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新疆记忆 · 左公柳

这是一道丰景第178篇原创文章

上一次到新疆还是十年前。我们一行四人,匆匆忙忙,多在飞机上。到一地,导游带哪我们就跟到哪,记忆中好像除了吃饭打牌,就在不住地转机。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远望近观,辽阔细节,以前没有感受。这次一个人出行,节奏慢下来,背囊中多了一台电子书,有所思有所记,自然惬意。

新疆在我国的最西北部,幅员辽阔,总面积占了我国的六分之一,物产丰富,文化多元,是通往中亚和西亚等地的一条战略要道。

最早的也是最多的对新疆的记载,始自汉朝。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率堂邑父等百人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仍被匈奴发现,羁留一年多。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公元前121年

汉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汉朝在此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两伐大宛,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公元前101年,汉朝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数百人进行屯田。

公元前60年

汉宣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北抵今准噶尔沙漠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南达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及吉尔吉斯斯坦的费尔干纳,东至甘肃青海界,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数千年来,尽管此地多次分裂出去,但是又收了回来,没有远离。

公元640年

唐朝攻下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辖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四镇,相当于今日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670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

唐朝打败西突厥后,统一了西域各地,于公元702年在现吉木萨尔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地区。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八千里路云和月—新疆记忆 · 左公柳

图片来自地图帝

康熙收复了准噶尔,统一其地,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清乾隆后期,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省会迪化,即今天的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到了新疆,才知中国之大。朋友开玩笑说,新疆高速公路收费站上的工作人员,有的很长时间见不着人。过往的车辆,司机陪他们说会话,过路费就不要了。

我们普通百姓,知道新疆,多数通过《西游记》。火焰山、盘丝洞,铁扇公主、红孩儿,还有美丽的女儿国。

西域一词最早见诸司马迁的《史记》,是指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

据《汉书.西域传》, 西域三十六国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

八千里路云和月—新疆记忆 · 左公柳

图片来自网络

汉代行政管辖最远到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一带,唐代设置的都督府州县最远达波斯。

在交通落后的条件下,通信、管理之难,今天的人们无法想像。我们从古诗文中描写西域的字里行间,约略能体会一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百战二字,透露多少凄苦,多少悲壮!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灭。

魏晋时期,西域长史驻楼兰城。在楼兰王国崛起之前,这一带还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现在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楼兰美女”,就是1980年考古专家们在罗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一处早期楼兰人的墓葬中发掘出土的。

愿得此生长报国的情怀,不是简单地说说。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虽然老去,满腹愁绪,凄风苦雨,不抵爱国激情。

铁门关在距离南疆重镇库尔勒市不到10公里的一处山谷中,是我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岑参《题铁门关楼》,谓"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既写出了铁门关据险而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情势,也隐含着戍边将士的孤寂与落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此设立了铁门关市,成为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坡交汇的交通要冲。

丝绸之路由长安往西,在敦煌分为3条路线:南道缘塔里木盆地南沿而行,北道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而行,经高昌、交河。新北道沿天山北麓,经伊吾、北庭。在丝路开通的2000多年间,虽然时有战乱动乱发生,丝路古道亦多有道路变迁,但是从未中断过。

丝路文化与中原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绵延千年,不绝于今。古丝绸之路的鼎盛、海洋文明兴起后的沉寂,在这片土地上都留下了数不尽的传奇。历史学家考证认为,龟兹音乐由西域传入中原,在唐代渐演变为佛曲。

季羡林先生指出,中国西域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中原文化不断消化西域传来的文化的同时,也以强大的辐射力对西域文化产生影响。

留居新疆的汉人与当地其他民族不断融合,汉语言文字一直流通,文化在西域政权的归属上始终发挥着强大的向心力作用。

提起新疆,不得不说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的陈年旧事。

清朝末期,政府软弱无能,多次割地赔款。《瑗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迫给了沙俄。后来乌苏里江以东的地方,也给了沙俄,总共是一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

沙俄并不满足,还在觊觎着我国的新疆。他们鼓动当地头目阿古柏在新疆地区自立为王,在列强的支持之下,新疆很快就被占领了。

危机时刻,有的人就说要放弃新疆。左宗棠坚决反对,抬着棺材远征叛军。经过了一年多的苦战,收复了阿古柏占领的地区,逼迫沙俄归还伊犁,保持了今天新疆领土的版图。

左宗棠认为,新疆地区是我国西北的门户,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要是新疆地区丢了,中国的西藏、内蒙等地将直接受到威胁。这一块地区是一个天然的战略缓冲地带,要是失去了这块地区,我国的战略防线,将直接退后一千多公里。新疆丢了, 我们不仅仅是边境的危机,还有沿海地区的危机。

如果丢失新疆,这块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国势力,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鲸吞。中国随即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到时中国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会大大增加。从全局来看,不战而丢新疆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不利于海防。

历史对此公的高瞻远瞩和丰功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

收复新疆全境,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夺目的一笔,深邃地透视出我们的民族之魂。左宗棠也由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依然需要这种忠烈品格和家国情怀。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看得远,所以孤独;走得快,自然寂寞。这才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撑起了家园的一片天空。

长风猎猎,白雪皑皑。在维护民族尊严、保持国家统一完整方面,我们今天更加需要这样的英雄。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