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杭州调研时表示,浙江在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形成了“台州模式”等有益经验,也有新探索,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上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杭州调研时表示,浙江在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形成了“台州模式”等有益经验,也有新探索,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刘鹤点赞的“台州模式”,令人惊叹的不良率究竟是怎么来的?

CFIC导读

◆上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杭州调研时表示,浙江在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形成了“台州模式”等有益经验,也有新探索,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刘鹤点赞的“台州模式”,令人惊叹的不良率究竟是怎么来的?

上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杭州调研时表示,浙江在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形成了“台州模式”等有益经验,也有新探索,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最近,两家形成“台州模式”的中小银行公布的不良率让业内人士惊叹——几十年来,台州银行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不良率都保持在百分之零点几。

“数据公布后,很多人都说不可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吴文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甚至连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凡知道后,都认为这么低的不良率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我们调研后发现,‘台州模式’下的这几家中小银行真的做到了。”吴文锋说。

融资贵,本质就是融资难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似乎已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谈,就是因为一直都没有真正解决。”吴文峰指出,而“融资难、融资贵”又主要发生在中小微企业当中,“从现状看,国有大型企业,或一些大企业基本上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融资渠道。”

刘鹤点赞的“台州模式”,令人惊叹的不良率究竟是怎么来的?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的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0.4%,比上季提高7.4 个百分点。其中,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8.3%和60.8%,低于小微型企业的71.8%。“从数据看出,中国企业的总体融资需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吴文峰表示。

从融资渠道看,中小微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例较低,主要靠利率达10%至20%的民间融资。吴文峰分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因为融资渠道过窄,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银行贷款成本,而在于民间融资比例太高,同时民间融资成本太贵,“这两个加起来,中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就上去了。”

“现在,业界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融资难融资贵本质是融资难,而不是融资贵,融资难解决之后融资贵很容易缓解。”吴文峰说。

田间地头的信贷员是破题的“明星”

201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要解决利率“双轨制”问题。利率“并轨”将发挥市场优势,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然而在中国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真的无解了吗?

台州银行曾介绍,其贷款原则是“两有一无”,即有劳动能力和有劳动意愿,并且无不良嗜好。上海交大安泰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只要提出贷款的个人或小微企业满足“两有一无”,台州银行都会提供贷款,额度人均几十万。目前中国东部地区提出贷款的个人“两有”的意愿普遍较强。

数据显示,台州银行不良率最低的贷款种类是没有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这一点大大出乎调研团队的预料。

为何没有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反而不良率更低?调研团队发现,台州、泰隆等银行的信贷员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吴文峰介绍,这些信贷员真的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的村支书关系都特别好,而村支书对村里每个人又都非常了解,所以他们也就了解了贷款人。而且,信贷员还会给这些村企业、小微企业等做报表,这些报表比平时看到的企业报表更管用。

“当然,像‘台州模式’下的银行这样深入基层,这样细致地做工作,一般大型国有银行很难做到。但是全国100多家城商行、1000多家农商行、近900家信用社都是可以尝试的。”吴文峰认为,商业银行如果能够下沉到基层,多接触中小微企业,他们的风险管控能力也会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吴文峰还表示,已经开板的科创板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能上科创板的毕竟少数。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是有限的,但它们承载就业、带动增长,也是保持经济活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需要融资,“这就需要更多的‘台州模式’来为它们做一些事情。”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张煜

刘鹤点赞的“台州模式”,令人惊叹的不良率究竟是怎么来的?

台州制造:捅开传统产业增长的“天花板”

刘鹤点赞的“台州模式”,令人惊叹的不良率究竟是怎么来的?

吉利汽车台州临海基地生产线

2018年,吉利汽车以全年超150万辆的销售成绩再次拿下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这个浙江台州走出来的民营车企,从生产低端小轿车起步,逐渐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汽车集团,其不断突破创新发展的历程,正是台州民营经济振兴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台州每12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5%以上。其中,制造业是台州民营经济的“家底”。用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的话说:“这是台州的最大优势、最亮特色、最重底牌”。

台州民营经济,过去走的是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之路。经过不断探索,台州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间,推动民营经济从传统路径依赖中跳出,聚力创新,突破了传统产业增长的“天花板”,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坚守成就“隐形冠军”

从露宿街头的补鞋匠到全球最大工业缝纫机制造企业的创始人,杰克集团(以下简称“杰克”)总裁阮积祥三兄弟用23年的坚守书写了台州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传奇。

缝纫机制造是台州的传统优势产业。

业界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说法:“世界缝纫机70%中国造,中国缝纫机70%台州造”。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恶性竞争等影响,台州的缝纫机行业也经历过潮起潮落。

“杰克遇到过很多诱惑,但我们始终专注做缝纫机,不玩跨界。杰克的目标是,打造全球缝制设备第一品牌。”杰克集团副总裁陈华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传统行业深耕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磨难。

正是这样的深耕,让杰克如今成为年产值几十亿元的企业,连续9年在行业内销量全球排名第一,连续9年行业内出口排名第一。

“没有落伍的产业,只有落伍的观念。”2018年9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杰克时,寄语这家行业“隐形冠军”,希望其不断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和杰克一样,专注于做纽扣和拉链的台州伟星股份也是一个“隐形冠军”。这家市值超过50亿元的上市公司,1毛多钱的纽扣一年卖出72亿粒,3块多钱一米的拉链卖出35万米。数量到极致,质量也到极致,伟星股份如今拥有了纽扣行业首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台州,民营企业共同的理念就是实实在在地办好每一件事,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一颗全球最好的螺丝钉。陈奕君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台州)论坛上说,台州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产品已达156个。

