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lor: #f85959。}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抗战时期最有名的敌后根据地,当年就用这样滚雪球的办法越滚越大

(电视连续剧《聂荣臻》)

时值深秋,五台山区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有时还大雪纷飞。由于给养不易筹措,许多指战员还穿着单衣,脚上仍赤脚套着草鞋,手足都被冻得裂开了。另一个困难就是兵力单薄。晋察冀地域广阔,需要很多人手,可是留守人员不过三千,而且干部奇缺。有人开玩笑说,要问军区司令部人有多少,一盆菜就够吃了,一条炕就够睡了。

晋察冀军区的暂住地就是五台山寺庙。五台山那时有三百多座庙宇,庙宇一般都很大,一座庙里住上几百个人不成问题。眼看山峦上已经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聂荣臻和司令部的干部们白天出去活动,晚上也仍然围着火盆,用小油灯照着地图,反反复复地研究着走出困境的办法。

从以往经验来看,要创建根据地,必须首先发展武装,没有武装,一切都谈不上。聂荣臻认识到,军区兵力太少,是最大的问题,他决定用“滚雪球”的办法来发展武装。

抗战时期最有名的敌后根据地,当年就用这样滚雪球的办法越滚越大

(电视连续剧《聂荣臻》)

军区成立前后,杨成武等人分别在晋察冀的四个不同地域组织起了武装,聂荣臻便以这四大块为基础,建立起了隶属于军区的四个军分区。各个军分区不仅有各自控制的地域,而且还有向纵深发展的活动范围,“滚雪球就先这样滚”。

兵力不足,可以靠扩大武装“滚雪球”解决,要缓解物资困难的状况,就必须依赖地方政府的组织发动。抗战初期,中共在山西建立了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的统战组织。“七七”事变后,阎锡山搞所谓“政治革新”,从“牺盟会”选了一些年轻人到各县当县长,五台县县长宋劭文就是“牺盟会”成员。随着太原沦陷,宋劭文又被阎锡山授权“全权处理晋东北事务”。聂荣臻把宋劭文请来商量,通过地方政府出面,帮助筹措部队给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摆到聂荣臻案头的已不再是令人忧心的报告,而是各地打开局面的捷报。与之相应,尽快建立边区政府的问题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抗战时期最有名的敌后根据地,当年就用这样滚雪球的办法越滚越大

(电视连续剧《聂荣臻》)

聂荣臻和宋劭文多次商量,要从根本上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确保部队的扩充、吃饭、穿衣,没有一个统一的抗日政府不行。知道宋劭文跟阎锡山能说得上话,聂荣臻就让他出面,向阎锡山要求批准成立边区临时政府。

谁知宋劭文连着打了七份电报,阎锡山都不予通过,说:“我只管一个晋,怎么能批冀,还有察?”

阎锡山其实是有权批复的,但他给出的这个理由也让人莫可奈何。宋劭文非常着急,却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盂县县长胡仁奎也是地下党员,他从盂县赶来看望宋劭文,宋劭文向他说起了这件事。胡仁奎问电报是怎么写的,宋劭文说他写的意思大致是如果成立边区政府,将对抗日怎样怎样有利。

抗战时期最有名的敌后根据地,当年就用这样滚雪球的办法越滚越大

(电视连续剧《聂荣臻》)

胡仁奎听后笑着摇了摇头:“怪不得阎锡山不答复,他对这一套不感兴趣,你那样写不行!”

胡仁奎对阎锡山的心思摸得很准,他的话令宋劭文茅塞顿开。按照胡仁奎的点拨,宋劭文重新修改了电报,大讲只要成立了边区政府,就可以扩大山西地盘,把势力扩展到察哈尔和河北省去。他还提到,山西方面的人在边区委员中占到了多一半,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包括宋劭文、胡仁奎在内,边区九个委员里有五个都是山西籍。

阎锡山收到电报后果然动了心。正好“牺盟会”负责人薄一波到他那里去,见状又进一步加以鼓动,说对这份文件应该马上予以批复,“不批准是失策。”

阎锡山很快复电宋劭文,表示同意成立边区政府,并说已电告国民党中央政府备案。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大授衔》)

实体书《大授衔》已出版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