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MLF担保品扩围 能缓解信用债风险吗?)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此次新纳入MLF担保品范围的,一是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二是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三是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有人认为,央行此举是为了通过MLF释放更多流动性。但这并不是主流观点,因为它在逻辑上难以成立。首先,目前MLF操作并没有出现担保品不足的情况,5月末MLF余额为4万亿元,而高等级债券的存量是几十万亿元。其次,如果央行要释放更多流动性,可以优先选择降准,实际上,4月央行实施了降准置换MLF,当月MLF余额减少9000亿元;5月MLF操作完全对冲到期量,余额未增加,由此可见,央行没有扩大MLF操作的意图。未来央行还有可能继续实施降准置换MLF。因此,MLF担保品扩围不会是释放更多流动性、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前奏。当前人们对货币政策的取向众说纷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更加宽松,但央行采取了审慎的态度。

对于MLF担保品扩围的政策意图,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为了缓解信用债风险,以维持债市稳定运行。据媒体统计,今年已发生20多起信用债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200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决定MLF担保品扩围,将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纳入进来,可以增强信用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减少信用债违约事件的发生。

这种观点的逻辑是,信用债违约频发,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信用债违约风险上升——市场偏爱高等级债券,回避低等级信用债——低等级信用债再融资能力减弱,企业筹集不到足够资金还本付息——信用债违约风险进一步上升。而MLF担保品扩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个循环的发生,因为金融机构持有低等级信用债的意愿会上升。这个逻辑是可以成立的,因此,即使不能说MLF担保品扩围的政策意图就是针对当前的信用债违约风险,也可以说,其客观效果确实有助于缓解信用债风险。

抑制了恶性循环,缓解了信用债风险,可以争取到更多时间。但恶性循环不是信用债风险上升的根本原因,它只是增加了风险爆发的概率,因此,增强低等级信用债的流动性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防范信用债风险集中爆发,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

信用债违约事件增多,根本原因是目前杠杆率已经很高,一些市场主体还本付息压力很大,要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维系,但去年以来金融监管不断加强,表外融资受到抑制,借新债还旧债的链条已经开始紧张。有人做了一个估算,目前非金融企业每月偿还债务仅利息的资金占新增社会融资的50%左右。这是平均水平,负债率高的企业还息压力会更大,如果经营状况不佳,还本付息就会很困难。它们以前可以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但现在这些表外融资渠道收紧了。

有人提出,应该放松监管或扩张信用,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新融资,从而有能力偿还旧债务。这个办法或许可以使信用债违约风险得到暂时的抑制,但必然会以更大的风险作为代价。经过多年的努力,宏观杠杆率已经稳定下来,不应该再扩张信用使杠杆率再次大幅上升,应该在整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局部的风险得到有序释放。

相关文章