“砸”出来的创新

2015年,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让智能马桶一夜间成为现象级产品,也让浙江星星便洁宝有限公司完成了一场华丽逆袭。

“在星星便洁宝,每一款马桶,都模拟了消费者使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以确保其性能。被送来测试的马桶,在实验室里被反复‘摧残’,经得住无情‘摧残’的产品才能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面向消费者。”浙江星星便洁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小桃对记者说。

从分体机到一体机,从储热产品到即热产品,再到泡沫盾、超光盾、光净盾等系列产品,星星便洁宝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在不断创新升级。企业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40多项,许多产品应用的技术都属于行业首发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正是台州在民营经济发展棋盘上落下的重要一子。

事实上,台州人从来不缺乏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民企造汽车、民资办银行,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近年来,台州推进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两个“全覆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台州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台州共有690家高新技术企业、312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全是民营企业,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杰克的厂区里,“创新”二字标识在各个醒目的位置。

与杰克的研发人员聊天,会听到他们经常提及一个词语——迭代。“这一代的产品已经在做了,下一代的就要预演了,再下一代的产品已经在规划了。”

“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一向是不惜重金‘砸’的。”陈华贵用“砸”字彰显了企业对创新的决心和力度。

他介绍,杰克每年投入销售总额的4.8%用于新品研发,在海内外有9大研发中心、近700人的研发团队。

据了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台州民营企业与国内各大院校也有广泛合作,依托高校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目前,台州全市共建成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5家,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35家,台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00家,柔性引进院士60多名。台州企业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在海内外布局研发机构,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

产业集群化发展

机械手作业、流水线输送、80秒下线一台整车,这是国际先进的整车制造基地——吉利汽车临海基地——日常的生产场景。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顾伟明曾对媒体表示:“吉利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带动和提升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并与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多赢。”

历经15年的发展,以吉利为核心的整车企业和6000多家台州本地配套企业一起,组成了台州汽车产业集群,这也是台州市首个规模达到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使制造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构成了具有分工协作功能的专业化产业链。这个产业链衍生出大大小小的企业,扩张了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今,台州已形成21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年来台州外迁的企业有不少正在回流。

“在外面太不方便,要颗螺丝或者要开个模具,都找不到配套的供应商。”一位台州知情人士曾向媒体透露。业界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从研究到出品,欧洲需要三五年,外地需要一两年,台州只需要半年。

“抓实体经济,关键是培育支撑台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优势产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奕君说。

2017年,《台州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出台,台州在浙江全省率先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信息经济投资基金和总规模8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实施先进制造业“十大行动”,以国际视野为标配,以世界级制造集群为方向,积极抢滩制造业的“高端阵地”。

基于块状产业优势和相关龙头企业带动,台州对主导产业进行了重点培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健康、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七大产业集群。

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台州还出台了七大产业培育方案,一个产业实行一个对策,目标是打造七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同时确定了33个县(市、区)级特色百亿元支柱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7+33”产业组团式发展体系。

“台州潮”出击海外

2018年春节刚过,吉利出资90亿美元收购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集团9.69%股份的消息触动了业界神经。国内外媒体在惊呼吉利集团的汽车帝国“野心”之余,也对中国汽车公司未来进一步参与世界汽车工业大变革抱有更多期许。

这已不是吉利第一次跨海“蛇吞象”。早在八年前,其就耗资18亿美元,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成为当时中国汽车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这样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今在台州民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却不时上演。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轮”)的海外并购之路走了8年。

银轮出击海外市场的第一个目标,是人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轮邀请了很多国际人才加盟,其中就包括银轮现任研究院院长和现任总工程师。

借全球热交换器行业开启新一轮洗牌的契机,银轮进一步将自己的发展战略由自力更生发展,转变为以自力更生发展为主、收购兼并为辅。

2015年初,美国热动力公司整体出售。

“这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积淀和本土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公司,与银轮也有着十几年的合作基础。”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柴中华告诉记者。银轮公司董事会当即决定主动出击,和SQ资本组成并购联合体,组建美国热动力公司项目并购小组,正式介入并购。

历经12个月的艰难谈判,银轮成功收购美国热动力公司,并顺利完成交割。

柴中华告诉记者,银轮的全球化布局目前还在加速,2019年将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欧洲银轮总部,2020年汽车城底特律将建成北美银轮总部。

事实上,2008年以前,绝大多数台州民营企业的概念里并没有“全球化”一词。

拐点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当时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不少欧美企业的资产价格处于低估区间,台州企业则正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跨国并购,抄底人才和技术,为企业突破瓶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路径。

在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教授陈敏菊看来,“台州潮”出击海外,表明经过多年锤炼,台州民营企业开始呈现基因好、结构优、潜力大的优势,能消化吸收国外企业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在全球化布局中有所作为。而积极参与境外并购重组,更是台州融入“一带一路”新格局、推动企业裂变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王啟广、杨天

微信编辑:李雨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