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上一份脏咖啡,是一种醇香,是一种浪漫,更是一种上海独享的法租界异域情调。而荣宅在配色上选用了给人清新感的青绿色墙漆和白色釉面花砖来搭配古朴厚重的熟褐色木门窗,使原本厚重严谨的房间多了一份淡雅清新的感觉。

余秋雨是上海的,上海的古迹没有多少好看的,到上海旅行,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得响亮一点,可以称之为“上海文明”。一个外地人到上海,不管在公交上,在商店里,还是在街道间,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主要不是由于外貌和语言,而是这种上海文明。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张爱玲是上海的,在上海沦陷时期,她创作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倾城之恋》、《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开上海后,她江郎才尽了,人们说,张爱玲是离不开上海的。从一鸣惊人到昙花一现,仿佛窜至高空的烟花迅速地殒落。张爱玲是上海的一面清冽的镜子,难怪胡兰成称她为“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王安忆是上海的,说来好玩,其实王安忆应该不算上海人,她祖籍福建,出生之后才从南京搬到上海,所以作为上海女作家的意义,恐怕不是祖籍上面的,而是她生活、成长意义上面的。她一辈子基本上就住在上海,她呼吸上海的空气,也思考、感受上海的历史。所以上海对她来说,是个无法抗拒的诱惑,也成为她笔下的一个“文学的魔都”,这座城市蕴含了她的情欲、繁华、悲哀、虚荣。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你拥挤在外滩,你吃喝在豫园,你也许在迪士尼的热闹中呷一口米奇的甜筒,你也许在每一个奢华的酒店里做作地姐妹下午茶,你也许叫了一屉小笼并不觉得美味但已经发完了朋友圈,这些或许都是上海,又或许,这些都不是上海。抽一个下午,去那些没有人潮的角落,上海一夏,上海一下。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走近余秋雨,看一场戏剧学院的备考

1945年11月一群大师在华山路上开了一所学校,这里招收话剧演员组、技术组和编导组新生,12月就开学上课。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陈白尘、杨村彬等均曾先后来校执教。这里就是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时至今日,胡歌、袁弘、韩雪、雷佳音、郑恺、林更新、迪丽热巴......数不尽的老戏骨、小鲜肉从这里走出,并走进公众的视线。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漫步华山路校区,这里是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音乐剧表演艺术中心和创意学院所在地。6月初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备考的学生在草地边认真地讨论着表演的技巧,也不时可以听到一些生动的朗诵。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大地重光,江海浩荡,在东方巨港,矗立着一座戏剧教育的巍峨殿堂。人生的戏剧,戏剧的人生,人类的精神象那灿烂的明珠在这里闪光。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善良儿女,我们是人类灵魂的青年工匠。”难以想象激荡的校歌,描绘地竟是这样温和的校园。我走过小径,走过草坪,走过爬满枝蔓的旧楼,走过透过大树洒下的光影。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追忆张爱玲——喝一杯华山路的脏咖啡

法国一直以浪漫热情而名世,满眼紫色的普旺斯,静静淌的塞纳河,诉说着又浪漫动人的故事,甜品同时也是的另代表符号。在法租界的片区,我走进这样一家咖啡甜品店。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从韩国超人气综艺《heart signal》开始,坊间就刮起了恋爱真人秀的大风。国产综艺黑马《心动的信号》四对素人单身男女,在一个屋檐下如何恋爱社交,超真实的生活场景不仅带入感十足,吃瓜群众们一集不落等更新,全程姨母微笑围观情侣甜蜜撒糖,扑朔迷离的感情走向,也时不时让人揪起小心脏。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综艺里主人公们精挑细选的约会圣地都在大魔都,没想到我来到的咖啡甜品店竟是节目中的爆款。霸气的狮子座女生李君婕与奥斯卡的约会,小心机地选择了自家学校边的这家甜品店。梧桐树影下的洋房砖墙,优雅低调的门头,给这里增添了别样的文艺氛围,分分钟营造一场浓浓法式气息的茶歇。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店内主营各式面包甜品,桃心魔方、椰子包……款款都是高颜值,激发少女心。据说是法国蓝带的西点师傅手工做的,想吃经典人气款还要靠运气呢。点上一份脏咖啡,是一种醇香,是一种浪漫,更是一种上海独享的法租界异域情调。

