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二年(628),一个波澜不惊的年份。 一个引人注目的神秘使团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宫廷。这是一伙说闪米特语的阿拉伯人,他们从阿拉伯半岛麦地那港口延布启程,由波斯湾经马来半岛至南中国海的“香料之路”和“陶瓷之路”来到广州。 他们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穆罕默德派来的,郑重其事地向大唐皇帝呈上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应该与同一年送给拜占庭皇帝赫拉克利乌斯和忒西丰国王卡瓦德的信一样。

阿拉伯使团向唐朝下战书,唐太宗却这样的回应

我们从西方历史上得知,穆罕默德写给赫拉克利乌斯的信几乎就是一张挑战书,信中要求拜占庭皇帝承认唯一真正的上帝并且侍奉这个上帝。关于这位皇帝接到信后的情景已无文献可考,很可能没有给予答复,或许只是耸耸肩一笑了之。其后果是,许多年后,穆罕默德的妹夫奥马尔、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人、奥斯曼突厥人遵照穆罕默德的遗言,对拜占庭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报复性进攻,直至君士坦丁堡变成伊斯坦布尔。 而接到同样的信件时,弑父自立的波斯忒西丰国王卡瓦德正忙着收拾国内的持不同政见者。莫名其妙的挑战书使心情糟糕的他极为愤怒。他把信撕碎,扔向使者,喝令他滚回老家去。当使者将这一情形报告给麦地那的发信人时,发信人雷霆震怒:“啊,真主!就这样吧,请你夺去他的王国吧。”后来,发信人的继承者按照真主的旨意,发起了疯狂的报复。这支高呼“安拉”的穆斯林铁蹄挺进波斯,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王朝,使波斯逐渐成为世界伊斯兰教的一个伟大中心。直到公元21世纪的今天,伊朗宗教领袖的地位还在伊朗总统之上。

阿拉伯使团向唐朝下战书,唐太宗却这样的回应

不过,中国皇帝没有像赫拉克利乌斯那样对信不理不睬,更没有像卡瓦德那样粗暴地辱骂信使,他诚挚友好地接待了他们,像对待此前印度的佛教和此后的波斯景教一样表示了对外来宗教的兴趣,还帮助他们为广州的阿拉伯商人建了一座清真寺。这座庙宇至今犹在,是世界上最早的清真寺之一。 正因为有着唐太宗这样包容万象的宽广胸怀,“丝绸之路”这个令全球商旅心驰神往的黄金商路才得以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的长期静谧之后重新喧闹起来。 驼铃悠悠,摇落大漠多少星月。通过沙漠中那些若隐若现的驼队,隋唐那如同落霞与彩云般的丝绸、那魅力四射的瓷器、那令外国文人如获至宝的纸张源源不断地输入波斯,波斯的珠宝、香料、药品也如涓涓细流汇入隋唐。

阿拉伯使团向唐朝下战书,唐太宗却这样的回应

从此,一批多过一批的回族先民--穆斯林“蕃客”陆海分程,闪现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都城长安、河西走廊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广州、扬州、泉州、杭州是他们经商落居的主要去处。他们在此行商坐贾,开设“胡店”和“波斯肆”,经营香药、珠宝、象牙、犀角及中国的丝绸、药材、铜器、陶瓷等。尤其别出心裁的是,他们在土地稀缺的广州、泉州周边优先占据了几块风水宝地,经营起了公共墓地生意(这种创意直到公元21世纪初还是中国房地产商的一大生财之道)。同时他们还进行着一种具有国家性质的易货贸易,中国史书称之为“朝贡”,即阿拉伯商人以“进贡”的方式,把自己的货物运到中国,“卖”给中国朝廷,再把回赐的礼物运回阿拉伯卖给当地的富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免纳沿途的商税,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

阿拉伯使团向唐朝下战书,唐太宗却这样的回应

唐朝的中国是一个鸟儿在天空任意翱翔,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时代。没有外贸壁垒,没有民族歧视,也无须办理身份证或者绿卡。商场得意的大食商人们干脆定居中国,有人还考中了大唐进士。东西交流鼎盛时期,留居中国的阿拉伯和波斯人达到了创纪录的十几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