立博物院筹备处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受聘为顾问。

1951年 63岁

为南大中文系研究生讲《说文解字》部首,整理讲稿,成《说文部首疏证》。

1952年 64岁

8月 任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1953年65岁

1月16日,为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和南京故宫分院作《中国文字与书法》讲座。

1954年 66岁

9月,为南大中文系四年级学生讲《楚辞》。

1956年68岁

在江苏文艺联合会演讲《屈原与古神话》。

1958年 70岁

整理数十年散见于课堂讲授中研究甲骨文的心得和成果,汇集为《读契札记》。

1959年 71岁

开始著《广韵正读》一书。

先后有《续李瑞清后跋王铎书卷》、《蔔运算元行书卷》、《临中秋帖轴》、行书《临米芾书轴》、行楷书《即是远嗣五言联》等书作。

1962年 74岁

3月16日晨7时43分逝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