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在后世的修缮中渐趋完美,它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称作“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法国作家雨果更是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然而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万园之园遭遇灭顶之灾。

圆明园下面到底埋着什么,稀世珍品接连出土,重建问题引发争议

从1996年开始,圆明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考古行动,五万多件珍稀文物纷纷出土,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不少惊喜,如乾隆年间的鎏金铜象首、嘉庆御笔石刻、圆明园尚存的唯一一尊地天母铜像,每件都是稀世珍品。然而与当时被烧毁和劫掠的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目前仍有许多考古队还在继续进行圆明园的修复工作。

圆明园下面到底埋着什么,稀世珍品接连出土,重建问题引发争议

一直以来圆明园的重建和修复问题就饱受争议,支持和反对者各执一词,支持者以为圆明园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通过复原可以使其重现辉煌,其独特艺术价值也得以保存延续,成为全世界都瞩目的文化产物。另外,再现昔日胜景可以与现存遗址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利于国人的历史认知。

圆明园下面到底埋着什么,稀世珍品接连出土,重建问题引发争议

反对者的声音显然更大,他们以为圆明园见证着中国近代的耻辱历史,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是不能够随意改造的,最多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来保持历史原貌,圆明园遗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可以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其次,重建需要不可估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国情,毕竟还有更有价值和急迫性的问题需要投入,比如山区教育工作、贫困人口生活困难等,圆明园空前绝后的奢侈程度令人望而却步,更何况关于圆明园原景的资料十分匮乏,根本无从下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圆明园下面到底埋着什么,稀世珍品接连出土,重建问题引发争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