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6月18日报道,中国与英国在17日达成一项协议,同意在今年年底之前进口英国牛肉。中国已经同意英国在未来5年内向中国出口价值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亿元)的牛肉,将大大提振英国的牛肉出口。英国肉类加工商协会董事长尼克表示,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牛肉市场潜力巨大。并且,中国在近期还批准了英国5种植物猪肉出口,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将达成其他协议。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开放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巴西(已暂停)、美国等国的牛肉进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进口牛肉的第一大国,而其他诸如印度等国也在紧盯着中国市场。我国牛肉产业目前一片向好,牛肉消费量逐年上涨,而牛肉产量也年年增加,但还是长期存在着消费缺口,这样的市场情况就有了进口牛肉的生存空间。

相信很多人都对进口牛肉抱有敌视的态度,认为进口牛肉抢占了国内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国产牛肉市场一步步走向衰落。但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其实进口牛肉非但没有对国产牛肉造成太多的抑制作用,反而对国内的牛肉产业起到相当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几年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可以明显看出。

进口牛肉对国内牛肉产业的推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消费市场

众所周知,进口牛肉的价格要远低于国产牛肉,在进口牛肉并未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时,我国牛肉的消费量要远低于目前牛肉消费量(相关数据可查阅牛羊天地以往文章,这里不再引用),正是低价的进口牛肉引发了消费者对于牛肉消费的观念和意识。

决定市场的最终,还是广大的消费者,当消费者在没有消费数量的基础上是不会太多追求质量的,通俗的讲,我们不妨把进口牛肉看做是一个参照物,它利用价格优势让消费者开始大量消费牛肉,而进一步开始追求牛肉的质量与口感问题。所以,正是因为在有了进口牛肉的对比,才能让消费者意识到国产牛肉的价值所在。

而国产牛肉由于诸多原因,价格一直较高,在未能形成广泛的消费意识前,牛肉消费只能停留在中高端消费者的层面;进口牛肉的出现让牛肉消费真正走向消费的高中低端全面覆盖,扩大了消费群体,这对国内牛肉消费市场的扩大作用不可低估。

2、促进屠宰加工业

在大量的进口牛肉涌现国内市场前,我国的肉牛屠宰加工一直停留在较为传统的阶段,只有部分中大型的屠宰加工企业在工艺方面意识到了差距,开始引进国外的屠宰加工工艺,但由于缺乏认知度,一直未能实现大范围的应用。

而进口牛肉的大量出现,让消费者认识到了精分割牛肉,认识到了谷饲与草饲等概念,也开始接受屠宰加工工艺的流水化作业,对这样的牛肉制品产生了需求,国内屠宰加工工艺才会在近几年里高速发展,大范围的实现了屠宰工厂化,进而也推动了国内对牛肉标准等级的划分。

所以从这角度来讲,进口牛肉对国内的屠宰加工业的推动作用是比较大的。

3、平衡牛产业市场

请注意,这里小编用的是牛产业市场,实际上,整条牛肉产业链的上游是广大的养殖户,下游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牛肉,那么这一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

上文分析了消费市场和牛肉市场,那么对于养殖户而言,只有有了大量的牛肉需求,养殖业才能发展,养殖规模才能持续扩大,进口牛肉在引导消费市场的同时实际上也起到了扩大养殖规模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牛肉消费一直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那么养殖业也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当然,牛肉消费量增加可能有着诸多因素,但进口牛肉的大量涌入肯定是其中之一。

另外,谈及市场就势必得谈及价格和利润,在08年之后,我国牛肉消费迈上一个新台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那几年“牛魔王”“羊贵妃”等戏称层出不穷,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兴叹。而进口牛肉的涌入,是一个较低的价格冲击国内市场的过程,对国内市场牛肉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那么,价格受到抑制,养殖户的利润就减小了吗?

熟悉肉牛养殖行业的读者都知道,近些年养殖的成本在持续增长,但是一直是随着牛价的涨跌而波动。那么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广大养殖户而言,养殖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并不是随着牛价的上涨而产生太大的变化,真正被挤压掉的是中间环节的利润;要是没有进口牛肉这样的抑制作用,恐怕最后无论是产业上游还是产业下游,都不会得到客观的利润空间,反而是各种中间环节将拿走利润的大部分,进而进一步引发产业上游和下游的收紧及萎缩,阻碍国内牛业的发展。

对于越来越多的进口牛肉和开放的国家,小编认为应该平常心看待,其对我国牛肉消费缺口的补充作用无可替代,而其对我国牛羊产业的促进和推动也同样无可替代,打铁先需自身硬,当我们自己的产业已经成熟稳定,那么进口牛羊肉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一笔而已。

时评 • 英国牛肉来了,下一个是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