品味豪门——逛一间举世瞩目的华宅

荣宅,位于上海市陕西北路上的百年老宅荣宅,是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于1918年购入的家宅,堪称上海最为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这类新古典风格的洋房在原法租界区分部很广,大多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然而,只有荣宅让PRADA愿意重金租下,并花巨资用6年的时间进行全面修缮。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一直非常迷恋老上海中西合璧、兼容并需的建筑风格。整栋建筑通体白色,只有窗、门、栏杆等建筑构件选用黑色型材。虽然使用了很多古典的建筑元素如艾奥尼式壁柱和墙面花穗雕花。但是整体的黑白色调加上从室内透出的温暖灯光,所呈现出的风格确实非常高级且有低调奢华的质感。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不过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倒是房间的配色,大胆的红绿配色——熟褐色与青绿色。红绿配色虽然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红花与绿叶。但是呢,也是非常难用的配色,一旦选色失败就成了东北大花袄般的既视感。而荣宅在配色上选用了给人清新感的青绿色墙漆和白色釉面花砖来搭配古朴厚重的熟褐色木门窗,使原本厚重严谨的房间多了一份淡雅清新的感觉。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三进式的空间奇妙地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墙色。目的为的是打破由深红木地板与护墙板给人的沉闷感,并且因为墙色的不同,使视觉上产生了单一墙色所没有的丰富层次感。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站在舞厅中央可以试想一下,背景音乐循环的播放着:百年前那些上流人士与交际花们在舞池中央迈着优雅得舞步 ,慢慢的旋转着,耳语着。时光视乎也变慢了。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观察王安忆——宿一晚法租界的民宿

曾有人赞誉“只有30年代的老上海,才能象征品味、优雅和格调”,这座繁华中的静谧之所,一砖一瓦、一台一柜、一花一草,都透着老上海的精髓。走出静安寺地铁站,一路沿着南京西路,不到10分钟,走入愚谷村,这里存留着法租界期该建筑与生而来所拥有的建筑型制与结构。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而这座民宿作为上海市政府列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包括屋顶线条、门窗刷色、老玻璃纯铜顶灯,及民国时期建制的壁灯,都竭尽所能,保有精萃。这是一幢3层新式里弄老洋房,房子三面临窗,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白色百叶窗帘变幻不同光影。纯白色的空间,让一切看起来都显得那么纯粹和本真,而各类植物的点缀,让空间焕发着生机勃勃的光彩。虽是老洋房,屋内设施却尽享现代化便利,地暖、投影仪、空调、洗衣机烘干机一应俱全。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奶奶的梳妆台、爷爷的榆木衣柜、太师椅,虽然时间在这些物件上刻下久远的痕迹。但谁说不是越有年份的东西越是弥足珍贵?事和物往往都是这样有穿透力。在这个原本错落时代元素、又极尽和谐韵味的老房子里,从舒适性的角度考究。而换入的一张东南亚的四柱纱幔大床,放松至慵懒的旅程,会有更多的收获。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隔音稀疏,于是在室内便可领略上海的海派文化,偶尔传来很有情调的萨克斯…一位从弄堂里走出来的上海女子,弥漫着80年前老上海的气息。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是张爱玲曾有的对白。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我看见另一个上海,不是五光十色的闹市,不是冒险家乐园,也不是正在迅速发展的国际大都会。王安忆的上海,是在里弄身处的,调子低沉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敏锐的感觉、细腻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上海里弄的某个角落,安静、有生气、似曾相识……无法不与灵魂深处发生一些联结,引人无限遐思。

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上海一夏,走过张爱玲、余秋雨和王安忆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上海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民宿预定网址http://t.cn/E9nUsAb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刘鲸鱼 发布:2019.06.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