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稹也是这样的。宦官,名声不太好,其实这也是文人给黑的,元稹也是其中的一个。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唐代绘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诗很耳熟,有看点:写爱情——疑似写爱情,其实是写懒得爱了。

诗的作者是元稹,唐朝人。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昆曲 旦角

大唐文人,大多不太正经。孟郊《登科后》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裴思谦《及第后宿平康里》云:“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所谓大唐文人,多是些读书并且做官的人。只读书,没做官,无钱无权,写出诗作文谁人看?没有市场,没有收益,最后笔墨都买不起,失去源动力自然也就不再做什么文人了。只有拿工资,收入稳定,随便弄个东西都有人当“批示”反复看,最终才能成为文人。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昆曲 旦角

写诗时的孟郊与裴思谦,都是快上班当领导的人,还不严肃起来。孟郊“放荡”,还不是最过的。裴思谦写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写怎么找“失足妇女”。“平康里”,“诸妓所居之地也”。题目的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宿”字。从诗的第一句开始,裴思谦写的就是看起来很美,想起来“龌龊”的具体细节,完全属于扫黄打非的内容,试想正经不正经?

元稹也是这样的。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昆曲 旦角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算是贵族。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一度拜相。这么大的官,元稹却一直正经不起来。

元稹不正经的不光是前面那首诗,还有《莺莺传》。《莺莺传》中的“莺莺”是元稹表妹双文的“网名”,他自己的“网名”则叫“张生”,给人一种文人的先声。元稹与莺莺“巫山云雨”一场又一场,该做的男女之事全做了,突然发现京兆尹韦夏卿有个闺女,元稹便把莺莺扔了。这都是嘛人干的嘛事呢?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西厢记 剧照

王实甫后来写了《西厢记》,后人便以为事情是虚拟人物“张生”干的。只有鲁迅先生记着,那是官人元稹谁干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当然,这都属于大唐文人的生活作风问题。大唐文人的工作作风又如何呢?不正经的就更多。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昆曲 旦角

元稹的仕途,显得比较曲折的。曲折的原因,与不正经的滥事有关。

元稹出差到敷水驿,为开房的事与人干起来了。

驿站是古代官方的招待所,公务人员出差都住这儿。私营的高档酒店,那时没有,所以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驿站的客房,也是有档次的,入住的规矩以级别高低为序。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唐代绘画

元稹在敷水驿遇上比他级别高的领导了——宦官仇士良、刘士元一行。

宦官,名声不太好,其实这也是文人给黑的,元稹也是其中的一个。元稹有篇文章(奏折)较有名,名叫《论教本书》。由于属于“专业论文”,所以后人知道的不多。元稹论文的主题词是:秦朝,灭亡,宦官,赵高。之于秦始皇在世时,宦官赵高为什么不干破坏活动,元稹在论文中就没提了。

实际上,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旧时的国家属于皇帝私人的,权力赠送给谁就是谁的。到底是给宦官还是给文官,这要看皇帝兴趣所在,宦官同样是个官。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昆曲 旦角

仇士良、刘士元是皇帝派出来的,那等于是“皇帝特使”,元稹只是普通御史,驿站的好房应该给谁,“招待所长”肯定是明白的。但元稹赖在好房不走,这可不是正经人干的事。双方先是互骂,后来互殴。“皇帝特使”回去后,跟皇帝举报元稹耍赖,元稹被处以降级处分。

后来元稹出使川东,不正经的劲头一点没减。最著名的,是与 “网红”薛涛“巫山云雨”,差不多是直播。再后来,发现元稹涪州刺史裴郧家也有个闺女,便将“网红”薛涛“封号”了。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文人与佳人

正经地娶完新媳妇,元稹又与一个乐工的老婆刘采春不正经了。范摅《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云:“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篇韵虽不及(薛)涛,容华莫之比也。”

一看到美女,元稹自然是正经不起来的。这么不正经,元稹在官场怕是没戏了。

没想到,元稹不是没戏,而是有大戏。官场上不正经的多着呢,崔潭峻算一个。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唐代绘画

崔潭峻是太监,宦官中的领导层。崔太监不在服务技能与水平上钻研,偏偏研究起了文学来。元稹一看,就你了——这时,元稹不再论述宦官的危害性,觉得宦官、太监比自己两个当官的岳父都重要。

倚靠太监崔潭峻的推荐,元稹开始升官,猛升。元稹的一帮新朋友,差不多都是太监。与元稹关系最铁的,是实权在握的魏弘简。太监捧出来的宰相元稹,大唐文人听说后一个劲地“呵呵”,其实是羡慕妒忌恨。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昆曲 旦角

元稹也想找一个正经人做朋友。这种人还真有,名叫李贺。

李贺是唐宗室,有背景,远远比元稹有名。元稹想结交李贺,李贺根本不搭理。

元稹一本正经地生气了。后来,李贺要参加进士考试。李贺的父亲叫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属于“避讳”的范畴。嘿嘿,元稹举报李贺,李贺的考试资格被取消了。

正经地做坏事,元稹被人赶下了台。在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元稹被雷给劈死了。

——不过,元稹的这个死法是坊间传说,无史料记载,同样有些不正经。

胡闹史:大唐文人的正经与不正经

西厢记 昆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